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推进我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践行“上品教化”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区教育局提出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我校提出了“五步”程式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以达到高效的课堂。本文阐述了“五步”程式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研学后教;“五步”程式;数学
为响应我区开展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践行“上品教化”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结合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先学后教”的理念,根据我校学生的学情,提出了“五步”程式,即“激活——唤醒,探究——发现,导引——认知,巩固——训练,拓展——延伸”。通过教师们在课前集体研讨,课中积极实施,课后不断反思、总结,得出“五步”程式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激活——唤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起认知冲突,引发数学思考。那么,我们在进行备课、教学设计的时候,有必要对教材、教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了解这一教学知识点的价值,即“是在已经学了什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又或者是学生在已有什么生活经验积累的背景下进行学习,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什么基础”等知识背景,从而让学生明白到学习知识的连贯性、重要性。
如三年级“小数的认识”,这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元、角、分和长度单位,又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学习这知识不但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因此在设计时,我以具体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一定试过和爸爸妈妈到商场购物吧!小明他也喜欢和妈妈去商场购物,但却看不懂那些货品的价格是多少钱,你们能帮帮他吗?继而播放商场货品价格的照片,边看边说是几元几角几分。再把这些生活中的价格与整数比较,发现整数与小数的区别,从而引出课题。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的、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越大。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人手,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挖掘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知识间的联系。
二、探究——发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使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实现由“师本”向“生本”的根本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一年级教学“10的分与合”时,笔者先提出研学问题:把10根小棒,分成两份,可以有几种分法?请你猜一猜。为什么?再出示要求:(1)同桌先分工,谁负责分小棒,谁负责用符号记录。(2)分完后,同桌相互读一读。(3)比一比,哪对同桌合作得又快又好。(4)记录在研学案上。(5)比一比,哪个四人小组的组员积极参与,大胆发言,认真聆听。学生明白要求后才开始动手分工,同时请一对同桌到小黑板进行板演记录。
《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设计同桌合作分工,一个负责分小棒、一个负责做记录,最后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孩子们在这四人小组平台中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各项数学能力。这样,课堂才能充分体现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相互分享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导引——认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一环节是“后教”的过程,是针对学生存留的困惑与发现的问题,展开师生互议、生生互议、生生互教的过程。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讲到实处,点到关键,充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三年级“小数认识”中,让学生自学完“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实际含义”后,再完成用米来作单位表示厘米的填空练习。然后让学生汇报,并说说他这样做的想法。再让其他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并说说他是怎样想的。等到没有不同意见时,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哪个正确,哪個错误,为什么?最终得出结果。引导小结: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表示几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分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厘米。
学生通过表达、质疑、讨论的过程,不但可以使学到的知识得到深化,还可以慢慢明白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韩愈在《师说》里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学生解惑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落脚点。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提出“先学后教”的基本理念不也是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吗?
四、巩固——训练,巩固强化知识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不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学生要达到“会学”的能力,如果不通过多练,是难以实现的。有坡度、有层次地设计练习度,有层次地设计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10的分与合”巩固训练中,笔者设计了如下四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础练习:完成数学书第60页的做一做。
第二层:变式趣味练习:猜猜我是几?
第三层:拓展练习。
[关键词]研学后教;“五步”程式;数学
为响应我区开展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践行“上品教化”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结合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先学后教”的理念,根据我校学生的学情,提出了“五步”程式,即“激活——唤醒,探究——发现,导引——认知,巩固——训练,拓展——延伸”。通过教师们在课前集体研讨,课中积极实施,课后不断反思、总结,得出“五步”程式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激活——唤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起认知冲突,引发数学思考。那么,我们在进行备课、教学设计的时候,有必要对教材、教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了解这一教学知识点的价值,即“是在已经学了什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又或者是学生在已有什么生活经验积累的背景下进行学习,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什么基础”等知识背景,从而让学生明白到学习知识的连贯性、重要性。
如三年级“小数的认识”,这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元、角、分和长度单位,又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学习这知识不但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因此在设计时,我以具体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一定试过和爸爸妈妈到商场购物吧!小明他也喜欢和妈妈去商场购物,但却看不懂那些货品的价格是多少钱,你们能帮帮他吗?继而播放商场货品价格的照片,边看边说是几元几角几分。再把这些生活中的价格与整数比较,发现整数与小数的区别,从而引出课题。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的、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越大。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人手,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挖掘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知识间的联系。
二、探究——发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使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实现由“师本”向“生本”的根本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一年级教学“10的分与合”时,笔者先提出研学问题:把10根小棒,分成两份,可以有几种分法?请你猜一猜。为什么?再出示要求:(1)同桌先分工,谁负责分小棒,谁负责用符号记录。(2)分完后,同桌相互读一读。(3)比一比,哪对同桌合作得又快又好。(4)记录在研学案上。(5)比一比,哪个四人小组的组员积极参与,大胆发言,认真聆听。学生明白要求后才开始动手分工,同时请一对同桌到小黑板进行板演记录。
《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设计同桌合作分工,一个负责分小棒、一个负责做记录,最后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孩子们在这四人小组平台中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各项数学能力。这样,课堂才能充分体现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相互分享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导引——认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一环节是“后教”的过程,是针对学生存留的困惑与发现的问题,展开师生互议、生生互议、生生互教的过程。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讲到实处,点到关键,充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三年级“小数认识”中,让学生自学完“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实际含义”后,再完成用米来作单位表示厘米的填空练习。然后让学生汇报,并说说他这样做的想法。再让其他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并说说他是怎样想的。等到没有不同意见时,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哪个正确,哪個错误,为什么?最终得出结果。引导小结: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表示几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分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厘米。
学生通过表达、质疑、讨论的过程,不但可以使学到的知识得到深化,还可以慢慢明白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韩愈在《师说》里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学生解惑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落脚点。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提出“先学后教”的基本理念不也是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吗?
四、巩固——训练,巩固强化知识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不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学生要达到“会学”的能力,如果不通过多练,是难以实现的。有坡度、有层次地设计练习度,有层次地设计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10的分与合”巩固训练中,笔者设计了如下四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础练习:完成数学书第60页的做一做。
第二层:变式趣味练习:猜猜我是几?
第三层:拓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