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获得生命和谐、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要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体系,并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可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侧重于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甚微。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在学习方面,中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心理健康问题。小学生有学习迷茫,一些中学生也有学习迷茫,既不知道如何学习,也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父母要我来学习,而且很辛苦,能理解父母”,但是在每天的学习中进步小,学习迷茫无助,极易出现厌学情绪,以及考试焦虑症。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学生带来消极情绪,以及对学习产生不自信的心理问题。其次,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均未成熟,特别是容易出人际关系不和谐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人敞开心扉,喜欢自我深思,难与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迫切希望显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二者往往产生激烈冲突,从而造成孤僻怪异。这样的学生,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笔者所在班上一位女生,无论她做什么,同学们都不喜欢她。一次,她和某调皮的男生打架,其他同班同学不是去帮忙劝架,而是在旁边鼓掌叫好。虽然这不是教师所希望的,但这也折射出这个学生的人际关系确实存在着问题。如不很好解决,就会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最后,还有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于自己的成长有着好奇和敏感的心理。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面对父母或教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极易出现心理压抑,甚至出现焦虑与抑郁。
影响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的原因 一是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教育者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授业、解惑”方式才能让学生有知识、有才能,于是教师一概以固定的模式去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反而增加他们的反抗叛逆心理。二是初中生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转变的过程。对自身认识有限,在自我认识上容易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以致形成自卑或自负心理。情绪常常处于不稳定的态势,并以种种不稳定的情形表现出来,体现为逆反心理和受挫心理。逆反心理主要是体现与父母对着干,不管事情本身的对与错,父母坚持的,一律反对;父母反对的,一律坚持去践行。当挫折来临时,又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产生自闭和自卑的心理。三是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些不法商人向青少年兜售有色情内容的光盘、录像带,甚至在网络上散发黄色信息。此外,一些黄色书刊和不良的影视对青少年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与伤害,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家长、社会都要发挥自身作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净化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社会公益事业。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的根本。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具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达到自我实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问题,如适应学校生活、学业困难、情绪波动、青春期困扰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不是依靠教师的说教与社会规范的灌输,而是通过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通过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发展。
以自助、他助、互助为载体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初中学生正处于未成熟的生长发育阶段,更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作为教育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作为受助者,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教益;作为助人者,可以用自己的思想行动去帮助别人。这种他助与互助可以促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的目的。
具体尝试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方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们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宜人的教学环境。如在课堂上提倡: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教师错了允许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讨论。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可以放开胆子,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轻松摆脱情绪障碍,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改革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是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根本措施。
教学内容和心理辅导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识点可以和各个心理辅导主题相结合。教师应该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16课《长大的感觉》时,根据需要进行内容拓展。“追星”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热门话题,利用赵丽蓉等人表演的小品《追星族》设置场景,引导学生辩论“追星”是有利还是有害。让学生认识到:追星是青春期常见的现象,无可厚非;但不可盲目崇拜,应该学会欣赏自己,不断超越,走向成熟,领悟长大的真正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方式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以身作则,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在课堂上,教师的需要、兴趣影响着学生的需要、兴趣,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所以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尤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不应该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以自身的体会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曾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不是神,一样的有喜怒哀乐。问题不在于是否有消极的情绪,而在于如何化解它们。虽然工作、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候也会被调皮学生气个半死;但笔者始终坚持带着微笑去上每一堂课,希望这样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佩服你,并被你所吸引;要关注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不要使自己高高在上,不要让学生产生较大的距离感,影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微笑着用面对学生,积极的鼓励学生、评价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等品性……春风化雨般地感染学生。
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对学困生给予帮助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们在学习中极易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等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能较长时间地以平静、愉悦的心态,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与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的生物课也有一些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但教学中一闪而过甚至忽略不教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却不少,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健康的性观念,不能正确抑制性冲动,就容易发生问题,从而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在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战胜性冲动,破除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解除他们对性的困惑,使他们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不仅要在教材内容上担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成为课程、教材、学生学习的桥梁,而且还要通过多条途径、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家长、教师、学生沟通的桥梁。只有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注入催化剂,才能让学生们健康、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初级中学)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在学习方面,中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心理健康问题。小学生有学习迷茫,一些中学生也有学习迷茫,既不知道如何学习,也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父母要我来学习,而且很辛苦,能理解父母”,但是在每天的学习中进步小,学习迷茫无助,极易出现厌学情绪,以及考试焦虑症。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学生带来消极情绪,以及对学习产生不自信的心理问题。其次,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均未成熟,特别是容易出人际关系不和谐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人敞开心扉,喜欢自我深思,难与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迫切希望显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二者往往产生激烈冲突,从而造成孤僻怪异。这样的学生,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笔者所在班上一位女生,无论她做什么,同学们都不喜欢她。一次,她和某调皮的男生打架,其他同班同学不是去帮忙劝架,而是在旁边鼓掌叫好。虽然这不是教师所希望的,但这也折射出这个学生的人际关系确实存在着问题。如不很好解决,就会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最后,还有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于自己的成长有着好奇和敏感的心理。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面对父母或教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极易出现心理压抑,甚至出现焦虑与抑郁。
影响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的原因 一是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教育者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授业、解惑”方式才能让学生有知识、有才能,于是教师一概以固定的模式去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反而增加他们的反抗叛逆心理。二是初中生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转变的过程。对自身认识有限,在自我认识上容易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以致形成自卑或自负心理。情绪常常处于不稳定的态势,并以种种不稳定的情形表现出来,体现为逆反心理和受挫心理。逆反心理主要是体现与父母对着干,不管事情本身的对与错,父母坚持的,一律反对;父母反对的,一律坚持去践行。当挫折来临时,又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产生自闭和自卑的心理。三是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些不法商人向青少年兜售有色情内容的光盘、录像带,甚至在网络上散发黄色信息。此外,一些黄色书刊和不良的影视对青少年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与伤害,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家长、社会都要发挥自身作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净化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社会公益事业。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的根本。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具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达到自我实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问题,如适应学校生活、学业困难、情绪波动、青春期困扰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不是依靠教师的说教与社会规范的灌输,而是通过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通过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发展。
以自助、他助、互助为载体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初中学生正处于未成熟的生长发育阶段,更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作为教育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作为受助者,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教益;作为助人者,可以用自己的思想行动去帮助别人。这种他助与互助可以促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的目的。
具体尝试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方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们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宜人的教学环境。如在课堂上提倡: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教师错了允许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讨论。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可以放开胆子,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轻松摆脱情绪障碍,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改革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是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根本措施。
教学内容和心理辅导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识点可以和各个心理辅导主题相结合。教师应该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16课《长大的感觉》时,根据需要进行内容拓展。“追星”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热门话题,利用赵丽蓉等人表演的小品《追星族》设置场景,引导学生辩论“追星”是有利还是有害。让学生认识到:追星是青春期常见的现象,无可厚非;但不可盲目崇拜,应该学会欣赏自己,不断超越,走向成熟,领悟长大的真正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方式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以身作则,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在课堂上,教师的需要、兴趣影响着学生的需要、兴趣,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所以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尤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不应该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以自身的体会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曾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不是神,一样的有喜怒哀乐。问题不在于是否有消极的情绪,而在于如何化解它们。虽然工作、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候也会被调皮学生气个半死;但笔者始终坚持带着微笑去上每一堂课,希望这样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佩服你,并被你所吸引;要关注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不要使自己高高在上,不要让学生产生较大的距离感,影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微笑着用面对学生,积极的鼓励学生、评价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等品性……春风化雨般地感染学生。
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对学困生给予帮助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们在学习中极易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等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能较长时间地以平静、愉悦的心态,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与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的生物课也有一些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但教学中一闪而过甚至忽略不教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却不少,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健康的性观念,不能正确抑制性冲动,就容易发生问题,从而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在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战胜性冲动,破除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解除他们对性的困惑,使他们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不仅要在教材内容上担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成为课程、教材、学生学习的桥梁,而且还要通过多条途径、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家长、教师、学生沟通的桥梁。只有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注入催化剂,才能让学生们健康、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