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童话是以故事形式,通过幻想的方式实现人内心愿望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因此深受广大小学生喜爱,但是在大多数的农村小学,师生教学时仅仅把童话当成阅读教学范式,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句、段,忽视将学情与童话特点相结合,开发适宜本土小学生的童话课堂。笔者认为童话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力为重点,在童话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实现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机结合。本文以《七颗钻石》、《七色花》为例从情境导入、感悟神奇、复述故事等三个方面浅谈怎样在农村小学童话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
关键词 口语交际;童话教学;农村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200-01
童话是以故事形式,通过幻想的方式实现人内心愿望的一种文学形式。丰富多彩的幻想是童话的主要特征,因其特点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而深受广大小学生喜爱。它成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童话的特点引导其教学应该根据童话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刻剖析童话文本,挖掘文体精髓,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为了更好培养童话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笔者认为童话教学中以渗透口语交际,现以《七颗钻石》和《七色花》为例,浅谈怎样在农村小学童话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
一、奇思妙想——情境导入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在童话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以《七颗钻石》为例,导入时利用魔法棒,让学生当一次小魔仙,带着小魔仙开启今天的魔法城堡之旅。接着,出示水和星星的图片让学生用苗语表达,顺势引导学生想象水可以变成什么,星星可以变成什么。又如《七色花》导入时,我出示自己制作的七色花,询问学生花的苗语怎么说,并通过几张简单卡通图片,我将学生带入一个奇幻世界的情境,让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奇思妙想。
通过图片进行导入,创设出奇幻情境,符合学生爱幻想的特点,也符合童话教学的特点,学生在奇幻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仿佛自己就是童话中的角色,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意想不到——感悟神奇
童话具有奇幻色彩、梦幻色彩,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在童话中可以如愿以偿,感悟童话的神奇是童话教学的重点,对此,教学中我没有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来分析文本,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围绕故事的内容,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体会童话神奇。
在《七颗钻石》和《七色花》教学中,两篇童话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学生多读几遍就能感知课文内容(即水罐的五次变化和七色花的七次神奇),因此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水罐和七色花的神奇。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争先恐后发言。最后,师生对水罐的神奇、七色花的神奇进行小结,共同感悟童话的神奇。
感悟童话的神奇是童话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应该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学中不能为了教学进度,大量向学生灌输知識,结果只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敢想敢为——复述故事
童话故事有着夸张、有趣的特点,深受小学生喜爱,类似的情节让学生对此印象深刻、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童话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复述故事成为童话教学的一种方法。
《七颗钻石》教学中,通过创设魔法城堡之旅情境,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故事通俗易懂,学生能够说出起因、经过、结果,在学生能够说出这些后。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七颗钻石》课文内容的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复述故事。运用画面复述法这种教学方法,丰富丰富多彩的画面中有形象多彩的任务,但是人物的语言和旁白少之又少,学生可通过形象的图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复述故事。又如《七色花》教学,我采用情节复述法,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七色花和珍妮之间的哪些事,学生回答完毕后,引导学生从这些事件中复述故事,同时鼓励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大胆运用动作和表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明确了叙事性作品的目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复述故事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不用强求学生能够将课文全部背出,也不用让学生拘泥于重复老师说故事的内容,借助图片和故事情节就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复述故事。
童话幻想的文学特点引导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童话时,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字词句段的教学,而应着眼于文体特征,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开发适宜于本土的童话教学,多方面、多角度实现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小毅.小学语文分类阅读教学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
[3]顾树森.学记今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口语交际;童话教学;农村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200-01
童话是以故事形式,通过幻想的方式实现人内心愿望的一种文学形式。丰富多彩的幻想是童话的主要特征,因其特点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而深受广大小学生喜爱。它成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童话的特点引导其教学应该根据童话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刻剖析童话文本,挖掘文体精髓,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为了更好培养童话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笔者认为童话教学中以渗透口语交际,现以《七颗钻石》和《七色花》为例,浅谈怎样在农村小学童话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
一、奇思妙想——情境导入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在童话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以《七颗钻石》为例,导入时利用魔法棒,让学生当一次小魔仙,带着小魔仙开启今天的魔法城堡之旅。接着,出示水和星星的图片让学生用苗语表达,顺势引导学生想象水可以变成什么,星星可以变成什么。又如《七色花》导入时,我出示自己制作的七色花,询问学生花的苗语怎么说,并通过几张简单卡通图片,我将学生带入一个奇幻世界的情境,让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奇思妙想。
通过图片进行导入,创设出奇幻情境,符合学生爱幻想的特点,也符合童话教学的特点,学生在奇幻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仿佛自己就是童话中的角色,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意想不到——感悟神奇
童话具有奇幻色彩、梦幻色彩,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在童话中可以如愿以偿,感悟童话的神奇是童话教学的重点,对此,教学中我没有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来分析文本,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围绕故事的内容,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体会童话神奇。
在《七颗钻石》和《七色花》教学中,两篇童话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学生多读几遍就能感知课文内容(即水罐的五次变化和七色花的七次神奇),因此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水罐和七色花的神奇。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争先恐后发言。最后,师生对水罐的神奇、七色花的神奇进行小结,共同感悟童话的神奇。
感悟童话的神奇是童话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应该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学中不能为了教学进度,大量向学生灌输知識,结果只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敢想敢为——复述故事
童话故事有着夸张、有趣的特点,深受小学生喜爱,类似的情节让学生对此印象深刻、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童话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复述故事成为童话教学的一种方法。
《七颗钻石》教学中,通过创设魔法城堡之旅情境,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故事通俗易懂,学生能够说出起因、经过、结果,在学生能够说出这些后。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七颗钻石》课文内容的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复述故事。运用画面复述法这种教学方法,丰富丰富多彩的画面中有形象多彩的任务,但是人物的语言和旁白少之又少,学生可通过形象的图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复述故事。又如《七色花》教学,我采用情节复述法,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七色花和珍妮之间的哪些事,学生回答完毕后,引导学生从这些事件中复述故事,同时鼓励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大胆运用动作和表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明确了叙事性作品的目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复述故事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不用强求学生能够将课文全部背出,也不用让学生拘泥于重复老师说故事的内容,借助图片和故事情节就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复述故事。
童话幻想的文学特点引导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童话时,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字词句段的教学,而应着眼于文体特征,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开发适宜于本土的童话教学,多方面、多角度实现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小毅.小学语文分类阅读教学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
[3]顾树森.学记今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