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高三地理小步调探究教学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129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高三地理小步调探究教学策略实施路径的实践和反馈,以期解决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融合提供借鉴方法。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步调探究;高三地理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课堂教学要实现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要让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技术给教育带来新理论和新动力。特别是对于高三毕业班的师生来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扬长避短,提升教与学的效率,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采用小步调探究教学策略,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打破时空限制、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学习形式多样化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方面,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时,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情境问题的解决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二、信息技术与高三地理教学融合的小步调探究实施路径
  “小步调探究”是创设适于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将内容设计成小问题或分解成多个具体任务,通过小步调的探究方式完成任务,并以互动展示的方式完成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小步调探究”具有起点低、间距小和调整快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紧跟教师的课堂节奏,教师也能够随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并及时调整设问的问题。
  根据智慧课堂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在线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提前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以“小步调探究”为指引,将问题分解,形成环环相扣的“小步调”问题链。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逐渐达成学习目标。同时,在实施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设问的即时调整。
  三、例谈高三地理“小步调探究”教学策略的实施
  “小步调探究”探究教学策略的关键在于设计“小步调”问题链的形成。可以根据高三地理的复习内容和教学资源来进行“小步调探究”教学策略,下面以《河流的开发和治理》一节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进行具体说明。
  1.多形式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考试情境是通过文字与符号描述的方式即纸笔考试形式进行建构。相对于考试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形式不拘泥于文字,影像、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能够让情境更加直观,而媒体情境的选取和利用,线上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如笔者运用“伟大的工程——都江堰”视频创设情境,说明都江堰的工作原理。
  2.任务驱动下的情境信息整合和提取
  为了提升学生的情境信息整合和提取的能力,笔者在线上学习平台的课堂中布置了即时的课堂任务:通过网络查询关于都江堰的介绍,将文字信息进行提取,概括都江堰的工程的位置、作用和地位。学生将学习成果上传至教学平台的展示区,笔者最终选出以下这位学生的信息整合作为优秀成果进行线上展示:
  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緣穿过。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都江堰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3.小步调探究,凸显过程性教学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都江堰的工作原理,笔者结合学生提取的文字信息,补充了两幅图片。通过小步调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小步调探究,学习都江堰的工作机理和保护这一古老(下转第25版)(上接第24版)水利工程的途径。具体的小步调问题链如下:
  ①我国南方主要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②该气候的特征如何描述?
  ③这一气候特征容易引起哪些自然灾害?
  ④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的作用有哪些?
  ⑤简要归纳a图中位于河流①、②、③、④处的地形特征?
  ⑥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请在图a中选择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
  ⑦指出图b中以侵蚀为主和以沉积作用为主的地点。
  ⑧“遇弯裁角”是都江堰水利工程 治理岷江水患的成功经验,请指出图中需要“遇弯裁角”的地点。
  为了保证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效果,笔者在课堂中采用小组相互纠错,其他学生在讨论区讨论的方式参与到“小步调探究”的课堂训练。
  以上设计经过“小步调”设问,实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引导学生如何提取情境信息并做到穷尽信息;②如何形成解题思路,为学生提供了示范;③引导学生提取情境信息后如何阐释和表达,形成逻辑关系的语句,从而转化为得分点;④答案在学生思考和参与中逐渐形成,还得出比参考答案更多的要点,逻辑关系更严谨,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
  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和问题解决需要更关注学生的学情和答案的生成過程,避免只是简单地公布答案。通过题目分解,“小步调”设问,一题变多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过程的形成,凸显过程性教学,促进学习能力和得分能力的提升。
  4.情境迁移,活学巧用
  为了检验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对小步调设问未能很好地解决的问题,通过情境迁移,再次利用小步调探究的方式,能够实现活学巧用的效果。笔者选取流溪河的开发和治理作为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和迁移,进一步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小步调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通过百度搜索流溪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有关资料,推测流溪河在上世纪50年代面临的主要问题?
  ②通过百度搜索流溪河河漫滩的照片,指出河流的侵蚀岸和堆积岸?
  ③简要说明河流的侵蚀岸和堆积岸形成过程。
  ④由此推断河流弯曲系数的变化趋势?
  ⑤流溪河河堤工程对于流溪河河漫滩有何影响?
  ⑥分析流溪河梯级开发的利与弊。
  通过小步调问题链的探究,既能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又能很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体现了“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要求。
  四、实施反馈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小步调探究教学,以“创设情境——小步调探究——情境迁移——小步调探究反馈”为主线的策略实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1)情境教学的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步调探究教学策略因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使思维跳跃性小,形成较为严谨的思维链条,学生在学习时不易分心,注意力较为集中。(3)情境迁移,再次进行小步调探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很好反馈作用。(4)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学生可以采用自评、它评和小组互评等方式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
  五、结语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确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新问题,这考验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应对能力。高三地理,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的小步调探究教学策略能够做到扬长避短,既发挥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又较好地解决了“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值得同行的学习和借鉴。
  随着信息技术2.0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进行深度学习将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变化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将会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期待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出现无从下笔、无米可炊的状况。究其原因是缺少及不会运用写作素材。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口语交际情景,拓宽学生语言表达形式和渠道,借助可行的口语交际方式,能够积累写作素材,并籍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如何从口语交际中积累写作素材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作文;写作素材;创设;搭建;口语交际  小学作文是学生写作的“启
本报综合消息 5月28日上午,2021年梅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会议在梅州市实验小学召开。梅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市、区)宣传部、文明办和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以及城区学校和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延海参加会议。会议表彰了梅州市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梅江区鸿都小学和2021年梅州“新时代好少年”,并为受表彰的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会上,李延海通报了梅州
【摘要】从《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统编教材的编排来看,同一语文要素的学习呈现梯度性的内在联系。本文以作为小学语文中重要的语文要素——复述为例,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复述的定位指导”以及“统编教材编排中复述的梯度性”谈复述在教学中如何层层递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复述;小学语文素养;递进性  统编教材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
【摘要】英语课程内容中,主题语境被列为最重要的第一要素。主题式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强调跨学科领域的主题探究活动,科学、数学、物理等学科领域的探究模式,已经深入学习课堂。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首要的内容,左右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程度和语言学习的效果。针对东莞市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着眼小学英语阅读课,本文开展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学活动,引领学生预测文
【摘要】通过在教学当中加入“思维导图”知识的应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把“思维导图”这种新的学习工具和初中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物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  1.1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用于描述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跟人类大脑的发散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一个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在班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提高班级管理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精准助力学生发展,各地积极探索和创新班主任管理制度,“双班主任制”就是其中一个有效尝试。“双班主任制”指在一个班级里安排两位班主任,两位班主任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共同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作为处于“双班主任制”里的班主任,下面我们以韶关市曲江初级中学2018级
【摘要】皮影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历史悠久,集民间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的独特形式。新课改明确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岭南版小学美术六年级将皮影艺术引入课堂,印证皮影艺术在中华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影响以及地位,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皮影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了解皮影艺术,不但是对皮影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还能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笔者根据“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摘要】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不同文化的互相碰撞和融合为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外教在我国同样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在课堂中积极寻求策略,用尊重和鼓励转化这些“特殊学生”,引导他们自信、自立、自强;以阳光平和的姿态帮助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价值。  【关键词】外教;特殊学生;转化;策略;教育国际化  一、外教课堂“特殊学生”教学背景介绍  关于“特殊学生”的概念目前
近年来,电教媒体教学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動可感的声音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新型的课堂结构模式。可见,改革传统的、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结构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是符合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要求。  一、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家苏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开启学习的第一扇大门,读书认字是学习的基础。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去思考和不断努力的事情。在自主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多读、多思来理解课文的深意,掌握课文传递的情感信息,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获得提高,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