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学第二附属小学 评价让和美之花遍地开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zha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郑州中学第二附属小学以"和美"为教育追求,以立德树人、惠泽社会为己任,通过创造人文德育、生活德育和生态德育为孩子的未来积淀快乐与幸福。评价是一把尺子,也是一面镜子,科学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日常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为基础,将学校评价、家庭评价和社会评价联系起来,以学生的学业素养、思想品德素养、身心健康素养、个性特长素养为着力点,制定全方位的"和美小达人"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学生更加热爱自己、悦纳自己、超越自己,最终成长为阳光、乐学、文雅、奋进的"和美少年"。
其他文献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读懂中国”活动在京启动。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郑富芝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主持。  “读懂中国”活动聚焦改革开放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历史节点,从今年起一年一个主题,组织大学生与作为中国道路见证者亲历者的本校、本地“五老”牵手结对,以视频或征文形式记录并宣传“五老”独特经历和感悟,从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让学生不消极、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督促及援助?如何让他们学会积极主动迎接挑战?这是我们南附德育人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展教育渠道,在学校“公能引领、主动发展”的办学特色引领下,学校德育工作将“周恩来为人生楷模”作为主线,以职业与人生规划教育为载体,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基于楷模教育的生涯规
师者以至道为本源而创作经典,并以载道之经典自学而教人,最终完成对至道的彰明与传递。显见,在这一逻辑线路中,师者仍是其中的枢纽环节。  国学经典教育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诸多优秀传统,同时,也由于各种难以避免的原因,衍生出种种弊病与缺感。就当今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而言,也还面临着诸如内容、方法与师资等一系列困境有待应对和破解。这其中,师资困境又最为关要和棘手,其对国学经典教育的整体困境具有枢要性
法国市长协会关于教学节奏改革的年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不久的将来,只有一小部分小學仍坚持一周四天半的学习制度。很多市镇表示,回归一周四天学习制度满足了很多民众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恢复一周开四天课的学校将享有一笔教育经费,用于在周三上午组织一些有“质量”的课外活动。法国政府希望由各地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是否恢复一周上四天课的制度,这也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竞选活动中作出的承诺。对于家长、学校
我们要着重研究挖掘经典中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的思想价值,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体悟并自觉践行,这才是国学经典教育的根本任务。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以及《国学概论》演讲,又可称为国故。国学一般是指以先秦诸子和儒家学说为主流,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经典则是中国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教育政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现实中教育政策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政策往往都是应付式的,常常是等教育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考虑政策制定。再如,有些教育政策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对实践起不到规范和管理的作用。因此,教育政策的改革应当成为我们普遍关注的问
英国“教育与雇主”慈善机构等五个组织共同协作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世界小学生职业期待(Career Aspiration)调查——“绘制未来”(Drawing the Future)。该调查邀请来自英国和其他19个国家共2万多名7至11岁的小学生,绘制出表达自己希望未来从事工作的图画,同时在开放式问卷中回答自己想要从事哪些工作,以及如何得知这些工作的问题。从不同国家的对比来看,在样本数据的国家范
南京市河西中学创建于1948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工作紧紧围绕"五爱"即爱国、爱校、爱家、爱班、爱自己展开。学校深入挖掘周边丰富的革命教育资源,逐渐形成"立足国防教育,
在班级中,教师可以通过给予恰当的表扬,给学生以激励,并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但是,表扬学生也要把握分寸,过犹不及。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发挥表扬的积极作用呢?英国一位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四点。第一,给出特别的反馈:把对学生泛泛的赞扬转变为有针对性的表扬和反馈,这有助于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并且还有哪些努力的空间。第二,表扬学生的努力:无论学生的起点如何,教师都应看到他们在克服困难时付出的努
沂南县第三中学以“弘扬沂蒙精神,争做红色传人”为办学宗旨,将红色文化作为推动学校发展、提高育人质量的强大精神力量,开展了一系列基于红色文化的学校德育课程探索,走出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