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培养随迁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每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深思的问题。文章以书香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从书香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书香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措施(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大力開展经典阅读、丰富班级活动)两方面探讨书香班级文化建设促进随迁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随迁子女;学习习惯;书香;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4-0089-02
城镇化建设越来越深人,日益增多的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学校接受教育。然而随迁子女由于家庭环境较差、家庭教育缺失、城乡教育水平不一等因素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也严重阻碍了他们学业的进步,不利于身心健康,使他们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处于劣势。如何培养随迁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每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深思的问题。笔者以所带的2017届7班书香班级文化建设促进随迁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例,进行分析探讨,期待与各位同行共勉,探索更有效的对策。
一、书香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潜移默化人的行为,班级的书香文化氛围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种隐性的力量,它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让学生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当学生在思想境界上有了更高的追求,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学习习惯自然就会顺着积极进取的方向前进。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曾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用书香濡染浸润童心,褪去低俗、浅薄,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学习、生活,随迁子女的学习积极性将会被调动出来,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书香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美化教室环境,营造书香氛围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苏霍姆林斯基道出了教室环境的重要性,教室作为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其整洁、温馨的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班主任要规范教室桌椅、物品的摆放,避免随意杂乱,整齐划一的摆放使教室的格局变得明朗开阔、清爽精致,人在其中生活学习更有秩序感。随迁子女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之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桌椅物品杂乱无章,书本、作业本、笔、橡皮擦、文件袋等混杂在一起,缺少规划整理,以至于他们上课半天仍在找书找笔,做事效率低。凌乱不堪的摆放也严重分散学生学习的专注力,极大地影响了其听课的效率,最终导致学生学业成绩的下滑。要改变这种不良学习习惯,需要培养学生整理个人物品和学习资料的习惯,教室桌椅、物品摆放的整齐格局是一种示范引领,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观念,重塑他们的秩序感,改变他们无序的行为,有助于他们排除干扰、提高学习的专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美化墙壁、角落,凸显清新、典雅的书香气息。教室门口两侧可悬挂家长和学生共同创作并书写的劝学惜时的对联“术业宜从勤学始,韶华不为少年留。”学生每天来到学校,室未入,心已静;教室的前后门贴上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的班徽,增强学生的班集体归属感;室内墙壁张贴学生书画作品“清风拂我芝兰堂,明月照君拼搏心”,旁边配上粉色蔷薇等美丽的假花,绿叶、红花、白墙,触目所及,令人赏心悦目;教室后方墙壁设置“时事聚焦”栏目,引导学生心怀天下;后墙黑板上方悬挂对联“书香致远愿为学海拾贝,墨韵传神更能妙笔生花”,中央位置张贴学生制作的智慧树,一个个张开的手掌寄托班集体的希望与梦想;黑板上开辟如“书海拾贝”“名著欣赏”“精彩随笔”“我最喜欢的格言警句”等栏目;讲台右边角落购买木质花架,学生自愿捐献花草开辟活力植物园,教室生机盎然。
这一切精心的布置都能使教室环境优雅,清新的书卷气扑面而来,身处其中的学生被熏陶和感染,审美品位得到提高,浮躁之心得到沉淀,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增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爱上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开展经典阅读,内化书香气质
随迁子女学习上多处于被动状态,不预习不复习,没有远大的理想,人生缺少规划,家长由于自身文化修养低,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指导,所以,随迁子女在学习上表现出自制力差、散漫、得过且过的状态。怎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弥漫书香气的教室环境在外部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经典阅读则从内部改变学生思想,提升其文化品位,塑造高尚人格,“腹有诗书气自华”,由内到外改变随迁子女的精神面貌,可真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比于城市的学生,随迁子女在课外阅读上是匮乏的,他们从小没有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家中也无任何藏书,即使有个别学生能阅读,但阅读内容也偏幼稚或低俗化。随迁子女课外阅读的匮乏在与城市学生的对比中映衬出自身知识面窄、视野不开阔、志向不高的局限。针对此种现象,教师要把班级作为主阵地,大力开展经典阅读,以阅读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向上的精神。
1.为书香氛围造势
教师利用主题班会和家长会、Q群等大力宣扬阅读的好处,平时看到什么触动心弦的作品或语录及时和大家分享,罗列阅读书目清单,设置班级图书角,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2.安排专题阅读课
每周二下午安排两节课,师生共读同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共同探讨交流,例如阅读高尔基的《童年》,通过主人公阿廖沙在逆境中不沉沦依然善良勇敢、自强不息的经历,随迁子女感同身受,明白了苦难也是一笔财富,美好的人生全靠自己双手创造,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热情;有时观看央视的诗歌散文视频、新诗会或高质量的文化节目(例如河北电视台的“中华好诗词”、重庆卫视的“品读经典”“超级演说家”“中国诗词大会”等),用形式多样的阅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高雅的阅读内容涵养气质,在不断变化的阅读中使随迁子女的眼界开阔,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等着被他们发现、体验,从而更坚定了好好学习的决心。
[关键词]随迁子女;学习习惯;书香;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4-0089-02
城镇化建设越来越深人,日益增多的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学校接受教育。然而随迁子女由于家庭环境较差、家庭教育缺失、城乡教育水平不一等因素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也严重阻碍了他们学业的进步,不利于身心健康,使他们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处于劣势。如何培养随迁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每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深思的问题。笔者以所带的2017届7班书香班级文化建设促进随迁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例,进行分析探讨,期待与各位同行共勉,探索更有效的对策。
一、书香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潜移默化人的行为,班级的书香文化氛围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种隐性的力量,它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让学生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当学生在思想境界上有了更高的追求,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学习习惯自然就会顺着积极进取的方向前进。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曾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用书香濡染浸润童心,褪去低俗、浅薄,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学习、生活,随迁子女的学习积极性将会被调动出来,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书香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美化教室环境,营造书香氛围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苏霍姆林斯基道出了教室环境的重要性,教室作为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其整洁、温馨的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班主任要规范教室桌椅、物品的摆放,避免随意杂乱,整齐划一的摆放使教室的格局变得明朗开阔、清爽精致,人在其中生活学习更有秩序感。随迁子女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之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桌椅物品杂乱无章,书本、作业本、笔、橡皮擦、文件袋等混杂在一起,缺少规划整理,以至于他们上课半天仍在找书找笔,做事效率低。凌乱不堪的摆放也严重分散学生学习的专注力,极大地影响了其听课的效率,最终导致学生学业成绩的下滑。要改变这种不良学习习惯,需要培养学生整理个人物品和学习资料的习惯,教室桌椅、物品摆放的整齐格局是一种示范引领,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观念,重塑他们的秩序感,改变他们无序的行为,有助于他们排除干扰、提高学习的专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美化墙壁、角落,凸显清新、典雅的书香气息。教室门口两侧可悬挂家长和学生共同创作并书写的劝学惜时的对联“术业宜从勤学始,韶华不为少年留。”学生每天来到学校,室未入,心已静;教室的前后门贴上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的班徽,增强学生的班集体归属感;室内墙壁张贴学生书画作品“清风拂我芝兰堂,明月照君拼搏心”,旁边配上粉色蔷薇等美丽的假花,绿叶、红花、白墙,触目所及,令人赏心悦目;教室后方墙壁设置“时事聚焦”栏目,引导学生心怀天下;后墙黑板上方悬挂对联“书香致远愿为学海拾贝,墨韵传神更能妙笔生花”,中央位置张贴学生制作的智慧树,一个个张开的手掌寄托班集体的希望与梦想;黑板上开辟如“书海拾贝”“名著欣赏”“精彩随笔”“我最喜欢的格言警句”等栏目;讲台右边角落购买木质花架,学生自愿捐献花草开辟活力植物园,教室生机盎然。
这一切精心的布置都能使教室环境优雅,清新的书卷气扑面而来,身处其中的学生被熏陶和感染,审美品位得到提高,浮躁之心得到沉淀,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增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爱上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开展经典阅读,内化书香气质
随迁子女学习上多处于被动状态,不预习不复习,没有远大的理想,人生缺少规划,家长由于自身文化修养低,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指导,所以,随迁子女在学习上表现出自制力差、散漫、得过且过的状态。怎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弥漫书香气的教室环境在外部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经典阅读则从内部改变学生思想,提升其文化品位,塑造高尚人格,“腹有诗书气自华”,由内到外改变随迁子女的精神面貌,可真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比于城市的学生,随迁子女在课外阅读上是匮乏的,他们从小没有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家中也无任何藏书,即使有个别学生能阅读,但阅读内容也偏幼稚或低俗化。随迁子女课外阅读的匮乏在与城市学生的对比中映衬出自身知识面窄、视野不开阔、志向不高的局限。针对此种现象,教师要把班级作为主阵地,大力开展经典阅读,以阅读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向上的精神。
1.为书香氛围造势
教师利用主题班会和家长会、Q群等大力宣扬阅读的好处,平时看到什么触动心弦的作品或语录及时和大家分享,罗列阅读书目清单,设置班级图书角,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2.安排专题阅读课
每周二下午安排两节课,师生共读同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共同探讨交流,例如阅读高尔基的《童年》,通过主人公阿廖沙在逆境中不沉沦依然善良勇敢、自强不息的经历,随迁子女感同身受,明白了苦难也是一笔财富,美好的人生全靠自己双手创造,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热情;有时观看央视的诗歌散文视频、新诗会或高质量的文化节目(例如河北电视台的“中华好诗词”、重庆卫视的“品读经典”“超级演说家”“中国诗词大会”等),用形式多样的阅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高雅的阅读内容涵养气质,在不断变化的阅读中使随迁子女的眼界开阔,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等着被他们发现、体验,从而更坚定了好好学习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