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人类的21世纪应当从1978年算起,因为这一年占人类人口1/4的古老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重焕青春的伟大征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综合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启动,以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推动城市改革,又以城市的改革和发展支持农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指导农村改革的重要文件约79个(其中有10个文件作为中央“1号文件”颁发),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0年涉农政策的演进过程生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进展,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在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重要涉农政策演进过程
1.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4年,农村改革由起步到取得重大突破时期)
1978-1984年是农村改革由起步到取得重大突破时期。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为把农业搞上去,必须首先在农村实行改革,推行联产计酬责任制”,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讨论和试行。农村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1979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经过试行后修改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农村改革的推进奠定了政策基础。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适应改革从农村向城市发展的新形势,通过了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发展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这一时期的涉农政策结合贯彻中央会议精神,主要侧重于以下方面:
一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统一全党对农业问题的认识,为全面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保障。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一个中央“1号文件”),明确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3年1月颁布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二个中央“1号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肯定了“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乡镇企业要在发展方向上给予积极引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进行管理,使其健康发展”,从而为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是突破“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确立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围绕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业生产力。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1984年1月1日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至15年以上,为农民吃了“定心丸”。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着力改革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1982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宪法修改草案》中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问题的通知。
三是提高粮食和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开展农村多种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198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提出“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应当作为我国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1984年1月1日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中央“1号文件”),指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梳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强调“要继续调整农副产品购销政策,改善农副产品收购办法”。
2.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1年,农村改革按照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培育市场机制时期)
1985-1991年是农村改革按照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培育市场机制时期。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991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强调“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这一时期的涉农政策结合贯彻中央会议精神,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逐步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农产品的供给丰富之后,不需要像以前实行计划收购和销售,而是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中央“1号文件”),规定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二是针对农产品供给丰富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等政策措施,突破原来那种单一经营和城乡分割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从传统的农业单一结构转向多部门综合发展。第四个中央“1号文件”中的十项经济政策第二项就是“大力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出“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落实政策,深入改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产前产后服务,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198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
三是我国经济经历了1984年到1988年高速增长期之后,出现了物价波动较大、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农业生产出现滑坡等问题。1988年党决定用3年时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适应中央治理整顿的总体要求,针对价格放开后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粮食产量一度下滑、农民收入出现徘徊的情况,提出在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198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夺取明年农业丰收的决定》),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1989年11月27日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要“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991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搞活农产品流通”(1991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针对治理整顿期间资金紧缩、市场疲软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使乡镇企业发展受到抑制的实际情况,1992年3月18日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报告》的通知,阐明了发展乡镇企业的重大意义,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经过治理整顿,1991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提出“九十年代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在八十年代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农村社会面貌要有一个新的变化”。
四是强调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先后发出1986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1990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批转《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3.第三阶段(1992年至1999年,农村改革在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中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1992-1999年是农村改革在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中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以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为指导,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199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时期的涉农政策结合贯彻中央会议精神,主要侧重于以下方面:
一是针对大部分县市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市场化程度提高的情况,对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尝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机制。1998年5月1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同时,加大了对供销合作社体制、农村金融和财税等体制的改革力度,199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1996年8月2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是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995年3月28日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的通知,1997年8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把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提出在土地承包期15年到期后,继续延长30年保持不变。
三是与城市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相呼应,加大乡镇企业改革力度,实行产权制度等一系列改革。1992年3月18日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报告》的通知,1993年2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决定》,强调要扶持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乡镇企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改善内部管理等获得空前发展,1992-1996年迎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
四是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念,努力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强调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992年2月12日国务院《关于积极实行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1992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努力减轻农民负担,积极促进农民增收,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针对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产生的“民工潮”问题,制定了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措施。199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1996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
4.第四阶段(2000年以来,农村改革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开展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
2000年以来是农村改革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开展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了关于“两个趋向”的论断,即“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时期的涉农政策结合贯彻中央会议精神,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三农”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并不断推出新的理论成果和新的举措,制定的涉农政策坚持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作为重要原则,新世纪发布的涉农文件中有5个文件作为中央“1号文件”颁发。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大了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坚持“少取、多予、放活”,各项措施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发展。2000年3月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01年3月2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03年3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05年12月全国十届人大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废止农业税条例,2006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标志着我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退出历史舞台。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六个中央“1号文件”),提出对种粮农民实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三项补贴,强调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重视做好“三农”工作,为建立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200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中央“1号文件”),2007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即第十个中央“1号文件”)。
二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积极从政策上加以扶持和引导。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中央“1号文件”),对新农村建设做了8个方面、32条政策措施安排,200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九个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8项任务,将“发展现代农业”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是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2006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农村综合改革目标,即“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提升农业对外开放程度,改革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体制,加大对粮食流通体制、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力度,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和流通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2001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2004年5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2006年5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这一时期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相关政策主要体现在:2001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四是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农村民生。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农村扶贫力度,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结合推进城市化进程,制定实施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政策,积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2006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重要涉农政策演进特点
改革开放30年涉农政策的演进过程具有生动鲜明的特点:
一是坚持基层实践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体现了党对社会实践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民首创精神的充分尊重。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力量。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这两个新事物都是农民的伟大创造,在整个改革进程中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中央及时总结经验,进行理论创新,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具体措施,有效稳定了土地承包制度,促进了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党不断深化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特别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农民创造的鲜活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不断推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农民意愿的政策措施,成功推动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二是坚持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良性互动,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农村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农村内部改革开始,到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直至“以城带乡”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紧密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良性互动为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良性互动,体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可以说每一阶段的涉农政策都在大力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体制创新、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兼顾出台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措施,为农村改革健康、顺利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是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良性互动,坚持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发展战略决策转变,到具体政策措施调整;从相关管理机构改革,到各项体制、机制创新,都清晰体现了“上层建筑符合于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特征,体现了根据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积极地、适时地调整生产关系的思路,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任重道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由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已与城市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交织在一起,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将更为复杂,因此,需要从全局的高度,在已有涉农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解决好新的发展环境下的“三农”问题。
(本文作者根据改革开放30年各历史时期《重要文献选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相关涉农文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会议文件综合整理)
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间,中央、国务院发布的重要涉农文件主要有:
1、1978年12月22日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试行草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上卷第42页;
2、197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上卷第76页;
3、197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上卷第273页;
4、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原件为1980年9月14日至22日,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纪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上卷第664页;
5、198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下卷第975页;
6、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个中央“1号文件”),《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下卷第1397页;
7、1982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宪法修改草案》中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问题的通知,《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下卷第1625页;
8、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第二个中央“1号文件”),《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252页;
9、1983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270页;
10、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第三个中央“1号文件”),《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424页;
11、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439页;
12、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第四个中央“1号文件”),《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610页;
13、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第五个中央“1号文件”),《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868页;
14、1986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161页;
15、1987年1月22日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227页;
16、198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夺取明年农业丰收的决定,《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338页;
17、1989年11月27日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中,《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756页;
18、1990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九一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322页;
19、1990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批转《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331页;
20、1991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739页;
21、1991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748页;
22、1991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758页;
23、1992年2月12日国务院关于积极实行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900页;
24、1992年3月18日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报告》的通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973页;
25、1992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204页;
26、1993年2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88页;
27、1993年11月1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454页;
28、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480页;
29、199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九四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762页;
30、1994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044页;
31、199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224页;
32、1995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一九九五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267页;
33、1995年3月28日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324页;
34、199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农业部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518页;
35、1996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九五”时期和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651页;
36、1996年8月22日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996页;
37、199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089页;
38、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下(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114页;
39、1996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165页;
40、1997年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九七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283页;
41、1997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农业部《关于我国乡镇企业情况和今后改革与发展意见的报告》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392页;
42、1997年3月13日卫生部、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关于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的若干意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426页;
43、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458页;
44、1997年8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595页;
45、1998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九八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188页;
46、1998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308页;
47、1998年5月1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344页;
48、1998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554页;
49、1999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759页;
50、2000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144页;
51、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和流通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280页;
52、2000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290页;
53、2000年9月1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359页;
54、2001年3月24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733页;
55、2001年4月2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786页;
56、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875页;
57、2001年7月3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943页;
58、2001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158页;
59、2002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00二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195页;
60、2002年4月1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346页;
61、2002年8月3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496页;
62、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521页;
63、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596页;
64、2003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128页;
65、2003年3月27日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277页;
66、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324页;
67、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第六个中央“1号文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671页;
68、2004年5月23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86页;
69、2004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21页;
70、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402页;
71、200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第七个中央“1号文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517页;
72、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第八个中央“1号文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39页;
73、2006年1月31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24页;
74、2006年5月30日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467页;
75、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621页;
76、2006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641页;
77、200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第九个中央“1号文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835页;
78、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096页;
79、2007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第十个中央“1号文件”)。
作者系北京市委研究室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杨艳萍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重要涉农政策演进过程
1.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4年,农村改革由起步到取得重大突破时期)
1978-1984年是农村改革由起步到取得重大突破时期。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为把农业搞上去,必须首先在农村实行改革,推行联产计酬责任制”,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讨论和试行。农村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1979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经过试行后修改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农村改革的推进奠定了政策基础。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适应改革从农村向城市发展的新形势,通过了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发展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这一时期的涉农政策结合贯彻中央会议精神,主要侧重于以下方面:
一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统一全党对农业问题的认识,为全面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保障。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一个中央“1号文件”),明确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3年1月颁布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二个中央“1号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肯定了“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乡镇企业要在发展方向上给予积极引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进行管理,使其健康发展”,从而为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是突破“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确立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围绕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业生产力。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1984年1月1日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至15年以上,为农民吃了“定心丸”。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着力改革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1982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宪法修改草案》中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问题的通知。
三是提高粮食和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开展农村多种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198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提出“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应当作为我国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1984年1月1日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中央“1号文件”),指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梳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强调“要继续调整农副产品购销政策,改善农副产品收购办法”。
2.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1年,农村改革按照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培育市场机制时期)
1985-1991年是农村改革按照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培育市场机制时期。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991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强调“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这一时期的涉农政策结合贯彻中央会议精神,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逐步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农产品的供给丰富之后,不需要像以前实行计划收购和销售,而是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中央“1号文件”),规定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二是针对农产品供给丰富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等政策措施,突破原来那种单一经营和城乡分割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从传统的农业单一结构转向多部门综合发展。第四个中央“1号文件”中的十项经济政策第二项就是“大力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出“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落实政策,深入改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产前产后服务,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198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
三是我国经济经历了1984年到1988年高速增长期之后,出现了物价波动较大、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农业生产出现滑坡等问题。1988年党决定用3年时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适应中央治理整顿的总体要求,针对价格放开后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粮食产量一度下滑、农民收入出现徘徊的情况,提出在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198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夺取明年农业丰收的决定》),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1989年11月27日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要“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991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搞活农产品流通”(1991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针对治理整顿期间资金紧缩、市场疲软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使乡镇企业发展受到抑制的实际情况,1992年3月18日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报告》的通知,阐明了发展乡镇企业的重大意义,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经过治理整顿,1991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提出“九十年代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在八十年代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农村社会面貌要有一个新的变化”。
四是强调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先后发出1986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1990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批转《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3.第三阶段(1992年至1999年,农村改革在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中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1992-1999年是农村改革在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中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以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为指导,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199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时期的涉农政策结合贯彻中央会议精神,主要侧重于以下方面:
一是针对大部分县市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市场化程度提高的情况,对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尝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机制。1998年5月1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同时,加大了对供销合作社体制、农村金融和财税等体制的改革力度,199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1996年8月2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是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995年3月28日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的通知,1997年8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把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提出在土地承包期15年到期后,继续延长30年保持不变。
三是与城市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相呼应,加大乡镇企业改革力度,实行产权制度等一系列改革。1992年3月18日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报告》的通知,1993年2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决定》,强调要扶持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乡镇企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改善内部管理等获得空前发展,1992-1996年迎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
四是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念,努力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强调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992年2月12日国务院《关于积极实行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1992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努力减轻农民负担,积极促进农民增收,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针对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产生的“民工潮”问题,制定了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措施。199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1996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
4.第四阶段(2000年以来,农村改革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开展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
2000年以来是农村改革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开展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了关于“两个趋向”的论断,即“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时期的涉农政策结合贯彻中央会议精神,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三农”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并不断推出新的理论成果和新的举措,制定的涉农政策坚持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作为重要原则,新世纪发布的涉农文件中有5个文件作为中央“1号文件”颁发。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大了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坚持“少取、多予、放活”,各项措施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发展。2000年3月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01年3月2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03年3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05年12月全国十届人大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废止农业税条例,2006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标志着我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退出历史舞台。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六个中央“1号文件”),提出对种粮农民实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三项补贴,强调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重视做好“三农”工作,为建立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200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中央“1号文件”),2007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即第十个中央“1号文件”)。
二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积极从政策上加以扶持和引导。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中央“1号文件”),对新农村建设做了8个方面、32条政策措施安排,200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九个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8项任务,将“发展现代农业”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是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2006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农村综合改革目标,即“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提升农业对外开放程度,改革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体制,加大对粮食流通体制、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力度,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和流通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2001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2004年5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2006年5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这一时期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相关政策主要体现在:2001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四是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农村民生。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农村扶贫力度,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结合推进城市化进程,制定实施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政策,积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2006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重要涉农政策演进特点
改革开放30年涉农政策的演进过程具有生动鲜明的特点:
一是坚持基层实践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体现了党对社会实践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民首创精神的充分尊重。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力量。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这两个新事物都是农民的伟大创造,在整个改革进程中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中央及时总结经验,进行理论创新,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具体措施,有效稳定了土地承包制度,促进了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党不断深化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特别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农民创造的鲜活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不断推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农民意愿的政策措施,成功推动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二是坚持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良性互动,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农村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农村内部改革开始,到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直至“以城带乡”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紧密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良性互动为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良性互动,体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可以说每一阶段的涉农政策都在大力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体制创新、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兼顾出台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措施,为农村改革健康、顺利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是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良性互动,坚持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发展战略决策转变,到具体政策措施调整;从相关管理机构改革,到各项体制、机制创新,都清晰体现了“上层建筑符合于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特征,体现了根据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积极地、适时地调整生产关系的思路,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任重道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由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已与城市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交织在一起,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将更为复杂,因此,需要从全局的高度,在已有涉农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解决好新的发展环境下的“三农”问题。
(本文作者根据改革开放30年各历史时期《重要文献选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相关涉农文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会议文件综合整理)
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间,中央、国务院发布的重要涉农文件主要有:
1、1978年12月22日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试行草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上卷第42页;
2、197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上卷第76页;
3、197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上卷第273页;
4、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原件为1980年9月14日至22日,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纪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上卷第664页;
5、198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下卷第975页;
6、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个中央“1号文件”),《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下卷第1397页;
7、1982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宪法修改草案》中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问题的通知,《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大开本)下卷第1625页;
8、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第二个中央“1号文件”),《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252页;
9、1983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270页;
10、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第三个中央“1号文件”),《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424页;
11、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439页;
12、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第四个中央“1号文件”),《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610页;
13、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第五个中央“1号文件”),《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868页;
14、1986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161页;
15、1987年1月22日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227页;
16、198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夺取明年农业丰收的决定,《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338页;
17、1989年11月27日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中,《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756页;
18、1990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九一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322页;
19、1990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批转《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331页;
20、1991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739页;
21、1991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748页;
22、1991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758页;
23、1992年2月12日国务院关于积极实行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900页;
24、1992年3月18日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报告》的通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973页;
25、1992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204页;
26、1993年2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88页;
27、1993年11月1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454页;
28、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480页;
29、199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九四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762页;
30、1994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044页;
31、199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224页;
32、1995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一九九五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267页;
33、1995年3月28日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324页;
34、199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农业部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518页;
35、1996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九五”时期和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651页;
36、1996年8月22日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996页;
37、199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089页;
38、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下(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114页;
39、1996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165页;
40、1997年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九七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283页;
41、1997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农业部《关于我国乡镇企业情况和今后改革与发展意见的报告》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392页;
42、1997年3月13日卫生部、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关于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的若干意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426页;
43、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458页;
44、1997年8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595页;
45、1998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九八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188页;
46、1998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308页;
47、1998年5月1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344页;
48、1998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554页;
49、1999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759页;
50、2000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144页;
51、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和流通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280页;
52、2000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290页;
53、2000年9月1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359页;
54、2001年3月24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733页;
55、2001年4月2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786页;
56、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875页;
57、2001年7月3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943页;
58、2001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158页;
59、2002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00二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195页;
60、2002年4月1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346页;
61、2002年8月3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496页;
62、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521页;
63、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596页;
64、2003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128页;
65、2003年3月27日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277页;
66、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324页;
67、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第六个中央“1号文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671页;
68、2004年5月23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86页;
69、2004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21页;
70、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402页;
71、200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第七个中央“1号文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517页;
72、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第八个中央“1号文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第139页;
73、2006年1月31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224页;
74、2006年5月30日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467页;
75、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621页;
76、2006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641页;
77、200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第九个中央“1号文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835页;
78、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第1096页;
79、2007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第十个中央“1号文件”)。
作者系北京市委研究室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杨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