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育将更加凸显科目特性,同时也更符合教育培养能力的宗旨。每门学科都承载着不同的核心素养培养要点,化学核心素养承载了化学信息素养、能力素养、思维与实验技能素养等,生态课堂倡导素质育人、全面发展,应充分发挥生态课堂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态课堂;核心素养
一、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更注重效率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基于对话、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文化,逐步向高效率、高质量、巧妙灵活的方向转变。生态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借此,本文以生态课堂理念为叙述背景,从生态角度阐述如何发展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比,化学核心素养更具化学学科特性,是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而习得的技能和方法,是具有化学特点的综合素养。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知识、化学能力及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具体分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方面,总体来说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学生掌握化学技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具体措施。
三、 如何在生态课堂理念下发展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 坚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明确生态课堂理念是保证生态课堂最大限度地促进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首要条件,熟知化学核心素养组成要素是放大生态课堂促进效用的基础。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生态课堂是学生主导学习的自由环境,强调学生需求和意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和积极思考,倡导师生平等相互尊重,课堂氛围和谐活跃,顺应学生个性发展。要达到在课堂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基于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的设计转向基于核心素养的设计。教师要分析教材和学情,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从科学认知、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知识社会属性、价值以及人文教育等三个方面来融合教学内容,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承载的发展核心素养的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施教。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离子反应》时,可设计教学目标:1. 联系实验和生活经验,能从宏观现象“化合物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到微观变化“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电解质和电离。2. 知道酸、碱、绝大多数的盐是电解质,并能从电离角度概括酸碱盐的本质,能用电离方程式描述电离。3. 能从宏观现象“并联的相同灯泡插入同温度、同浓度下醋酸和盐酸的亮度不同”入手到本质原因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认识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并分析强弱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微粒。4. 能解释身边的化学:不要用湿手接触电源开关、插座等,了解细胞活动与电解质平衡。这样的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承载的核心素养任务一目了然,且目标是否达成可观察可检测。
(二) 坚持基于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
日本教育家佐藤正夫说:所谓“学习”是同客观世界对话(文化性实践)、同他人对话(社会性实践)、同自我对话(反思性实践)三位一体的活动。我们通过同他人的合作,同多样的思想的碰撞,实现同客体(教材)的新的相遇与对话,从而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原本就是合作性的,原本就是基于同他人合作的“冲刺与挑战的学习”。
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对话环境,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建立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联系,发挥其潜能;要为学生提供有难度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和发布的任务要有合作的必要性,才能激发学生协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构建合作共同体的学习,教师要善于倾听与鼓励,倾听学生的见解,鼓励其质疑,也要引导学生倾听、思考和参与。同时,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在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是《离子反应》的教学,为了更好地认识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及物质能否导电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笔者在设计学生实验时,特意准备了三组物质:①固体氯化钠和氯化钠溶液②酒精溶液和稀盐酸③纯硫酸和稀硫酸,让学生进行导电性实验并对比熔融氯化钠导电的视频,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学生们归纳了如下问题:1. 同样是氯化钠,为什么熔融氯化钠、氯化钠溶液能导电而固体氯化钠不导电?2. 同样是溶液,为什么酒精溶液不导电而稀盐酸可以导电?3. 同样是硫酸,为什么纯硫酸不导电而稀硫酸可以导电?学生在此过程中讨论、质疑、合作、探究,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促进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 坚持融合化学史和现实案例的人文精神教育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理应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而化学生态课堂,更应坚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化学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应当造福人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了解化学史实,关心化学科技发展,知晓与化学相关的社会事件,在恰当的时机,创设情境引入素材,进行人文精神的学科渗透。例如在卤素教学时,讲述李比希的“错误之柜”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中严谨求实的重要性;介绍氟元素的发现史,了解科学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动于科学家不畏艰难,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在化学平衡章节教学中,陈述哈伯在合成氨的历史进程中的卓越贡献,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帮助德军进行毒气战的罪行,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视角来看待科技发展、历史人物的功过。再如学习元素周期表时,陈述清华大学的“铊中毒”事件和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让其敬畏法律法规。笔者2018年国庆假,布置化学作业之一便是关注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了解化学促进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操纵能力。坚持学科渗透人文教育,基于生态课堂的理念,基于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有其情感与价值追求,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主动关心与化学相关的人物与事件,并认识到,运用好化学知识,是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担当。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课堂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应明确生态课堂理念,发挥生态课堂的效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为了使生态课堂更加生机生动,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生态理念贯彻化学课堂,培养高中生创新意识,发展其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苏育才,陈晓清.高中化学实验生态课堂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
[2]王云生.课堂转型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何晓虹,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大弯中学校。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态课堂;核心素养
一、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更注重效率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基于对话、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文化,逐步向高效率、高质量、巧妙灵活的方向转变。生态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借此,本文以生态课堂理念为叙述背景,从生态角度阐述如何发展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比,化学核心素养更具化学学科特性,是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而习得的技能和方法,是具有化学特点的综合素养。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知识、化学能力及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具体分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方面,总体来说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学生掌握化学技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具体措施。
三、 如何在生态课堂理念下发展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 坚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明确生态课堂理念是保证生态课堂最大限度地促进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首要条件,熟知化学核心素养组成要素是放大生态课堂促进效用的基础。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生态课堂是学生主导学习的自由环境,强调学生需求和意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和积极思考,倡导师生平等相互尊重,课堂氛围和谐活跃,顺应学生个性发展。要达到在课堂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基于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的设计转向基于核心素养的设计。教师要分析教材和学情,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从科学认知、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知识社会属性、价值以及人文教育等三个方面来融合教学内容,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承载的发展核心素养的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施教。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离子反应》时,可设计教学目标:1. 联系实验和生活经验,能从宏观现象“化合物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到微观变化“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电解质和电离。2. 知道酸、碱、绝大多数的盐是电解质,并能从电离角度概括酸碱盐的本质,能用电离方程式描述电离。3. 能从宏观现象“并联的相同灯泡插入同温度、同浓度下醋酸和盐酸的亮度不同”入手到本质原因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认识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并分析强弱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微粒。4. 能解释身边的化学:不要用湿手接触电源开关、插座等,了解细胞活动与电解质平衡。这样的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承载的核心素养任务一目了然,且目标是否达成可观察可检测。
(二) 坚持基于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
日本教育家佐藤正夫说:所谓“学习”是同客观世界对话(文化性实践)、同他人对话(社会性实践)、同自我对话(反思性实践)三位一体的活动。我们通过同他人的合作,同多样的思想的碰撞,实现同客体(教材)的新的相遇与对话,从而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原本就是合作性的,原本就是基于同他人合作的“冲刺与挑战的学习”。
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对话环境,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建立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联系,发挥其潜能;要为学生提供有难度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和发布的任务要有合作的必要性,才能激发学生协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构建合作共同体的学习,教师要善于倾听与鼓励,倾听学生的见解,鼓励其质疑,也要引导学生倾听、思考和参与。同时,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在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是《离子反应》的教学,为了更好地认识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及物质能否导电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笔者在设计学生实验时,特意准备了三组物质:①固体氯化钠和氯化钠溶液②酒精溶液和稀盐酸③纯硫酸和稀硫酸,让学生进行导电性实验并对比熔融氯化钠导电的视频,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学生们归纳了如下问题:1. 同样是氯化钠,为什么熔融氯化钠、氯化钠溶液能导电而固体氯化钠不导电?2. 同样是溶液,为什么酒精溶液不导电而稀盐酸可以导电?3. 同样是硫酸,为什么纯硫酸不导电而稀硫酸可以导电?学生在此过程中讨论、质疑、合作、探究,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促进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 坚持融合化学史和现实案例的人文精神教育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理应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而化学生态课堂,更应坚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化学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应当造福人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了解化学史实,关心化学科技发展,知晓与化学相关的社会事件,在恰当的时机,创设情境引入素材,进行人文精神的学科渗透。例如在卤素教学时,讲述李比希的“错误之柜”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中严谨求实的重要性;介绍氟元素的发现史,了解科学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动于科学家不畏艰难,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在化学平衡章节教学中,陈述哈伯在合成氨的历史进程中的卓越贡献,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帮助德军进行毒气战的罪行,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视角来看待科技发展、历史人物的功过。再如学习元素周期表时,陈述清华大学的“铊中毒”事件和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让其敬畏法律法规。笔者2018年国庆假,布置化学作业之一便是关注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了解化学促进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操纵能力。坚持学科渗透人文教育,基于生态课堂的理念,基于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有其情感与价值追求,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主动关心与化学相关的人物与事件,并认识到,运用好化学知识,是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担当。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课堂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应明确生态课堂理念,发挥生态课堂的效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为了使生态课堂更加生机生动,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生态理念贯彻化学课堂,培养高中生创新意识,发展其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苏育才,陈晓清.高中化学实验生态课堂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
[2]王云生.课堂转型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何晓虹,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大弯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