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也都经历了各种巨大的变化,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是课堂教学模式,也都发生了或正发生着一场变革,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应用。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新的天地。越来越多的小语教师认识到了网络技术的巨大魅力和方便快捷,并逐渐加以引入和运用。那么,对于网络技术在小语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了。
一、网络技术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创设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描述展开联想和想象,难以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学习兴趣不浓。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新课程改革更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网络技术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及其他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生动、具体、可感的情境。对于那些描写优美、内容生动的课文,比如《鸟的天堂》《桂林山水》《美丽的南沙群岛》等,网络技术的优势更得以充分的体现,由网络技术的声、光、影集合而成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这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中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等几个环节组成。网络技术的运用将几个环节融为一体,变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从而缩短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另一个角度减轻了课业负担,解放了学生。
以《桂林山水》为例,作者在第二、三自然段重点描绘了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如果仅仅是生硬地结合课文讲解,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作者的描写非常优美,但因为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桂林,头脑中根本没有形成生动具体的印象,自然难以与作者的描写形成共鸣。在教授本课的时候,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视频、PPT图片等,让学生领略桂林的山水美景,然后结合课文描写进行讲解,学生就会非常积极地跟随教师的讲述,主动地思考,领略课文中的美景,自然而然也就激起了他们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网络技术创新作文写作模式,发挥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小学生生活经历不够,又初学写作,普遍感到难以下笔,或言之无物,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一些引导,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他们的写作思维。但是,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时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学生的感知不够,印象模糊,还是难以写出好的作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打破时空的限制,我们可以创造出一种现场教学的情境和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既增加学习兴趣,又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以描写动物为例,以往的写作教学,教师总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接触过的动物或者去动物园观察过的动物写入作文,如果学生记忆不深,或者观察不到位,很容易写出千人一面的雷同文,或者作文流于平淡,难以出彩。借助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和动画短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而且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对象和素材,为写出更多优秀的作文打下基础。
以描写动物小猴子为例,借助网络技术的声音、图像,学生可以很全面地观察小猴子的外貌、叫声、生活习性,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多角度观察。而且,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反复播放,进行画面定格,指导学生反复观察,重点观察,进行写作方法和观察方法的指导,为以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网络技术为阅读教学开拓新模式,变单一的课文阅读为多媒体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从来不是孤立或者静止不前的,现代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改变单一地从课堂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方面、多途径地汲取知识,丰富自己。网络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信息共享和庞大的信息数据库,通过互联网等网络途径,我们可以搜索和浏览世界各地最新、最全面的资料和信息。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定一本或几本图书让学生阅读,这种模式势必存在学生阅读面狭窄、信息量小等弊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运用网络拓展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阅读。同时,学生还可以就课文相关的链接进行拓展阅读,对课文的理解和课内知识的延伸能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网络技术运用于阅读教学,能使单一的课文阅读变为文本阅读、屏幕阅读或网上阅读同时并举的多媒体阅读,不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突出特点。掌握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备的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存技能之一。网络技术在教育手段和方式上的广泛运用,为语文教学开拓了新局面。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应用不应该以传统模式的完全抛弃为前提,而是要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机整合,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
(责编 刘宇帆)
一、网络技术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创设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描述展开联想和想象,难以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学习兴趣不浓。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新课程改革更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网络技术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及其他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生动、具体、可感的情境。对于那些描写优美、内容生动的课文,比如《鸟的天堂》《桂林山水》《美丽的南沙群岛》等,网络技术的优势更得以充分的体现,由网络技术的声、光、影集合而成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这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中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等几个环节组成。网络技术的运用将几个环节融为一体,变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从而缩短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另一个角度减轻了课业负担,解放了学生。
以《桂林山水》为例,作者在第二、三自然段重点描绘了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如果仅仅是生硬地结合课文讲解,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作者的描写非常优美,但因为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桂林,头脑中根本没有形成生动具体的印象,自然难以与作者的描写形成共鸣。在教授本课的时候,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视频、PPT图片等,让学生领略桂林的山水美景,然后结合课文描写进行讲解,学生就会非常积极地跟随教师的讲述,主动地思考,领略课文中的美景,自然而然也就激起了他们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网络技术创新作文写作模式,发挥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小学生生活经历不够,又初学写作,普遍感到难以下笔,或言之无物,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一些引导,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他们的写作思维。但是,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时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学生的感知不够,印象模糊,还是难以写出好的作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打破时空的限制,我们可以创造出一种现场教学的情境和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既增加学习兴趣,又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以描写动物为例,以往的写作教学,教师总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接触过的动物或者去动物园观察过的动物写入作文,如果学生记忆不深,或者观察不到位,很容易写出千人一面的雷同文,或者作文流于平淡,难以出彩。借助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和动画短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而且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对象和素材,为写出更多优秀的作文打下基础。
以描写动物小猴子为例,借助网络技术的声音、图像,学生可以很全面地观察小猴子的外貌、叫声、生活习性,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多角度观察。而且,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反复播放,进行画面定格,指导学生反复观察,重点观察,进行写作方法和观察方法的指导,为以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网络技术为阅读教学开拓新模式,变单一的课文阅读为多媒体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从来不是孤立或者静止不前的,现代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改变单一地从课堂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方面、多途径地汲取知识,丰富自己。网络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信息共享和庞大的信息数据库,通过互联网等网络途径,我们可以搜索和浏览世界各地最新、最全面的资料和信息。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定一本或几本图书让学生阅读,这种模式势必存在学生阅读面狭窄、信息量小等弊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运用网络拓展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阅读。同时,学生还可以就课文相关的链接进行拓展阅读,对课文的理解和课内知识的延伸能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网络技术运用于阅读教学,能使单一的课文阅读变为文本阅读、屏幕阅读或网上阅读同时并举的多媒体阅读,不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突出特点。掌握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备的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存技能之一。网络技术在教育手段和方式上的广泛运用,为语文教学开拓了新局面。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应用不应该以传统模式的完全抛弃为前提,而是要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机整合,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