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居于知识传授与思想情感教育的双重地位,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政治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本改变应试教育对政治教学的影响,构建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的新型评价体系是从根本上改变政治教学中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功利性的好办法。
【关键词】政治教学 情感教育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24
教育的目的不外乎有二:一是传授知识、技能,提升人的智力,养成较高的智慧;二是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向上的情感意志、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的方向有二: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而从人的全面发展及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来看,培养健全人格不仅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针对屡禁不止的应试教育体制对人的影响来说,积极探索对人的思想素质的塑造起作用的教育思路,加强对人的思想品质及价值观的形成的教育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上述观点,就政治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及构建一套全新的评价体系展开论述。首先,政治教学内容决定了它在学校教育中必将居于一项特殊地位,即具有知识传授与思想情感价值教育的双重功能。历来主张全学科的思想教育,要求在所有教学活动中贯穿思想教育,但却往往把这一功能仅仅落实在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工作中。
应该承认,思想品德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比,其他课程皆居次席。但其他课程体系在思想育人方面也不是无可作为的。尤其是政治教学,在塑造人的品格精神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功能。这是因为政治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人类的政治活动规律、文明创造的过程,特别是自己本民族的政治活动轨迹。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正确的国际政治观。
通过学习政治知识自觉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塑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于潜移默化中达成思想情感教育目标的功能是其他课程所难以具备的。即使是思想教育课,因其浓重的灌输、说教方式及内容的滞后性也很难具有显著的双重作用。所以政治学科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在教材体系中具有双重地位,这一地位是其他教材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政治课程标准规定了它的情感教育目标。政治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指导政治教学的权威性文件,是一个国家关于政治教学与基本政治观的基本态度,也表明了国家要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培养什么人的目标,其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这样论述的:“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政治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政治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政治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了解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再次,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关于人格养成的重要内容。价值趋向是培养一个民族未来的必要保证。素质教育是近几年在教育界叫得最响的话题,反映出人们对现行教育体制、目标、模式、方法、评价标准的不满。同时,在众多的探索中,如何实施、实施什么,却成了争论不休的命题,也正因如此,素质教育的成长道路才荆棘满地,步履维艰。其实,不管强调的是这样或那样的素质教育,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如何塑造人,塑造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促进人的合理、健康、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培养具有丰富情感、价值趋向健康、满足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
政治教学不仅仅是一项文化传播活动,更是一种必须的政治活动,是意识形态极强的文化活动。加强政治教学中的情感、价值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尊重其他民族政治的良好价值观,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培养和谐健康的人是政治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构建新型的政治教学模式、手段,尤其是全新的以情感价值为目标趋向的评价体系是解决历史教学难题的唯一途径。
1.从教学模式及手段方面入手,根本改变以应付考试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转变思想观念课堂教学要调动一切手段,围绕知识传授与情感态度培养为主,切勿死记硬背,注重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等待提问,被动接受。教师要从惯常的应试教育思维中解脱出来,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勇于创新,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政治故事会、专题讲座、政治影视资料播放等。通过创新教学使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发生较大变化,解放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由被动学习转换成为主动学习。
2.改变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与学生优劣的做法。传统应试教育对教师与学生只是以分数高低论成败,极少考虑课程体系的自身特点。在这种评价体制下,教师只能围绕考试教学,题海战术自然成了制胜的法宝。如前所述,政治课程具有双重教育作用,单纯地追求分数,它的情感价值教育功能是发挥不出来的。
所以对教师的考核应该以其讲课方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的日常活动的积极成果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考分,综合考查。对学生除了考查其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之外(这是理所当然的,任何学习都要首先掌握基础知识),应该加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及价值趋向的观察与记录,以之作为他们学习的重要结果,成为他们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考核指导思想下,教师与学生才会彻底抛弃功利性思想与行为,教育的目的才会达到。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项动态过程,需要创新与探索,在实践中将会发现更多的好方式、好教法。只要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育人的双重标准,避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就一定会取得教育的成功。
【关键词】政治教学 情感教育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24
教育的目的不外乎有二:一是传授知识、技能,提升人的智力,养成较高的智慧;二是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向上的情感意志、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的方向有二: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而从人的全面发展及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来看,培养健全人格不仅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针对屡禁不止的应试教育体制对人的影响来说,积极探索对人的思想素质的塑造起作用的教育思路,加强对人的思想品质及价值观的形成的教育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上述观点,就政治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及构建一套全新的评价体系展开论述。首先,政治教学内容决定了它在学校教育中必将居于一项特殊地位,即具有知识传授与思想情感价值教育的双重功能。历来主张全学科的思想教育,要求在所有教学活动中贯穿思想教育,但却往往把这一功能仅仅落实在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工作中。
应该承认,思想品德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比,其他课程皆居次席。但其他课程体系在思想育人方面也不是无可作为的。尤其是政治教学,在塑造人的品格精神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功能。这是因为政治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人类的政治活动规律、文明创造的过程,特别是自己本民族的政治活动轨迹。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正确的国际政治观。
通过学习政治知识自觉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塑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于潜移默化中达成思想情感教育目标的功能是其他课程所难以具备的。即使是思想教育课,因其浓重的灌输、说教方式及内容的滞后性也很难具有显著的双重作用。所以政治学科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在教材体系中具有双重地位,这一地位是其他教材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政治课程标准规定了它的情感教育目标。政治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指导政治教学的权威性文件,是一个国家关于政治教学与基本政治观的基本态度,也表明了国家要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培养什么人的目标,其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这样论述的:“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政治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政治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政治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了解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再次,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关于人格养成的重要内容。价值趋向是培养一个民族未来的必要保证。素质教育是近几年在教育界叫得最响的话题,反映出人们对现行教育体制、目标、模式、方法、评价标准的不满。同时,在众多的探索中,如何实施、实施什么,却成了争论不休的命题,也正因如此,素质教育的成长道路才荆棘满地,步履维艰。其实,不管强调的是这样或那样的素质教育,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如何塑造人,塑造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促进人的合理、健康、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培养具有丰富情感、价值趋向健康、满足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
政治教学不仅仅是一项文化传播活动,更是一种必须的政治活动,是意识形态极强的文化活动。加强政治教学中的情感、价值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尊重其他民族政治的良好价值观,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培养和谐健康的人是政治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构建新型的政治教学模式、手段,尤其是全新的以情感价值为目标趋向的评价体系是解决历史教学难题的唯一途径。
1.从教学模式及手段方面入手,根本改变以应付考试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转变思想观念课堂教学要调动一切手段,围绕知识传授与情感态度培养为主,切勿死记硬背,注重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等待提问,被动接受。教师要从惯常的应试教育思维中解脱出来,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勇于创新,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政治故事会、专题讲座、政治影视资料播放等。通过创新教学使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发生较大变化,解放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由被动学习转换成为主动学习。
2.改变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与学生优劣的做法。传统应试教育对教师与学生只是以分数高低论成败,极少考虑课程体系的自身特点。在这种评价体制下,教师只能围绕考试教学,题海战术自然成了制胜的法宝。如前所述,政治课程具有双重教育作用,单纯地追求分数,它的情感价值教育功能是发挥不出来的。
所以对教师的考核应该以其讲课方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的日常活动的积极成果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考分,综合考查。对学生除了考查其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之外(这是理所当然的,任何学习都要首先掌握基础知识),应该加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及价值趋向的观察与记录,以之作为他们学习的重要结果,成为他们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考核指导思想下,教师与学生才会彻底抛弃功利性思想与行为,教育的目的才会达到。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项动态过程,需要创新与探索,在实践中将会发现更多的好方式、好教法。只要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育人的双重标准,避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就一定会取得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