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资源开发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chuanq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虽然对每个学段的习作教学都设有一定目标,却是统而言之,没有具体明确的习作标准可参照。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需要而定,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可使教学素材更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通过挖掘隐性习作资源,探索隐性资源联系,调整单元习作序列,指导学生获得习作表达技巧,形成层递式序列训练,加强习作系统性学习,降低习作教学的难度,让学生拥有了表达的自信与快乐,促进学生习作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隐性习作资源;层递式;系统性
  习作教学,对于小学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是一块“硬骨头”——难啃,却又不得不啃。而语文课程标准虽然对每个学段的习作教学都设有一定目标,却是统而言之,没有具体明确的习作标准可参照。虽然教材中每一单元都安排了习作内容,可是对于如何去教学生习作,语文教材中没有独立而明确的文本指导,一线教师基本上“无本可依”。因此,对教材中潜在的隐性习作资源进行开发与统整,形成系列化层递式习作训练,为习作教学服务,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树立习作自信,更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与思维层递式螺旋上升。
  挖掘隐性资源,指导表达技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上下册各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习作,这些都是显性的习作教学内容,但是每一单元的课文写法不同。在没有写作方法与技巧指导的情况下,虽然也有个别学生能直接动手习作并写得出彩,但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笔。作为教师,就要解决如何让学生获得相应的习作方法与技巧,并运用这些方法来完成书本上显性的习作内容,让学生写好一篇篇主题习作。这就需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与体会,感受教材文本的字词句使用的准确与精妙,学习段落的构段方式以及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从而使学生习得一些写作技巧与方法。
  教材无非就是例子。作为语文教师,要做深钻教材的有心人,从教材中发掘隐性的习作教学资源,发展与培养学生习作思维与能力。例如,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课文采用总分总的方式描述了北大荒的景物,每一个段落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描写,但表达方式却各具特色,非常典型,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观察描写的范例。如第二段,通过观察傍晚流云的色彩变化来具体描写天空的美丽,给学生提供一种提示观察景物时可以关注景物色彩,形态等变化。第三段则是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来突出小河的清澈见底,引导学生学习描写自然景物不仅只描写静止的景物,还可以添加描写小动物的活动,这样更能凸显所写景色的特点与生机。而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几种不同景物的描写来突出原野的热闹非凡。可结合课后习题理解本段的构段方式与表达方式,采用相同方式观察描写秋天的公园或者校园一角的景色。
  又如,在《东方之珠》一课中,通过不同地方的特色描写,突出香港的繁华与璀璨。课文第五自然段,围绕“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这一中心意思,分别从“港湾里”和“马路上”的灯光两方面来描写。这篇课文学完,学生结合课后习题四,以“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为开头写一段话,可从街道上的行人、車辆,商店里的商品、顾客的表现展开叙述。以课文为基础,现学现用,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习得了观察方法与表达技巧,并得到运用,这样长期不断地积累,学生的习作水平定能不断提高。
  探索资源联系,形成层递式序列
  小学三年级是由一、二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向高年级作文训练过渡的年级,适合以段的训练为主,因此,三年级习作训练的重点在于片段训练。教材课文有很多重点段落为学生习作提供了片段写作的范例,但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文本中隐性习作教学资源的同时,并探索教材中阅读教学和习作片段教学之间的联系,理顺思路,建构以教材隐性习作资源为依托、以单元习作主题为线索、以学生习作能力发展为目标的习作训练体系,促进学生片段描写能力呈层递上升趋势,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如上述提到的围绕中心意思写一段话,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写。例如,三年级上册描写原野热闹非凡是抓住不同景物特点来写的,对香港夜晚的灯光则从不同地点的灯光特点来写。而三年级下册的《庐山的云雾》第二段,又从观察不同方位的云雾来写云雾的千姿百态。虽然都是选择一个角度来写景物,但是每个片段的观察角度却各不相同。《海底世界》中写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时,从海底动物游的快慢、前进和后退、动与不动、发光不发光多个角度对比来写,明显比前面的描写更为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隐性片段资源加以整理归纳,理顺作者观察方法与表达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仿写身边的景物和人物活动。在层层递进的片段训练中,学生片段描写会有明显提高。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习作时看图发挥想象,写一段对话。对于人物对话的描写,学生猛一接触,感觉有话可写,却无本可依,写起来毫无章法,因此,我们可以依托教材文本分几个层级来进行人物训练。首先,对话描写就是将人物之间的一问一答记录下来。比如三年级上册《石头书》中,通过记录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之间一问一答,让我们了解石头书的学问。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分段记录人物说话内容的表达方式,并尝试简单分段记录不同人物之间说话的内容。其次,对话描写不仅是记录人物说话的内容,而且还要进行内容的选择。比如三年级下册《水上飞机》,就在选择对话内容时侧重于描写水上飞机的自我介绍,告诉学生对话描写不是只要说话内容都要写,而是要有选择,要有侧重点。再次,对话描写还要加上提示语,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来凸显人物身份特点,使对话内容更符合当时的情境。比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一文,抓住了台风说话时的语气和动作充分展示了台风的狂妄自大,描写卫星不同的笑来表现卫星的自信坚定。教材中多篇课文出现了对话描写,对话描写中提示语的使用与位置变化比较丰富多样,便于学生学习模仿与运用。最后,特殊情境的对话,语言呈现形式也比较特殊。三年级下册《鹬蚌相争》和《争论的故事》中,都有双方争论的对话内容,但语言特色却各不相同。《鹬蚌相争》中,鹬和蚌的争论是相互威胁,语句短,速度快,口气狠;《争论的故事》中,兄弟俩的争论则大都使用反问句,加强语气,更明显地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两种句式可以作为描写人物争论对话的范例,续写鹬和蚌被渔夫捉住之后争吵的对话。   当然,片段和对话的描写还有很多方面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习作时运用恰当自如。因此,教师们需要不断深入挖掘教材文本中隐性习作教学资源,探索教材潜在资源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习作指导的序列,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与水平呈层递上升趋势。
  调整序列,加强系统性学习
  小学中段是学生从低段写话过渡到高段习作训练的关键时期,它对培养学生的习作态度、训练习作能力与养成习作习惯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习作内容上总体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习作形式上不拘一格自由表达,并且能养成反复修改的习惯,同时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习作自信与快乐。三年级教材在单元习作教学编排上注重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的培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但是,在实际习作教学中,笔者觉得教材中主题习作内容编排丰富多样,导致教师对习作训练序列难以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习作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十分关注学生的习作兴趣,结合教材中隐性习作资源,遵循习作规律,尝试着对三年级主题习作教学序列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在安排三年级上册的单元习作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对学习用品和动物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笔者就先将习作五和习作六调整到前半学期进行教学,学生习作有话可写,笔下的动物风趣可爱,学习用品俨然成了亲密的伙伴。两篇写景的单元习作则适当向后调整,安排在學习完写景主题单元,学生对秋天景色观察了一段时间,并做了一些相关词句摘抄后,再进行习作教学。学生有了观察体验、摘抄积累、教材习作资源的范例引领,完成习作不再有障碍,更多的体验到表达的自信与快乐。
  在三年级下册单元习作中,笔者先完成日记教学,让学生了解日记,学写日记并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最初,教师要求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是写着写着,学生不自觉地就把篇幅写长了。看图写对话、编故事和编童话的三篇单元习作,则是放在一起分前后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并运用对话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在进行这样的调整之后,学生在编故事和童话时自觉灵活地运用对话,并特别关注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及语气等,丰富对话的描写形式。当然,对于习作教学,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单元习作序列的调整,或许还有其他更合理的方式,这还需要笔者不断思考与实践,寻找更好的整合方式。
  结束语
  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平时的反复训练和生活的点滴积累。教材无非是些好例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习作方法与技巧的引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做个有心人,深度钻研教材,注重教材中隐性习作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必要时将教材资源二次加工,在中年段形成层递式习作训练,调整教材中单元习作教学的序列,勤加练习,学生习作思维和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作为陕西省政府审定的灾后重建项目学校,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于2011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建有行政办公楼1栋,综合实验楼1栋,教学楼2栋,公寓楼4栋,师生食堂1栋;校园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3.3%。学校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生2356名,教职工156名;其中,高级教师27人,一级教师54人,省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24人,市区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2人。自
杰罗姆·布鲁纳(1915-2016),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在词语学习、概念形成和思维方面有诸多著述,对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有一定贡献,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  1915年,布鲁纳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他出生时不幸患有先天白内障,是个盲孩;幸运的是,在他两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提前摸底、提早安排,做好寒假期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既要帮助返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回家,也要保障留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过年,还要在寒假期间,力所能及地组织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慰问工作,深入了解受访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受助需求,做好家访信息的记录和整理,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为精準资助和资助育
近日,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提出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任务:一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二是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四是
梁瑞杏,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仕版奋扬学校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33年;佛山市骨干教师、顺德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主持科研课题曾获省、区科研成果奖。  关于师生关系,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教育就像“电源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如果发生短路,会使学生走向对立。  感 悟  教学中,少不了“表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为范本做了一项粗略的统计,全册主要有十次“写话”练习,其间,“细节表达类”与“续编故事类”写话占了较大的比重。其实是一个由点及面的概念延伸。它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本个性表达,更要求在此基础上关乎全局的
自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段话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后,立德树人不仅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成为教育实践探索的热点。立德树人问题,即“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的问题,正是要回应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但是,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似乎都在从“教”的
照亮校园的常识  作者:吴 非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什么是常识?如何分辨常识?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守常”?对此,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学校有遵守常识的教师群体,学生才能真正地“成长”“成人”。基础教育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了解常识,尊重常識。实践中,常识不断地被关注,被重新认识,特别在出现失误和遭遇困境之际,理性的反思总能促使人们回归简明的常识。尊重常识,必然能发现常识在不同情境中所呈现的丰
故事背景  2016年刚刚过去的一学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学期。每天除了正常的上课、批作业外,作为班主任,还要处理班级里发生的杂七杂八各类事件,而这些事件中,要属小杰的事情最多,几乎天天会有,有时一天中都要在他身上发生好几起。  “老师,刚刚体育课上,小杰用石子扔我的头。  “老师,上午做眼保健操时,小杰不肯做,检查人员在门口了,他还在玩,班级又扣分了!  “老师,今天的美术课上,小杰自己不画画,还
生命视野下的高品质课堂  博主:毛道生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就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教师发展的舞台。美好教育必须从变革课堂开始,“上好课”理应成为“好教师”的标配和起点。  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高品质的好课?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和中小学校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众多的“评课标准”中,不难发现存在维度过繁过细的问题,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