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ogi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美术欣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也仅仅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但它是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其他学科相对较完备的教学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现阶段美术欣赏和其他基础教学一样,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基础知识而忽视其他能力方面的培养,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再加上其教学内容特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探索的地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美术欣赏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美术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是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如欣赏北京故宫建筑会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欣赏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愉悦、亲切之感;而看到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则会让人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由此可见情感因素是欣赏作品的关健,如果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体会到了某种情感,那么他的情绪就会非常激动,反映则十分热烈,会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反之,无精打采,反映冷淡。因此 ,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那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欣赏。
  二、美术欣赏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在阐述“美术课程标准”时,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如欣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时,就有必要介绍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以及“人文主义精神”。欣赏达维特的《荷加斯兄弟之誓》时,可适当讲述罗马的历史传说——荷加斯家族和库里茨亚人的姻亲关系。又如欣赏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时,学生如果不了解古希腊人有裸身参加体育竞技运动的风俗习惯,他们肯定对大量的人体雕塑疑惑不解,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奠定了西方人以人体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这些知识,如放录象、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寻等。其次,还要尽可能创造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这样一方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使其进一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如在欣赏外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罗可可”艺术风格的苏比兹公馆客厅家具时,可以放一段巴洛克时代德国音乐家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情节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如在欣赏任伯年的作品《苏武牧羊》时,教师可吟唱起“牧羊北海边,雪地有冰天”的词曲,使学生尽快进入到作品欣赏的情境中来。
  我们知道艺术的源泉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展示学生作品或者是教师动手复制的名作,这样既可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如欣赏现代建筑艺术时,可直接让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这样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或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如宗教建筑、园林、民居,也可以是现代城市建筑。美术欣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里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说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
  三、美术欣赏要强调多元化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之所在。曾记得有一本叫《小王子》的书中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沙漠中遇到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小王子求他画一只绵羊,这个人努力地画,有角的、没角的、生病的……但怎么画,小王子都说不对不对,最后那人画了一只箱子,箱子上有个洞,并告诉小王子他要的羊就在这个箱子里。小王子非常满意,说:“这就是我要的羊。”我们能否从这个有趣的、富有哲理的故事中悟出一点道理呢?小王子要的不是他眼睛所看到的绵羊,而是他心里想象的绵羊。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有学者认为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教育观,其观点就是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事实上,美术课本中大部分文字欣赏的叙述部分只能代表一家之言,不是唯一的。美术欣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象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有差异性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可能。如在欣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被缚的奴隶》时,教材上讲述的主题是反映了争取自由和渴望解放的精神,但有学生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教皇为了加强其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故意塑造了这个痛苦的、垂死的奴隶的形象,目的是起到威吓人民的作用。该同学还学着用威严的口气说:“谁不服从我的统治,就是这样的下场!”一席话逗得同学们都笑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是米开朗基罗创作的陵墓雕塑《夜》——展示的是一位低头熟睡的、姿态优美的裸女形象,有学生说这是意大利美蒂奇家族腐朽生活的象征,他们死后还想要美女陪伴。显然学生的观点与教材上的观点不符,但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批评,相反是给予肯定。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也很少有统一性,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增强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学科,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去培养学生的种种美术方面的能力和品质。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导下,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美术欣赏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術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根本目的是学会用一种美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参考资料:
  1、《中国美术教育》99年第1期《介绍一堂美国人上的美术课》
  2、《美术课程国家标准的主要精神与特点》
  3、《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
其他文献
微机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我们在给学生传授微机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要接轨,采取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一、微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理论和实践脱节  微机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运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达到微机教学的目的。当前微机教学存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反复诵读本身就是一种琢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德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手教育者进行思想的道德的正直的教育。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思想家孔子曾告诫人们:少若
摘要: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和认知环境的综合体,是知识的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好的教学情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故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而又不失浓厚的数学味的课堂,应当是广大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境教学  数学课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模式、内容等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出现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创意体育”等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然而,有许多教师由于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前提下的体育教学目标尚不明确、理论认识不到位、方法不优化,因此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要根本的解决这些误区,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转换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一、 存在的误
一、背景  我校是一所普通公办高中,生源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累,校领导也高度重视,近年来会考成绩却始终不见起色。最近有幸聆听我校一位年轻的历史教师小周的一节高一历史公开课,课题是高一必修Ⅰ《伟大的抗日战争》。通过对该教师课堂教学的认真反思,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我有了新的想法。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无论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还是教学语言的表述,课堂教学板书设计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听了很多令我难于忘怀的课,究其原因,这些精彩的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有一个精彩的导入。因而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必需有一个好的开头——课一开始能否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们在课堂上巧妙的引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在整节课中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学习效率就会高。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
[摘 要] 生物科学史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早就被人们所认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生物科学史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而传统的科学史课堂教学达不到预设的理想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DNA分子的结构”科学史为例,剖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科学史教学。  [关键词] 科学史 教育 优化 课堂教学  生物科学史教育对于实现《
未来社会是建立在现代高度发展的商品社会的基础上的,因此其仍将带有商品社会的烙印,如竞争性、求利性、开放性和平等性。无论未来社会的生活方式如何变化,体育运动仍将蓬勃发展,并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相应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职高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拟从当前职高体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标准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为尽快构建职高“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