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出来?可以圈圈画画,做些批注。(学生们边读边画,讨论热烈)
生:我从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这句中感受到草原到处都是绿色,一眼望去,就感觉到一种清新和愉悦。
师:是呀,满眼的绿色怎能不让人流连呢?你能读出草原那迷人的绿吗?(生感情朗读)
生:我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感受到草原很美,它就像一幅让人陶醉的中国画。
师:好一幅让人陶醉的中国画!能读好它吗?(生感情朗读)
生:我想补充刚才同学的发言,其实,“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从这句话中也能够感受到草原的美,因为草原实在太美了,美得让动物都为之沉醉。
师:你真会读书!能通过朗读让我们享受这样美的草原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通过找出重点语句品读,体会草原美景。同时不忘提醒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的运用与掌握,即抓住重点语句品读及批注式阅读。接着,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朗读,在琅琅书声中体悟一次草原之旅。我想,这样的一个逐层推进的阅读指导,一定能帮助学生在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体味领会语言文字之美,用心灵与作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片段二】
师:其实,让老舍先生感动的,不仅仅是草原风光,那里的人们给老舍先生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草原人民?
生:人美。
生:热情好客。
师: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来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呢?请默读第2至5自然段,找出能描述你镜头下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试着给这样一个镜头取一个名字。
生:(自主阅读片刻后组织交流)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师:选择其中一个你最喜欢的画面,仔细品读,将你的点滴感受写在旁边。
(静心思考片刻后,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画面,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
【反思】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教学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重点阅读,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学生喜欢哪一个画面,就让他重点研读这一部分内容。这样,学生对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便会读得有情感,之后交流自己的朗读感受就能真真切切,对整个文本也就能学得有滋有味,最终收到了理想的阅读效果。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性格、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差异,对于文本的阅读显然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所以,我们对于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感受、体验都应抱着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就受到了尊重,同时闪现的智慧火花也得到了呵护,学生也自然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小主人。
【片段三】
师: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话练习。片刻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写话内容)
生:夕阳西下,把大地照得通红,远处几片晚霞覆盖天空,把整个天都映红了。时间过得真快,已经到了分别的时刻,可是谁也不肯走。这时,主人走了过来,和我来了一个拥抱,于是一个接一个地拥抱,拥抱了再拥抱。不知是谁在人群中说了一句:“谢谢你们这样的盛情款待,我们蒙汉情深似海。”于是,一路挥手,一路相拥……
生:夕阳西下,汉族同胞即将要与热情好客的蒙古同胞告别,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不舍。短短的一天,蒙古同胞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与喜悦,这不正是两族人民间那深厚的友谊吗?我们坐在汽车里,隔着车窗,向他们挥手,嘴里喊着:“再见,我亲爱的朋友们。”此时,草原上的牛羊也在尽情地叫着,似乎也舍不得我们的离去,但是我们都愿意相信,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将万古长青。
【反思】 除了重视朗读外,我还依托文本,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考虑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写在结尾起到总结全篇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末,我抓住了老舍先生引用的这句诗展开教学,想象这句诗表现的情境。请大家来假想一下,如果你是主人,会说什么?而客人又会说些什么?从学生交流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抓住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展开,思维比较活跃。
(作者单位:太仓市明德小学)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出来?可以圈圈画画,做些批注。(学生们边读边画,讨论热烈)
生:我从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这句中感受到草原到处都是绿色,一眼望去,就感觉到一种清新和愉悦。
师:是呀,满眼的绿色怎能不让人流连呢?你能读出草原那迷人的绿吗?(生感情朗读)
生:我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感受到草原很美,它就像一幅让人陶醉的中国画。
师:好一幅让人陶醉的中国画!能读好它吗?(生感情朗读)
生:我想补充刚才同学的发言,其实,“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从这句话中也能够感受到草原的美,因为草原实在太美了,美得让动物都为之沉醉。
师:你真会读书!能通过朗读让我们享受这样美的草原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通过找出重点语句品读,体会草原美景。同时不忘提醒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的运用与掌握,即抓住重点语句品读及批注式阅读。接着,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朗读,在琅琅书声中体悟一次草原之旅。我想,这样的一个逐层推进的阅读指导,一定能帮助学生在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体味领会语言文字之美,用心灵与作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片段二】
师:其实,让老舍先生感动的,不仅仅是草原风光,那里的人们给老舍先生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草原人民?
生:人美。
生:热情好客。
师: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来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呢?请默读第2至5自然段,找出能描述你镜头下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试着给这样一个镜头取一个名字。
生:(自主阅读片刻后组织交流)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师:选择其中一个你最喜欢的画面,仔细品读,将你的点滴感受写在旁边。
(静心思考片刻后,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画面,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
【反思】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教学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重点阅读,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学生喜欢哪一个画面,就让他重点研读这一部分内容。这样,学生对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便会读得有情感,之后交流自己的朗读感受就能真真切切,对整个文本也就能学得有滋有味,最终收到了理想的阅读效果。另外,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性格、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差异,对于文本的阅读显然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所以,我们对于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感受、体验都应抱着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就受到了尊重,同时闪现的智慧火花也得到了呵护,学生也自然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小主人。
【片段三】
师: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话练习。片刻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写话内容)
生:夕阳西下,把大地照得通红,远处几片晚霞覆盖天空,把整个天都映红了。时间过得真快,已经到了分别的时刻,可是谁也不肯走。这时,主人走了过来,和我来了一个拥抱,于是一个接一个地拥抱,拥抱了再拥抱。不知是谁在人群中说了一句:“谢谢你们这样的盛情款待,我们蒙汉情深似海。”于是,一路挥手,一路相拥……
生:夕阳西下,汉族同胞即将要与热情好客的蒙古同胞告别,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不舍。短短的一天,蒙古同胞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与喜悦,这不正是两族人民间那深厚的友谊吗?我们坐在汽车里,隔着车窗,向他们挥手,嘴里喊着:“再见,我亲爱的朋友们。”此时,草原上的牛羊也在尽情地叫着,似乎也舍不得我们的离去,但是我们都愿意相信,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将万古长青。
【反思】 除了重视朗读外,我还依托文本,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考虑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写在结尾起到总结全篇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末,我抓住了老舍先生引用的这句诗展开教学,想象这句诗表现的情境。请大家来假想一下,如果你是主人,会说什么?而客人又会说些什么?从学生交流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抓住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展开,思维比较活跃。
(作者单位:太仓市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