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校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针对完善高校审计制度和加强审计监督职能,相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就如何搞好以上高校内部审计,提高高校审计的成效,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管理;高校内审;审计重点;审核监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会计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审计行业的发展。尤其近些年来,国家对普通高校实行政策倾斜,注入大量资金,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民众的受教育的广度和受教育深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科技现代化建设。但一些普通高校为了自身利益,不断地提高收费标准、巧立名目地收费,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给教育界也蒙上了阴影,自从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处长蔡荣生被中央纪委查处严重违纪后,从而掀起了对普通高校审计工作,在“审计风暴”中,一批高校受到了严肃查处,个别人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因此,加强高校的审计监督,刻不容缓。结合高校审计的重要性,阐述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坚持审计准则,按原则办事
从事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实质上是从事内部把关工作的人。坚持审计准则排除干扰,不唯情不唯私,尤为重要。如果对发现的问题不敢坚持原则,抹不开情面,放任自流,结果必是害己害人。
(一)严把政策关
从事普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清醒深刻的思想认识,要清楚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政策规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其次要清醒自己所负职责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透过纷繁的表面看本质。
(二)独立公正
独立地经济审计监督是审计的本质属性。只有真实、可靠地信息,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反映单位实际和全貌。实事求是、公正全面,不随意夸大拔高和以偏概全,是基本的工作原则。在工作方法上,要与人为善谨慎细致,一是一、二是二,是什么就是什么,始终坚持真实性原则。要有的放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综合分析能力要强,善于分析辨别事物的真伪和本质。要认真细致地辨别那些真中有误、真中有假、真中隐假、半真半假,甚至是基本事实有出入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这类问题,仅凭工作细致、责任心强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胜任能力和素质。
(三)素质过硬,严于律己
从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同志,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去审计监督别人,自身综合素质不过硬、实践经验不足,就会不受重视。发现问题不能引起受检查的人、部门、单位领导的重视,工作等于白做。时刻都要清楚自己所担负职责的重要性,使经过自己之手的审计报告真实可信。
二、建立收费管理体制,加强费用审核监督
高校收费问题是当前社会的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是党和政府花大力气整顿和治理的重点。对于收费项目、标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制定的收费规定,有无乱收费、超标准收费和巧立名目收费,要看有没有加重学生和群众的负担,引起社会的不满;是否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采取简单化的处理方法,要及时向单位领导请示报告,争取得到积极支持,把问题尽量解决在内部、始发未发阶段,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和不应有的损失。
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是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而预算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则是经费预算的最终目的。随着学校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与加强,预算管理已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很多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参与到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对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做出评价,这不仅不利于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也不利于预算管理的有效进行。因此,为保证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有效,审计部门将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审计作为重点审计范围之一,提前介入,了解预算编制的有关情况,加强费用的审核监督,确保预算的合理运用,并在预算执行的期中和期末开展事中和事后审计,以便及时反馈信息,对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
三、管理出效益,审计出成果
(一)实现“零风险” 确保管理出效益
所谓“零风险”是指高校的经营管理发生问题的几率为零[1]。内审工作的宗旨,就是要通过审计监督检查降低风险,从而实现“零风险”管理控制目标。工作的重点首先要放在风险防范方面,要制定出行之有效地风险防范措施。风险防范措施是指对那些已经确认或未明确的及潜在的风险的防范方法和手段。它包括风险降低选择、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选择指面临风险时,选择风险的最小化和损失最低化。“风险规避”是指对风险的回避和不作为[2]。内审人员在内部监督管理控制检查中,要对被审计部门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充分、得当有效。对于缺乏风险防范控制措施的,要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督促其尽快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措施。其次,要着重放在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效益审计、管理审计、财务审计、风险决策、领导任期审计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在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方面,要调动一切积极有利因素,发挥人、才、物应有的作用,督促改进不合理资源的配置和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效益方面,重视经济效益,监督检查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是否效益最大化、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和提高,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这是有关高校社会形象、信誉度、美誉度的问题;在管理方面,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检查,看是否运转正常和有效、有没有漏洞和不到位不妥之处;在财务方面,重点检查财务收支平衡、是否存在账外账和“小金库”,对乱花钱乱开支现象要认真查处;在风险决策方面,对重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经济合同进行跟踪审计和重点审计,尽量“关口”前移,进行决策前的风险评估审计,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点;在领导任期方面,除了任中、任后审计,重点是对一把手的“一支笔”进行审计监督检查。这方面,审计人员对一把手的不合理决定、决策,要本着对单位负责和其本人负责的态度,予以指出和纠正。
(二)加强内外审计合作,审计出重要成果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科研攻关的重要基地,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人力和科技支持作用。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与企业单位经济协作活动的日益增多,其办学和科研经费正在迅速增加。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更加重要,只有通过高校内部审计和外部独立审计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审计出成果。但现有的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必须审时度势,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清思路,精心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并抓紧抓好,以开创高校内审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胡颀 .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J]新疆审计杂志.2009,12
[2] 王乃云.浅议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J].滨州师专学报.1996,01
关键词:高校管理;高校内审;审计重点;审核监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会计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审计行业的发展。尤其近些年来,国家对普通高校实行政策倾斜,注入大量资金,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民众的受教育的广度和受教育深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科技现代化建设。但一些普通高校为了自身利益,不断地提高收费标准、巧立名目地收费,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给教育界也蒙上了阴影,自从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处长蔡荣生被中央纪委查处严重违纪后,从而掀起了对普通高校审计工作,在“审计风暴”中,一批高校受到了严肃查处,个别人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因此,加强高校的审计监督,刻不容缓。结合高校审计的重要性,阐述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坚持审计准则,按原则办事
从事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实质上是从事内部把关工作的人。坚持审计准则排除干扰,不唯情不唯私,尤为重要。如果对发现的问题不敢坚持原则,抹不开情面,放任自流,结果必是害己害人。
(一)严把政策关
从事普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清醒深刻的思想认识,要清楚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政策规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其次要清醒自己所负职责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透过纷繁的表面看本质。
(二)独立公正
独立地经济审计监督是审计的本质属性。只有真实、可靠地信息,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反映单位实际和全貌。实事求是、公正全面,不随意夸大拔高和以偏概全,是基本的工作原则。在工作方法上,要与人为善谨慎细致,一是一、二是二,是什么就是什么,始终坚持真实性原则。要有的放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综合分析能力要强,善于分析辨别事物的真伪和本质。要认真细致地辨别那些真中有误、真中有假、真中隐假、半真半假,甚至是基本事实有出入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这类问题,仅凭工作细致、责任心强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胜任能力和素质。
(三)素质过硬,严于律己
从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同志,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去审计监督别人,自身综合素质不过硬、实践经验不足,就会不受重视。发现问题不能引起受检查的人、部门、单位领导的重视,工作等于白做。时刻都要清楚自己所担负职责的重要性,使经过自己之手的审计报告真实可信。
二、建立收费管理体制,加强费用审核监督
高校收费问题是当前社会的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是党和政府花大力气整顿和治理的重点。对于收费项目、标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制定的收费规定,有无乱收费、超标准收费和巧立名目收费,要看有没有加重学生和群众的负担,引起社会的不满;是否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采取简单化的处理方法,要及时向单位领导请示报告,争取得到积极支持,把问题尽量解决在内部、始发未发阶段,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和不应有的损失。
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是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而预算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则是经费预算的最终目的。随着学校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与加强,预算管理已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很多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参与到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对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做出评价,这不仅不利于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也不利于预算管理的有效进行。因此,为保证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有效,审计部门将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审计作为重点审计范围之一,提前介入,了解预算编制的有关情况,加强费用的审核监督,确保预算的合理运用,并在预算执行的期中和期末开展事中和事后审计,以便及时反馈信息,对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
三、管理出效益,审计出成果
(一)实现“零风险” 确保管理出效益
所谓“零风险”是指高校的经营管理发生问题的几率为零[1]。内审工作的宗旨,就是要通过审计监督检查降低风险,从而实现“零风险”管理控制目标。工作的重点首先要放在风险防范方面,要制定出行之有效地风险防范措施。风险防范措施是指对那些已经确认或未明确的及潜在的风险的防范方法和手段。它包括风险降低选择、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选择指面临风险时,选择风险的最小化和损失最低化。“风险规避”是指对风险的回避和不作为[2]。内审人员在内部监督管理控制检查中,要对被审计部门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充分、得当有效。对于缺乏风险防范控制措施的,要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督促其尽快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措施。其次,要着重放在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效益审计、管理审计、财务审计、风险决策、领导任期审计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在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方面,要调动一切积极有利因素,发挥人、才、物应有的作用,督促改进不合理资源的配置和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效益方面,重视经济效益,监督检查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是否效益最大化、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和提高,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这是有关高校社会形象、信誉度、美誉度的问题;在管理方面,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检查,看是否运转正常和有效、有没有漏洞和不到位不妥之处;在财务方面,重点检查财务收支平衡、是否存在账外账和“小金库”,对乱花钱乱开支现象要认真查处;在风险决策方面,对重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经济合同进行跟踪审计和重点审计,尽量“关口”前移,进行决策前的风险评估审计,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点;在领导任期方面,除了任中、任后审计,重点是对一把手的“一支笔”进行审计监督检查。这方面,审计人员对一把手的不合理决定、决策,要本着对单位负责和其本人负责的态度,予以指出和纠正。
(二)加强内外审计合作,审计出重要成果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科研攻关的重要基地,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人力和科技支持作用。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与企业单位经济协作活动的日益增多,其办学和科研经费正在迅速增加。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更加重要,只有通过高校内部审计和外部独立审计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审计出成果。但现有的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必须审时度势,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清思路,精心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并抓紧抓好,以开创高校内审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胡颀 .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J]新疆审计杂志.2009,12
[2] 王乃云.浅议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J].滨州师专学报.1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