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强调中学体育健康教学除了要适应中学生自身身体成长的基础条件,其中包括生活环境、营养健康、校园环境,还要为学生提供适宜的体育教育环境。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帮助学生培养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课程受教育中形成核心素养;用多元化教学形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措举。
关键词:体育教学;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1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1.1核心素养的内涵
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与实践探索进程中提出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其重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价值观、人生观、思维能力、判断力、实践操作技能、知识水平,同时也是对新时代教师工作者提出的新教育目标。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践行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重视课程标准和学科内容,既体现在知识培养上,也体现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基本能力。同时,核心素养涵盖范围相比较能力、素养、知识技能三因素更广一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端正学习态度。基本素养的养成是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生存环境中能够良好的生活,所以,要切实突破传统教育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限性。核心素养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淡化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弊端,以及传统教育中不包含的基本能力和个人情感等。对此,深入贯彻新课改,是提升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根本诉求。
1.2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一,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包括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知识是指人体生理卫生和健康、锻炼意识和人文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是指运动技能、技能评价等方面;第二,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健康素质是心理健康和生理心理健康,是运动素质的首要前提,运动素质是建立在健康素质基础上的运动能力和运动锻炼。第三,健康行为和健康思想意识。围绕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融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让学生在日常体育锻炼中形成健康的锻炼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四,体育感情。培养学生的体育感情,是帮助学生提高体育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的关键,进而为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1.3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中学生核心要素丰富而广泛,包括體育运动能力、体育道德和行为健康等方面,体育教学对有序开展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学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大多数中学生没有过多精力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因此,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体育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关键。将体育精神内化成核心素养,重在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核心素养,这也是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方面。
2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体育课程教育中要融入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形成体育核心素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健康、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确定教学计划,利用合作体育教学法,并将每一学段的学生划分成不同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学习开展合作式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向主动合作学习,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能通过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形成班级凝聚力。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羽毛球”体育锻炼时,应指导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双打之间默契协作,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从体育精神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双打一方能准确接到对方的发球,才能更准确的接到对方发来的球,学生之间的融洽相处,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兴趣。
2.2深入贯彻德育教育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核心素养与健康课程相结合,深入贯彻德育教育理念,即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先讲解课程内容,并同时现场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规范动作,例如:短跑或长跑体育课程训练中,事先说明不得随意跑到其他跑道上,尤其是短跑比赛过程中,如果出现此类现象,很容易发生比赛事故,快速奔跑中产生很大的力量冲击,给同学身体造成强烈的伤害,致使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体育训练前,要教育学生树立道德素养,不以获胜而违背体育运动精神。在课程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也体现在体育训练中的动作规范上,要控制自己的运动幅度,避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伤,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同学,为他人的安全着想。另外,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理解体育运动的有用性也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运动意识,透过体育知识,突出阳光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要始终贯穿教学理念,这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2.3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体育教育目标是强健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其核心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围绕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中学体育教学在开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终生体育意识。首先,培养学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或健身的行为习惯,体育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要求,针对课程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设计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形式,例如:太极扇、球类竞技、课间操、运动会等形式。其次,为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师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结合中学生的学科学习计划,开展有利于终生体育运动的内容,例如: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也可结合地域民族特色设计体育内容,并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体育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或喜好选择自己的体育课程内容。最后,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应注重内容的有趣性和生动性,充分利用新媒体设备和技术,让学生走出课堂,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健身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体育项目信息和教学视频,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的体育教育事业,将终生体育理念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2.4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中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创新活动中。例如:球类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本节课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查询相关知识信息,让学生自主查找不同球类的来源和比赛规则,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教师再结合实践教学,以身示范的进行球类教学,学生从前期知识储备中,快速掌握球类技巧。这种探究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新比赛规则和球类玩法,并运用学生提出的建议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实践中,需要多方协同管理,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健康、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内容,积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加强学生体质体能锻炼。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可以从社会责任心、自信心、奉献合作等角度,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并将其落实到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02).
[2] 刘永虎.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
关键词:体育教学;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1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1.1核心素养的内涵
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与实践探索进程中提出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其重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价值观、人生观、思维能力、判断力、实践操作技能、知识水平,同时也是对新时代教师工作者提出的新教育目标。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践行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重视课程标准和学科内容,既体现在知识培养上,也体现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基本能力。同时,核心素养涵盖范围相比较能力、素养、知识技能三因素更广一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端正学习态度。基本素养的养成是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生存环境中能够良好的生活,所以,要切实突破传统教育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限性。核心素养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淡化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弊端,以及传统教育中不包含的基本能力和个人情感等。对此,深入贯彻新课改,是提升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根本诉求。
1.2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一,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包括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知识是指人体生理卫生和健康、锻炼意识和人文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是指运动技能、技能评价等方面;第二,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健康素质是心理健康和生理心理健康,是运动素质的首要前提,运动素质是建立在健康素质基础上的运动能力和运动锻炼。第三,健康行为和健康思想意识。围绕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融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让学生在日常体育锻炼中形成健康的锻炼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四,体育感情。培养学生的体育感情,是帮助学生提高体育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的关键,进而为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1.3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中学生核心要素丰富而广泛,包括體育运动能力、体育道德和行为健康等方面,体育教学对有序开展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学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大多数中学生没有过多精力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因此,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体育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关键。将体育精神内化成核心素养,重在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核心素养,这也是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方面。
2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体育课程教育中要融入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形成体育核心素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健康、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确定教学计划,利用合作体育教学法,并将每一学段的学生划分成不同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学习开展合作式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向主动合作学习,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能通过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形成班级凝聚力。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羽毛球”体育锻炼时,应指导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双打之间默契协作,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从体育精神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双打一方能准确接到对方的发球,才能更准确的接到对方发来的球,学生之间的融洽相处,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兴趣。
2.2深入贯彻德育教育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核心素养与健康课程相结合,深入贯彻德育教育理念,即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先讲解课程内容,并同时现场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规范动作,例如:短跑或长跑体育课程训练中,事先说明不得随意跑到其他跑道上,尤其是短跑比赛过程中,如果出现此类现象,很容易发生比赛事故,快速奔跑中产生很大的力量冲击,给同学身体造成强烈的伤害,致使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体育训练前,要教育学生树立道德素养,不以获胜而违背体育运动精神。在课程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也体现在体育训练中的动作规范上,要控制自己的运动幅度,避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伤,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同学,为他人的安全着想。另外,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理解体育运动的有用性也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运动意识,透过体育知识,突出阳光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要始终贯穿教学理念,这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2.3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体育教育目标是强健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其核心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围绕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中学体育教学在开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终生体育意识。首先,培养学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或健身的行为习惯,体育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要求,针对课程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设计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形式,例如:太极扇、球类竞技、课间操、运动会等形式。其次,为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师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结合中学生的学科学习计划,开展有利于终生体育运动的内容,例如: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也可结合地域民族特色设计体育内容,并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体育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或喜好选择自己的体育课程内容。最后,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应注重内容的有趣性和生动性,充分利用新媒体设备和技术,让学生走出课堂,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健身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体育项目信息和教学视频,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的体育教育事业,将终生体育理念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2.4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中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创新活动中。例如:球类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本节课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查询相关知识信息,让学生自主查找不同球类的来源和比赛规则,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教师再结合实践教学,以身示范的进行球类教学,学生从前期知识储备中,快速掌握球类技巧。这种探究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新比赛规则和球类玩法,并运用学生提出的建议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实践中,需要多方协同管理,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健康、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内容,积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加强学生体质体能锻炼。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可以从社会责任心、自信心、奉献合作等角度,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并将其落实到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02).
[2] 刘永虎.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