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找到共同对话的基点,形成一股强大的家校“合力”,才能低耗高效,確保孩子更加顺利更加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力 基石 档案
一、建立学生个人小档案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我深晓其理:每接手一个新班,都像欢迎新朋友一样,在入学之初开一个简短而又热情洋溢的欢迎会:“小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班主任,我非常感谢大家给老师带来了活力,帮助老师找回了童年。老师也衷心希望我这位大朋友能和你们这么多小朋友,大手拉小手,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接着按照惯例马不停蹄地印发一份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填写的“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姓名、出生年月、兴趣爱好、特长理想、人生格言以及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然后这些“个人档案”便成了我的“贴身武器”,方便随时查阅。这份痴情使我得到了许多好处,那就是每当我找学生谈话时,总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有效地拉近了师生间心距,“零距离”和“朋友式”地教育总能使学生触动心扉,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与家长交流也因事先了解对方家庭情况谈起话来少了许多隔阂和拘束,直奔主题,显得格外投机,当然学校和班级的许许多多工作因有了家长的密切配合和鼎立支持得以更加顺利、高效的进行。
二、灵活运用家访平台
随着通讯方式的发展,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只有在学生犯了错误或有特殊情况下班主任才去家访,于是形成了现在的局面:老师不愿家访——累,学生不愿被访——怕,而家长则喜忧参半——进退两难。借助韩似萍老师的话“希望家长和老师一样教育还是不可能的,老师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既亲子教育工作)。而亲子之间的关系是非理智的。和家长讨论孩子问题时,走到家长的位置,走进家长共同完善家庭教育。”此时我们不把家访当成一种“告状”的方式,而是一种“沟通”的途径,那么其优越性是其它方式所不可比拟的:氛围和谐,有助于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之间心与心地交流,情与情地交融,彼此心灵得到共鸣,有助于互相了解孩子在家(或在校)的思想动态,便于共商对策,有的放矢地开展帮教和疏导工作,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三、变通家校联系卡
通常情况,孩子一学期的表现,家长只有待期末学校发个“素质教育考评手册”方才知晓点滴,而其它时间大多对孩子各方面表现情况知之甚少,又怎能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呢?为此,增设“家校联系卡”(内容主要包括孩子在校表现,如:课前准备,上课倾听,思维灵敏、大胆发言、勤奋刻苦、作业及时、书写美观、讲究卫生,尊师守纪等。在家习惯,如早睡早起、热爱劳动、积极锻炼、文明礼貌、认真阅读、勤思好问、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等)由老师和父母围绕孩子在校和在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每周一班会评选最佳个人和最佳小组,张贴在班级最佳好少年展板上。如果是寒暑假,则由家长全权负责填写,开学后评选前十名同学张榜表扬,如此一来,就连假期,孩子因有了父母的监督和管理有机地促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四、多变的家长会
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精心准备,努力营造其乐融融的“班级——家”氛围,老师和家长畅谈孩子,共话教育。每一位家长都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推心置腹地交流教育孩子的酸、甜、苦、辣。另外成立专门的家长委员会,并建立通讯联系,开展一些“教儿育女”的沙龙活动,如“父母给孩子写信”,“和孩子一起登山去”、“孩子给父母唱歌”,“写一封感恩信”,给爸爸妈妈“端一杯热茶”、“洗洗脚”、“梳梳头”等,有效的融洽了师生、生生、孩子与父母、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五、借助家长开放日
班级还可以经常不定期向家长开放,家长可随堂听课,也可以参与班会、主题队会观摩活动,正如一位家长在参加了本班组织的班干竞职演说后高兴地说: “我第一次深切感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要不是在班会上亲眼所见,我还会把他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子呢。”另外还可请家长寄语专栏,如新学期开始时,有的家长寄语: “团结就是力量。”还有的寄语:“新学期、新自我、新追求、新目标。”可以说班级工作有了家长的热情参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成就欲望和主动发展意识, “做出一流的成绩,让父母满意”成为孩子们共同的追求目标。
实践出真知,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和孩子们共同快乐地学习生活,奉献一片爱心,我们更应学会和家长愉快相处,奉上自己的一片真诚,用自己对孩子的“爱”,对家长的“真”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宽阔平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也就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感情越深厚,关系越密切,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孩子越能如沐春风、如浴甘霖,更加健康、健全地成长。家校合力成就“5+2>7”的效果,再也不是神话,一定成为活生生的事实。
参考文献
[1]张月璐.家校联动、精准对接、探索合力育人途径——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家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 (08):83.
[2]朱梅芳.家校形成“教育合力”促孩子健康发展[J].华夏教师,2018(18):90-91.
[3]路思遥.家长会对学生家校德育合力的支点作用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3):60-66.
关键词:家校合力 基石 档案
一、建立学生个人小档案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我深晓其理:每接手一个新班,都像欢迎新朋友一样,在入学之初开一个简短而又热情洋溢的欢迎会:“小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班主任,我非常感谢大家给老师带来了活力,帮助老师找回了童年。老师也衷心希望我这位大朋友能和你们这么多小朋友,大手拉小手,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接着按照惯例马不停蹄地印发一份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填写的“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姓名、出生年月、兴趣爱好、特长理想、人生格言以及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然后这些“个人档案”便成了我的“贴身武器”,方便随时查阅。这份痴情使我得到了许多好处,那就是每当我找学生谈话时,总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有效地拉近了师生间心距,“零距离”和“朋友式”地教育总能使学生触动心扉,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与家长交流也因事先了解对方家庭情况谈起话来少了许多隔阂和拘束,直奔主题,显得格外投机,当然学校和班级的许许多多工作因有了家长的密切配合和鼎立支持得以更加顺利、高效的进行。
二、灵活运用家访平台
随着通讯方式的发展,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只有在学生犯了错误或有特殊情况下班主任才去家访,于是形成了现在的局面:老师不愿家访——累,学生不愿被访——怕,而家长则喜忧参半——进退两难。借助韩似萍老师的话“希望家长和老师一样教育还是不可能的,老师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既亲子教育工作)。而亲子之间的关系是非理智的。和家长讨论孩子问题时,走到家长的位置,走进家长共同完善家庭教育。”此时我们不把家访当成一种“告状”的方式,而是一种“沟通”的途径,那么其优越性是其它方式所不可比拟的:氛围和谐,有助于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之间心与心地交流,情与情地交融,彼此心灵得到共鸣,有助于互相了解孩子在家(或在校)的思想动态,便于共商对策,有的放矢地开展帮教和疏导工作,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三、变通家校联系卡
通常情况,孩子一学期的表现,家长只有待期末学校发个“素质教育考评手册”方才知晓点滴,而其它时间大多对孩子各方面表现情况知之甚少,又怎能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呢?为此,增设“家校联系卡”(内容主要包括孩子在校表现,如:课前准备,上课倾听,思维灵敏、大胆发言、勤奋刻苦、作业及时、书写美观、讲究卫生,尊师守纪等。在家习惯,如早睡早起、热爱劳动、积极锻炼、文明礼貌、认真阅读、勤思好问、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等)由老师和父母围绕孩子在校和在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每周一班会评选最佳个人和最佳小组,张贴在班级最佳好少年展板上。如果是寒暑假,则由家长全权负责填写,开学后评选前十名同学张榜表扬,如此一来,就连假期,孩子因有了父母的监督和管理有机地促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四、多变的家长会
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精心准备,努力营造其乐融融的“班级——家”氛围,老师和家长畅谈孩子,共话教育。每一位家长都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推心置腹地交流教育孩子的酸、甜、苦、辣。另外成立专门的家长委员会,并建立通讯联系,开展一些“教儿育女”的沙龙活动,如“父母给孩子写信”,“和孩子一起登山去”、“孩子给父母唱歌”,“写一封感恩信”,给爸爸妈妈“端一杯热茶”、“洗洗脚”、“梳梳头”等,有效的融洽了师生、生生、孩子与父母、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五、借助家长开放日
班级还可以经常不定期向家长开放,家长可随堂听课,也可以参与班会、主题队会观摩活动,正如一位家长在参加了本班组织的班干竞职演说后高兴地说: “我第一次深切感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要不是在班会上亲眼所见,我还会把他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子呢。”另外还可请家长寄语专栏,如新学期开始时,有的家长寄语: “团结就是力量。”还有的寄语:“新学期、新自我、新追求、新目标。”可以说班级工作有了家长的热情参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成就欲望和主动发展意识, “做出一流的成绩,让父母满意”成为孩子们共同的追求目标。
实践出真知,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和孩子们共同快乐地学习生活,奉献一片爱心,我们更应学会和家长愉快相处,奉上自己的一片真诚,用自己对孩子的“爱”,对家长的“真”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宽阔平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也就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感情越深厚,关系越密切,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孩子越能如沐春风、如浴甘霖,更加健康、健全地成长。家校合力成就“5+2>7”的效果,再也不是神话,一定成为活生生的事实。
参考文献
[1]张月璐.家校联动、精准对接、探索合力育人途径——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家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 (08):83.
[2]朱梅芳.家校形成“教育合力”促孩子健康发展[J].华夏教师,2018(18):90-91.
[3]路思遥.家长会对学生家校德育合力的支点作用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3):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