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为了推动深入学习贯彻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澄清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搞乱了的一些思想理论问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哲学动态》编辑部于1989年10月10至19日在北京举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为主题的研讨会。会上将请我国著名学者、专家主讲。讲题是:1、什么是社会主义?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唯物史观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3、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机 构】
: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 《哲学动态》编辑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为了推动深入学习贯彻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澄清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搞乱了的一些思想理论问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哲学动态》编辑部于1989年10月10至19日在北京举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为主题的研讨会。会上将请我国著名学者、专家主讲。讲题是:1、什么是社会主义?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唯物史观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3、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正> 为了实现把数学还原为逻辑这一逻辑主义的基本纲领,弗雷格发明了一种表意文字,并用这种文字建立了一个表达逻辑规律和推理规律的初步自足的公理系统和一个高阶的逻辑系统,借助于这两个公理系统、他用一些基本的逻辑概念严格定义了自然数,并且建立了自然数的基本性质。然而就在他的工作即将完成之际,英国逻辑学家罗素却发现,在弗雷格的公理系统中,依靠“概括原则”可以推出“不属于自身的集合的集合”的悖论。这就是著名的罗素悖论。其实“罗素悖论”并不是首次在数学中发现的悖论。早在1895年弗雷格就在自己的集合论中
<正> 古德曼认为,在实际事物之间确实没有必然联系,因而休谟对归纳行为的描述性解释本身就实现了对归纳的辩护。但休谟对归纳的表述不够准确。因为只有部分重复的经验可以在心理上留下习惯,而另一些重复的经验则不能;同样,只有一些过去的规则可以运用外推法,而另一些规则却未必行。休谟没有注意到这种区别。在古德曼看来,归纳问题实际上不是为归纳的合理性辩护的问题,而是区分类律假说(有效预测)和偶然假说(无效预测)的问题。这样,古老的归
<正> 继1988年4月在扬州召开第一届归纳逻辑与人工智能研讨会之后,1989年7月24—29日在成都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会议由王雨田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主办,并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社科系等单位联合召开。会议的特点是全国性的多学科协作研究。会议的代表30人,主要来自数理逻辑、归纳逻辑、统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科学哲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会议对过去一年来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讨论。有的代表在IBM-PC机上演示了具有初级归纳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会上报告与讨论的问题主要有:(
<正> 奇点,这个古怪的术语,近年来由于宇宙大爆炸理论热的作用,人们不再感到陌生了。宇宙始于奇点,在这里,古老意义上的因果律失效。对一般人来说,奇点似乎就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Renté Thom)的中译名为《突变论:思想和应用》(mathmatial modeis of morphogenesis)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定量描述和解释奇点突变现象的新思路。三百年来,人们运用微分积分、微分方程成功地建立了各种数学模型,用以定量描述和解释那种连续的和光滑的变化曲线,以致于在思想中把
<正> 在逻辑教科书中,人们通常只提到演绎反驳法和归纳反驳法,而没有论及类比反驳法。其实,类比反驳法也是论证过程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反驳法是类比推理在论证过程中的运用。但用于反驳的类比与一般的类比推理有所不同,前者是表达过程,着重于已知的思想观点的阐发;后者是认识过程,着重于未知领域的探索。类比反驳的主要特点是:在两个或两类具有某种共同性(或共点)的事物现象中,通过某一个(或某一类)众所周知的事物现象的荒谬性作类比,推出被类比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现象的荒谬性,从而达到
<正> 1989年9月19日至22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活跃学术空气,交流研究成果,由上海市哲学学会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单位的有关系、室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40年》大型理论研讨会,出席会议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和哲学教育工作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渗透”、“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理的再认识”等主要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争鸣,现将争鸣所涉及
<正> 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实践的目的总是在不断地思维着。有人认为所有的思维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这包括解决认知上的问题,因而可以说所有的思维都包含着解题过程;也有的人认为,所有的思维都是为了得出某个判断,思维表现为从这个判断过渡到另一个更切合人类需要的判断,因而思维都包含着一系列判断的推移;也有人认为无论是解题过程还是判断的推移,其深沉的东西是一种推理活动。因而,推理的研究自然就成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论题。人们总是把推理能力与人类的智能联系起来,把人类的创造力与对推理能力的惊人尊敬联系在一
<正> 1、争论重点的转移哲学对象问题上的争论,透过多种观点纷然杂陈的外表,可以从总体上捕捉到争论重心频繁转移的轨迹。起初,大家针对传统教科书所体现的以“本体论”为主导的对象观,强调“哲学就是认识论”;后来,由于“主体热”的兴起,哲学的实践特性提到了首位,于是“实践唯物主义”成为热门话题;继之而来的是由“主体”、“实践”推移到“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学”成为当前的一个强音。讨论中有人似乎以为强调马克恩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功能就可以取代它的本体论意义;或者强调它
<正> “认识一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拉普拉斯语)。近年来国内对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愈来愈引起广大学者的兴趣,有关这方面的论著犹如雨后春笋。而在这众多论著中,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孙世雄所著《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与历史》可谓独具一格。诚然,科学研究是一种对新知识的探求。它吸引着具有独创精神的人毕生为之努力奋斗,虽然科学家们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有没有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科学研究所共同遵循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思维技巧呢?这就需要摆脱仅仅罗列方法加科学例证的研究方式
<正> 归纳逻辑是逻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我国,长期以来,这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进入80年代,归纳逻辑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983年4月,北京市逻辑学会举行了讨论归纳逻辑问题的首届年会,会后出版了论文集《归纳逻辑》。此后,1984年和1988年,在大连和扬州分别召开了“全国归纳与概率逻辑讨论会”和“归纳逻辑与人工智能研讨会”据初步统计,10年内在各地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归纳逻辑的文章有40余篇,还出版了江天骥的《归纳逻辑导论》这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