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诵读经典,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良好载体,应该把它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进行经典诗文诵读的。
  一、故事熏陶,激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故事给学生以知识、梦想、信任、效仿、思索和警觉。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粒明珠,正确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多成语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故事《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三顾茅庐》等,在课堂中开展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记、演等形式的综合性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由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国学故事的无限精彩,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最后,由学生合作表演成语故事。他们积极性很高,表演欲望强烈。表演的过程正是对成语的理解过程,这样不但展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锻炼了其合作能力。
  二、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烦琐的分析和逐字逐句的讲解,应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发挥主导地位。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阅读也反映着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自悟而受到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以及所获得的知识,远非教师分析所能得到的。而有些古诗文的深远意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人文精神也绝非教师能分析清楚的。同时,古典诗文中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蕴意,常使诗文言已尽而意无穷。如果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尽情吟诵,就会产生很多超越文本的阅读新意。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在学生读后,问: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学生在经过充分的自读感悟后纷纷发言:“在这么美的环境中一个人饮酒,李白真是太孤独,太伤感了!”“不!李白太浪漫了,花间、月下、美酒,那种感觉肯定是妙不可言。”尊重学生富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表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人文关怀。
  三、结合所学课程,进行知识拓展
  如,四年级上册的第3课是“古诗两首”,选编刘禹锡的《望洞庭》和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这两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有一道选做题:我还会背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那就可以抓住这个题材进行有趣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寻找这类诗词来诵读。《望庐山瀑布》《小池》《送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滁州西涧》等皆能成为他们的诵读材料。这种拓展,因为有了课文内容的依托支撑,诵读更有张力。
  四、在经典诵读中渗透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我在诵读经典活动中,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紧密而有效地结合起来,重视经典解读,在解读中恰当地渗透写作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的目的。
  下面,我以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三课“古诗两首”为例,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在经典解读中渗透写作方法的。
  “古诗两首”中一首是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首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诗中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在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时候,我把经典解读和小学生习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古诗的纵向分析,与学生写景作文方法联系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山行》中的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写的是远景,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写的是近景,写景顺序由远到近,是按方位变化的。我在对这首诗纵向分析后,要求学生按方位变化,由远及近地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景物。在课后的小练笔中,要求学生按方位变化,由远及近地写一处景物。而《枫桥夜泊》中的写景,是用倒叙的方法,以时间的变化,把作者的所见所闻融合在一起写,这种写景方法三年级的学生是很难接受的,在课后的小练笔中,我只要求学生按时间变化(从早到晚或春夏秋冬的时间变化)写一处景物。
  正是如此,在经典诗文解读中,我重视渗透写作方法,古为今用,古今融合,使学生尝到“读书破万卷”之甘苦,享到“下笔如有神”之乐趣,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乐于写、能写、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来。
  五、教学相长,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诵读经典教学中,免不了与学生一起谈古论今、激扬文字,要想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教师的身体力行是不行的。共同诵读经典是一个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美妙时刻。“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看到老师如此乐学,怎能不提起诵读兴趣呢?
  经典诵读,还有助于我们优化技能,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做一名纯粹的教师。技能的优化,需要坚守与超越。坚守是优化的前提,没有成功经验的坚守,优化就失去了基础,而超越则是优化的本质。在必要的时候,把阅读上升为诵读,内心体验外化为外部情感,进而可以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回低转,变成一声声动人的船歌,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诵读技能就在此时被不断超越。
  总之,作为肩负着开拓创新责任的新时期儿童,他们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同样应该站在五千年中华文化这个历史巨人的肩上,静下心来诵读、品味经典诗文。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语文素养,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使其社会关系和人文素养得以提高,启悟生命智能,开拓人生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武进区三河口小学)
其他文献
一、挂板——名字挂板了,那是我的名字吗  2011年暑假,我接手了现在这个班级,班里有个叫翠的女孩实在让我头痛不已。黑板上每天都会挂着她红红的名字,有时甚至会是好几个,除了没做家庭作业(语数英都有她),上课还随便讲话、不戴红领巾、不认真做眼保健操、座位周边总是脏兮兮……哪一样都少不了她。黑板上红色粉笔书写的“翠”,随便挂上几天,她都视而不见、任人涂擦,似乎与她没有任何关系。谈话、请家长、在学校补作
【正】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学生由于沿用初中学习的思想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导致一些学生产生物理难学的思想。究其原因还是学习方法问题,因此,高中物理学习不
与传统的教师培训相比,远程培训具有跨地域、覆盖广、投入少和产出高等特点,更能体现时代特征,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平台,而且打破了教师进修学院对教师继续教育的
古人对"崤函"一词的运用,涵义并非完全相同,有关塞交通地名和区域地理概念的区别。前者可称之为狭义之"崤函",后者则为广义之"崤函"。历史上的崤函古道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
针对用户在购物过程中对不同价格、性能以及喜好程度等不尽人意的矛盾问题,以可拓理论为基础,建立问题的可拓模型。通过对物元的特征进行拓展分析及可拓变换生成解决相关矛盾
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孕育出近代科学的争论,并没有抓住科学与文化的关键问题,同样,马克思在科学问题上的独特见解长期以来也没有得到切实的把握。从马克思对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高中英语教师作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的需要。
栗兴仁,男,汉族,1964年出生,山西省沁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会计师,国际财务管理师(IFM),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1983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财务部副部长、审计
大千世界,造物微妙,大自然中存在着一群天然的艺术品.有这样一群植物,披着动物的外表,宛若静止的动物画像.这一期就带大家见识一下这些隐藏在植物界的“小动物”们!猴尾柱仙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融入到的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领域,这其中也包括新兴的体育项目——跆拳道运动。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则主要就我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