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在教師指导下的幼儿自选游戏”。教师指导对幼儿的知觉、记忆、思维、模仿、表演、交往等所有的认识活动、模仿活动、交往活动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重视指导和研究相结合
教师在活动区域中的指导是为了帮助幼儿与环境、引导者及同伴发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就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发展规律。教师如仅靠书本上的一般规律,还远不能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即使实施了观察,仅根据幼儿在某个活动区一两次表现也可能判断有误,因此,教师需要对观察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然后再去实践,以验证前面的结论,并多次地反复,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如在拼图区投入新的材料后,使幼儿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一时该区域内“人满为患”,如何解决活动区的拥挤现象呢?通过研究讨论,教师找到了答案:可在该区域边上贴上四个小脚印,表示只能有四个人在此活动;或采取方法二,每一张拼图底版放在一个小筐里,区里只放置有不同难易程度的四个小筐,这样幼儿在“满员”的情况下必须学会等待或先到其他区域活动,通过环境的暗示改变了原来的拥挤现象。
二、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的目的是为观察幼儿玩的内容,交往情况,玩中有什么困难问题,教师该提供什么材料等。幼儿在玩得很好,交流正常的情况下,教师最好不要介入。盲目介入会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游戏情境,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思考以及伙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依赖和反感。只有当孩子发生争执无法解决,在探索中遇到困难,放弃可贵的探索或游戏主题不健康时,教师应适当介入,使孩子的游戏能够深入开展。
如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来孩子们觉得每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老师马上说:今天小舞台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超市里买食品与零食,参观建筑角的建筑等等,游戏的内容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三、教师给予指导要以鼓励、肯定为主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四、评价指导
游戏后的评价,是活动区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适时的、恰当的、正面的评价是激发幼儿在此游戏的动力。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活动的提出新要求。有效的讲解不仅能够真正反映活动的实际水平,而且能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活动的质量,如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尽可能想说、多说、表达他的各种想法,表现自我,让幼儿介绍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对幼儿有所表示,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宽松环境中尽情游玩时,他们的某些紧张情绪会得到自然缓解和宣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给予幼儿有目的性的指导,以游戏伙伴的身份指导幼儿的游戏,使孩子快乐健康地进行区域游戏。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在教師指导下的幼儿自选游戏”。教师指导对幼儿的知觉、记忆、思维、模仿、表演、交往等所有的认识活动、模仿活动、交往活动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重视指导和研究相结合
教师在活动区域中的指导是为了帮助幼儿与环境、引导者及同伴发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就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发展规律。教师如仅靠书本上的一般规律,还远不能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即使实施了观察,仅根据幼儿在某个活动区一两次表现也可能判断有误,因此,教师需要对观察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然后再去实践,以验证前面的结论,并多次地反复,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如在拼图区投入新的材料后,使幼儿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一时该区域内“人满为患”,如何解决活动区的拥挤现象呢?通过研究讨论,教师找到了答案:可在该区域边上贴上四个小脚印,表示只能有四个人在此活动;或采取方法二,每一张拼图底版放在一个小筐里,区里只放置有不同难易程度的四个小筐,这样幼儿在“满员”的情况下必须学会等待或先到其他区域活动,通过环境的暗示改变了原来的拥挤现象。
二、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的目的是为观察幼儿玩的内容,交往情况,玩中有什么困难问题,教师该提供什么材料等。幼儿在玩得很好,交流正常的情况下,教师最好不要介入。盲目介入会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游戏情境,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思考以及伙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依赖和反感。只有当孩子发生争执无法解决,在探索中遇到困难,放弃可贵的探索或游戏主题不健康时,教师应适当介入,使孩子的游戏能够深入开展。
如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来孩子们觉得每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老师马上说:今天小舞台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超市里买食品与零食,参观建筑角的建筑等等,游戏的内容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三、教师给予指导要以鼓励、肯定为主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四、评价指导
游戏后的评价,是活动区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适时的、恰当的、正面的评价是激发幼儿在此游戏的动力。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活动的提出新要求。有效的讲解不仅能够真正反映活动的实际水平,而且能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活动的质量,如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尽可能想说、多说、表达他的各种想法,表现自我,让幼儿介绍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对幼儿有所表示,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宽松环境中尽情游玩时,他们的某些紧张情绪会得到自然缓解和宣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给予幼儿有目的性的指导,以游戏伙伴的身份指导幼儿的游戏,使孩子快乐健康地进行区域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