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1999年初,我到北京人民日报文艺部联系公务,记得是王必胜副主任接待了我们,我们的公事谈得很好。中午,必胜兄请我们在人民日报食堂吃午饭,还把文艺部老主任丁振海先生请过来见面。丁公此时已经升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了,不过,他有浓浓的副刊情结,举凡各地报纸副刊的同仁来了,他都会抽空见面聊一聊。此次相见,自然离不开编辑副刊的话题。
无意中,我提起10年前,我曾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过一整版的报告文学,必胜兄闻听立即来了兴趣,因为报告文学是他擅长的文体,我猜想,大概在部内也是归他分管的。他问我作品发表的时间,我说具体日期记不清了,但是年头不会错,就是整整10年前(1989年初)。他又问文章的题目,我说:主标题是《忧思的升华》,副标题是《范曾画楼记》。他和丁公立即齐声说:“有印象有印象!”可是他俩按照时间线索一核对,都以肯定的语气说,该文不是他们经手编发的。我感到一丝失望。我说,10年来,我一直希望能找到这篇文章的责任编辑,我要谢谢人家。要知道,我跟人家素昧平生,我的稿子能在堂堂大报登了一整版,编辑要花费多少心血啊!如今,我也当了副刊编辑,更加理解了副刊编辑的甘苦,也就越发想找到当年的责编,向人家当面道一声谢!
我的这番道白显然把面前的这两位老编辑打动了,必胜兄开始打电话,询问当年的情况。不一会儿就得到了准确的回音:“找到了,你那篇文章是刘虔编发的!”
这实在是个意外的收获。吃罢午饭,必胜兄就带我去办公室面见刘虔。一路上介绍着这位老编辑的情况,说他为人很正直也很踏实,从来不说不道的,像个老黄牛。而且文学鉴赏力极高,尤其善于从大量来稿中发现佳作。说话间,我们走进了文艺部的小楼,刘虔先生显然已经得到了消息,正站在门口迎候我们呢!
必胜兄把我交给了刘虔,就忙他的事情去了。我被刘虔先生招呼到他的办公桌前,沏茶倒水,热情中也带有一丝腼腆。他个子不高,属于瘦小精干的体型,带着一副宽边眼镜,显出一派儒雅谦逊的君子风度。坐定之后,我郑重地向他道谢,我说,虽然迟来了10年,但是,作为一个作者,今天能见到您,当面表达我的谢意,我还是有些激动,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夙愿啊!刘虔先生说,我当了一辈子副刊编辑,编发过无数作者的稿件,不过,像你这样10年之后还念念不忘,亲自登门道谢的,还真是第一次呀!我说,一来呢,咱们有缘,让我碰上了必胜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二来呢,谁让我现在也成了副刊编辑呢——10年前那会儿,我还在天津日报当记者,如今调到深圳,才改行编副刊——既然跟您成了同行,自然更想找到您,既是来道谢,更是为了登门求教!
于是,我们聊起了编副刊的话题。刘虔告诉我,他马上就到退休年龄了,真正是编了一辈子副刊——“这个活儿,有意思!”他压低声音跟我说,“在报社里,各个岗位比起来,就数编副刊有意思!你看,咱做的是新闻工作,可又跟每天的焦点新闻保持一段距离,离得太近就陷进去了,离远了又没有办报的乐趣。编副刊刚刚好!再说,咱们都是学文的,都想在编报之余,自己也写点有意思的东西。写新闻是易碎品,写点副刊文字,多少还有点保存的价值。你说是不是?”我点头表示赞同。他会心地笑了,那表情依稀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我接着他的话茬儿说:“刘老师,您给别人做了一辈子嫁衣裳,自己写了什么作品呢?我倒很想看一看呢!”他脸上又露出那种略带腼腆的神情,站起身来,从身后的文件柜里取出一本书,说:“我这些年,主要是对散文诗比较感兴趣,因为她篇幅短,不用花费很多时间,比较适合我的情况。这是刚在花山出版社出的一本集子,不成样子的,请你批评——”
这是一本散文诗集,书名叫《大地与梦想》。我注意到封面上却标明是《刘虔诗散文》,为什么叫“诗散文”呢?刘虔先生说,这当然是我的一种追求,也是一种理念,因为我觉得,散文诗中最重要的是诗意,所以就把诗摆在了散文的前面。
临别之际,刘虔先生希望我也尝试写一点散文诗,我说我不会写诗,他说那就多写一点散文吧——“现在报纸副刊选用最多的文体,就是散文。从当年那篇报告文学中,我就看出你的文笔很不错,应该多写一些散文。”他还告诉我,他现在负责编辑散文作品版,“你写了散文就寄给我,我现在就算跟你约稿啦!”
从北京回深之后,我认真读了刘虔的散文诗集,从中读出了一种大气,一种深沉,可见作者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而我也认真写了几篇类似散文的文字,写好了却不敢轻易寄出去。大约过了两个月时间,忽然收到刘虔先生的一封催稿信,信中说自己马上就要退休了,他希望在退休之前能再编发一篇我的散文作品。
我被这位老编辑的拳拳之心深深感动了。当即写了一封回信,并寄去了一篇小文《牛津的落叶》。时隔不久,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登载出来,随后,就收到了刘虔先生寄来的样报和一册新书。这是他的《大地与梦想》修订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留意到,这本书封面上的“刘虔诗散文”已经改为“刘虔散文诗”了。在封面的下方,还印着作者的几行题记,他写道:“人,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因梦想而挺立而憎爱而忧欢,而有生命揿响岁月之旅的乐章……”我相信,这是他的心声,也是他对自己作品的精辟概括!
一转眼,又是10年过去了。前不久,我去参加全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的年会,见到了人民日报文艺部的郭运德主任。我再次问起刘虔先生的近况。郭主任告诉我,刘虔退休后,报社又返聘他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现在,我们副刊有什么难题,还要向他请教。郭主任有点诧异地问我怎么会认识他?我说,他是我的责编,20年前一次,10年前又一次。郭主任说,能遇上这样的好编辑,是你的幸运!
我请郭主任代为问候刘虔先生,就说一个作者对他怀着永远的感激!
无意中,我提起10年前,我曾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过一整版的报告文学,必胜兄闻听立即来了兴趣,因为报告文学是他擅长的文体,我猜想,大概在部内也是归他分管的。他问我作品发表的时间,我说具体日期记不清了,但是年头不会错,就是整整10年前(1989年初)。他又问文章的题目,我说:主标题是《忧思的升华》,副标题是《范曾画楼记》。他和丁公立即齐声说:“有印象有印象!”可是他俩按照时间线索一核对,都以肯定的语气说,该文不是他们经手编发的。我感到一丝失望。我说,10年来,我一直希望能找到这篇文章的责任编辑,我要谢谢人家。要知道,我跟人家素昧平生,我的稿子能在堂堂大报登了一整版,编辑要花费多少心血啊!如今,我也当了副刊编辑,更加理解了副刊编辑的甘苦,也就越发想找到当年的责编,向人家当面道一声谢!
我的这番道白显然把面前的这两位老编辑打动了,必胜兄开始打电话,询问当年的情况。不一会儿就得到了准确的回音:“找到了,你那篇文章是刘虔编发的!”
这实在是个意外的收获。吃罢午饭,必胜兄就带我去办公室面见刘虔。一路上介绍着这位老编辑的情况,说他为人很正直也很踏实,从来不说不道的,像个老黄牛。而且文学鉴赏力极高,尤其善于从大量来稿中发现佳作。说话间,我们走进了文艺部的小楼,刘虔先生显然已经得到了消息,正站在门口迎候我们呢!
必胜兄把我交给了刘虔,就忙他的事情去了。我被刘虔先生招呼到他的办公桌前,沏茶倒水,热情中也带有一丝腼腆。他个子不高,属于瘦小精干的体型,带着一副宽边眼镜,显出一派儒雅谦逊的君子风度。坐定之后,我郑重地向他道谢,我说,虽然迟来了10年,但是,作为一个作者,今天能见到您,当面表达我的谢意,我还是有些激动,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夙愿啊!刘虔先生说,我当了一辈子副刊编辑,编发过无数作者的稿件,不过,像你这样10年之后还念念不忘,亲自登门道谢的,还真是第一次呀!我说,一来呢,咱们有缘,让我碰上了必胜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二来呢,谁让我现在也成了副刊编辑呢——10年前那会儿,我还在天津日报当记者,如今调到深圳,才改行编副刊——既然跟您成了同行,自然更想找到您,既是来道谢,更是为了登门求教!
于是,我们聊起了编副刊的话题。刘虔告诉我,他马上就到退休年龄了,真正是编了一辈子副刊——“这个活儿,有意思!”他压低声音跟我说,“在报社里,各个岗位比起来,就数编副刊有意思!你看,咱做的是新闻工作,可又跟每天的焦点新闻保持一段距离,离得太近就陷进去了,离远了又没有办报的乐趣。编副刊刚刚好!再说,咱们都是学文的,都想在编报之余,自己也写点有意思的东西。写新闻是易碎品,写点副刊文字,多少还有点保存的价值。你说是不是?”我点头表示赞同。他会心地笑了,那表情依稀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我接着他的话茬儿说:“刘老师,您给别人做了一辈子嫁衣裳,自己写了什么作品呢?我倒很想看一看呢!”他脸上又露出那种略带腼腆的神情,站起身来,从身后的文件柜里取出一本书,说:“我这些年,主要是对散文诗比较感兴趣,因为她篇幅短,不用花费很多时间,比较适合我的情况。这是刚在花山出版社出的一本集子,不成样子的,请你批评——”
这是一本散文诗集,书名叫《大地与梦想》。我注意到封面上却标明是《刘虔诗散文》,为什么叫“诗散文”呢?刘虔先生说,这当然是我的一种追求,也是一种理念,因为我觉得,散文诗中最重要的是诗意,所以就把诗摆在了散文的前面。
临别之际,刘虔先生希望我也尝试写一点散文诗,我说我不会写诗,他说那就多写一点散文吧——“现在报纸副刊选用最多的文体,就是散文。从当年那篇报告文学中,我就看出你的文笔很不错,应该多写一些散文。”他还告诉我,他现在负责编辑散文作品版,“你写了散文就寄给我,我现在就算跟你约稿啦!”
从北京回深之后,我认真读了刘虔的散文诗集,从中读出了一种大气,一种深沉,可见作者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而我也认真写了几篇类似散文的文字,写好了却不敢轻易寄出去。大约过了两个月时间,忽然收到刘虔先生的一封催稿信,信中说自己马上就要退休了,他希望在退休之前能再编发一篇我的散文作品。
我被这位老编辑的拳拳之心深深感动了。当即写了一封回信,并寄去了一篇小文《牛津的落叶》。时隔不久,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登载出来,随后,就收到了刘虔先生寄来的样报和一册新书。这是他的《大地与梦想》修订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留意到,这本书封面上的“刘虔诗散文”已经改为“刘虔散文诗”了。在封面的下方,还印着作者的几行题记,他写道:“人,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因梦想而挺立而憎爱而忧欢,而有生命揿响岁月之旅的乐章……”我相信,这是他的心声,也是他对自己作品的精辟概括!
一转眼,又是10年过去了。前不久,我去参加全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的年会,见到了人民日报文艺部的郭运德主任。我再次问起刘虔先生的近况。郭主任告诉我,刘虔退休后,报社又返聘他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现在,我们副刊有什么难题,还要向他请教。郭主任有点诧异地问我怎么会认识他?我说,他是我的责编,20年前一次,10年前又一次。郭主任说,能遇上这样的好编辑,是你的幸运!
我请郭主任代为问候刘虔先生,就说一个作者对他怀着永远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