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着手,深入分析了传统教学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应重点把握的五个原则和三种方法,以期待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差异性;分层教学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行分层教学,是由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提出分层教学,研究分层教学中学习者的技能方面、认知态度、兴趣等“差异”因素,探讨差异性与学习的关系,提出信息技术课堂的分层教学策略,在探索如何在学生信息技术起点低且差异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定位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如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分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法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让学生“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不能走的拉一把”。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成功”标准;坚持每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发展;每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规格。笔者认为这就是分层教学的理论支撑。
  二、传统教学对象的差异分析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充分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找出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在此基层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调查表明,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成绩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1.学习基础差异
  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经济条件好,接触电脑早,有的学生还参加过计算机领域相关知识的专门培训,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学习起点存在差异。
  2.学习智力差异
  有些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他们能迅速地接受新知识,表现为信息技术课上老师一点就通。而学困生接受速度相对比较慢,同一内容老师反复讲解和演示,他才能勉强完成练习,学习智力存在差异。
  3.学习态度差异
  在对待信息技术课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学习态度:一是主动型。他们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勤于研究计算机软件硬件,一心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二是随意型。他们把信息技术课当成娱乐休闲课,上课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三是被动型。他们本身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上课仅仅是为考试过关,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4.学习技能差异
  学习技能好的学生学完WORD能举一反三,在学习EXCEL时,大部分工具和菜单栏都会使用;而有些学生则要要从零开始。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根据以上差异性,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就能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依据。结合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熟练程度,笔者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电脑操作熟练,接受能力与自学能力强,能够超前学习;B层:各方面表现一般,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老师安排什么练习就做什么,但缺乏学习主动性;C层: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这样分层后,笔者有意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老师的辅导,同层次学生之间能互相合作学习。
  1.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
  运用“因材施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中,重点把握五个原则。一是教学目标分层原则。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的学习目标,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在WORD文档插入图片”一节时,笔者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C层: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步骤,并能调整大小、位置。B层:除掌握初级目标以外,还要熟练使用图片工具栏处理图片,并鼓励学生设置不同的文字格式与图片相搭配。A层:要求学生能从网上下载与文章有关的图片插入到文档中,并设计图文并茂的版面。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二是教学内容分层原则。为更好地考虑所有学生的个性及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B、C层学生,教学内容立足于课本,从最基础教起;对于A层学生,课本教材内容过于浅显,挖掘不出学生内在的潜能,需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充分的补充,如适当增加信息技术奥赛的相关知识。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和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三是教学方法分层原则。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大胆放手,多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大胆创新。对B层学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依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C层学生则须耐心讲解示范,重点教会他们一些常规的简单的方法,使其逐步具备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并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递进。四是练习内容分层原则。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设计练习时要有难易程度之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的练习具有弹性。例如:在学完WORD后,笔者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一是教师提供一个图文混排所需的素材,并注明操作步骤,让学生完成作品;二是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并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完成自己作品;三是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图片,自由设计编辑出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五是教学评价分层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层学生应采用以表扬为主的评价,善于抓住这些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如一次大胆的提问、一次主动的探索……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则采用激励性评价,多加鼓励,既揭示其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应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同时也要满足特长生渴望在同学面前“露一手”的表现欲望,经常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给全班同学观摩,让他们充满成就感。实施分层教学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出现两极分化的矛盾,保护较后进者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尽快地迎头赶上,使有潜力的学生不停滞,鼓励其追求更高的目标。   2.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
  一是导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恰当地组织与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地进行学习活动,使他们能最自然地获取知识、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采取个别化指导的方法,使优生更优,而且通过优秀生的积极带动,可以努力争取达到集体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同时也要非常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寓教于乐。在“导学”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教学设计,将整个教学进程置于调控之下。在设计中,教师主要在教学资源、情境设计、习题设计等方面下足工夫。
  二是帮学法。在分层教学中,针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可以采用“帮学”的手段,当然也可以让颇有学习心得的其他同学进行互助。在实践中,我比较喜欢用其他同学互助的“帮学”,这样教师可以把精力投放到更需要的方面,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互帮时,他们的效率大多高于教师对学生的帮助,
  这种情形在操作类的技能培养方面尤其明显,究其原因,学生更能理解同伴在学习同样知识时所面临的困境,能以大家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帮助和学习。
  三是诱学法。所谓“诱学”,其实就是启发式教学。首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如上机操作时让他们做一些难易程度适中的练习,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进而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起他们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同时,在“诱学”
  的过程中,根据知识的体系结构,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主,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提高。
  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无论是在兴趣、信心、认知、学习方法和策略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才能有效解决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高歌.浅议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J].吉林教育,2011,(25)
  [2]邢秀芳.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许露.基于学生特性差异的个性化施教策略探索[J].时代教育,2009,(1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其他文献
以某化工厂搬迁遗留场地为例,比较3种不同规划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高架建设用地)的人体健康风险差异,根据评估结果,该场地作为高架建设用地人体健康风险水平处于10-5左右
长期以来,我们惯用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作前指导——诵度范文——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其弊端如下:一是呈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以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原料及周边土壤中铅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冶炼厂周边土壤铅质量比在22.73mg/kg~126.51mg/kg之间,平均值为42.68mg/kg,是当地土壤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而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学习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则是体现其“主体”地位的标志。为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紧紧抓住45分钟的课堂,给学生营造一个个学习语文的“感奋”点,即学习主体内部机理对于阅读信息的呼应、兴奋点。  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每每表现为外依存和内独立两种不同的学习个性,并由此产生两种不同的学习行为。前者要教师提供学习的材料(外来信息),后者则注重独自探索感
【摘 要】这个课堂效应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探究;有效性;合作交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
利用长三角地区123个气象站1961 -2012年逐日4 次能见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数据,对霾与气象条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周边地区多年平均年霾日数大部分在0 d -25 d 之间,
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曾记得一位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就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这里提到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去探讨的问题——反思教学的应用。  一、对反思教学的理解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认为这句话在教学中同样适用,“反思”它本身就含有“反省”“内省”之义。教学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因此实验题在生物高考试题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怎样提高实验专题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解答生物实验题的能力?笔者认为高三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点  经常有师生讲:某某题考的那么简单,复习时间白花了。甚至听学生讲:这次试题太偏了,老师都没教。究其原因,是老师对《考试说明》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在教学中对考点特别是能力要
以高斯烟羽模型为基础,利用MATLAB编程软件,模拟液化天然气(LNG)泄漏的动态过程,并通过分析泄漏后气体浓度空间分布图、俯视图及等浓度线来研究LNG泄漏源有效高度、风速对气
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指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