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概念、原理和性质是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结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阐述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特征,进而准确掌握概念。
【关键词】化学素养 概念教学 策略方法
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化学基本概念有二百多个。如何让学生全面地、深刻地、牢固地掌握每个化学概念,是摆在每位中学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学生若每个概念清晰明了,思考问题和推理时思路就流畅,若学生在化学概念的掌握上有缺陷、有漏洞,则在思维上就会受阻,不能顺利解决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会准确定义,揭示概念内涵
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给概念下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在一定阶段上的总结,是表现大量知识的一种手段。给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精炼的语言把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的属性。下定义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即:被定义概念=种差 邻近的属。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区别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的特有属性。要准确下定义,要使学生建立一个概念就必须让学生明白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区别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的特有属性(即种差)。并且要使学生明确该事物所属类别(即邻近的属)。例如:在使学生建立同位素的概念时,首先使学生明白其区别于其他种事物的特有属性,(1)用英语26个字母随意写出多种原子:11A、612B、816C、12D、1736E、1939F、917G、613H、1940I、13J、1737K、614L、1224M、2040N……告诉学生目前人们发现的原子种类有二千多种,其中稳定的约280多种。(2)再让学生对上述原子进行分类:①按质量数相同分类:1940I与2040N;②中子数相同分类:1939F、2040N、1737K;816C、614L、917G;③按质子数相同分类:11A、13J、12D;612B、613H、614L。問学生那种分类最有意义,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所以按質子数相同分类最有意义,这样可以把二千多种原子分成一百多个小组。(3)让学生分析同一小组的原子在组成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得出结论: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这样事物的特有属性就明确了。接下来明确“邻近的属”:学生不难明白,上述事物所指对象均为原子,不是分子或其他的什么微粒。这样就可以给同位素下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
此外,“种差”有好几种:①有的种差是被定义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这种定义可以叫做“性质定义”。如:电解质的概念:“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种差——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电离,反映电解质区别于其他化合物的本质属性。②有的种差是被定义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情况,这种定义可以叫做“发生定义”。很多化学反应的概念定义均属于此类。如:消去反应: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给化学反应下定义一般说明反应物是什么,生成什么,反应物如何变成生成物的。③有的种差是被定义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功能作用。如:原电池的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掌握重要特征,加深概念理解
1.内涵与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例如“电解质”的定义是“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外延指的是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如“电解质”的外延反映的是包含的物质范围主要是酸类、碱类和盐类。
人们在使用概念时,不仅要明确它的内涵,而且要明确它的外延。要明确概念的外延,就要说明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是什么对象,包含了哪些种类,适用范围有多大。揭示概念外延的方法就是对这个概念进行划分。概念的划分是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作为标准,将一个属的概念的外延分成若干个种的概念,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的方法有:①一次划分;②连续划分;③二次划分。学习概念一定要上学生懂得每个概念的划分。如:
其中:包含有一次划分、连续划分和二次划分。
2.发展和变化
概念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要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而得到补充和修正。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概念。原子的概念从德谟克里特提出,经历了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布丁模型”、奈冈的“行星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的“分层模型”、西奇维克的“原子核模型”,以至于发展到现代的“电子云模型”。由此可见,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再如,在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也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因素限制,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掌握只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和学习它。到了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均有提高,“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掌握要求也提高了,提高到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角度,而且要求学生能深层次理解和运用它(原电池、电解池知识的掌握可反映);但是,在高中有机化学中,由于共价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掌握在高中要求低,所以,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掌握回到初中要求,要求从得氧、去氧、加氢、去氢角度判断反应类型层面。所以,概念的学习一定要有发展和变化的眼光。
三、分清概念关系,深化知识联系
1.重合关系:例如,有机物与有机化合物,实验室与最简式,乙酸与醋酸等。
2.从属关系:例如,化学式和分子式,离子键和化学键,苯的同系物和芳香烃等。
【关键词】化学素养 概念教学 策略方法
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化学基本概念有二百多个。如何让学生全面地、深刻地、牢固地掌握每个化学概念,是摆在每位中学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学生若每个概念清晰明了,思考问题和推理时思路就流畅,若学生在化学概念的掌握上有缺陷、有漏洞,则在思维上就会受阻,不能顺利解决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会准确定义,揭示概念内涵
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给概念下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在一定阶段上的总结,是表现大量知识的一种手段。给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精炼的语言把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的属性。下定义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即:被定义概念=种差 邻近的属。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区别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的特有属性。要准确下定义,要使学生建立一个概念就必须让学生明白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区别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的特有属性(即种差)。并且要使学生明确该事物所属类别(即邻近的属)。例如:在使学生建立同位素的概念时,首先使学生明白其区别于其他种事物的特有属性,(1)用英语26个字母随意写出多种原子:11A、612B、816C、12D、1736E、1939F、917G、613H、1940I、13J、1737K、614L、1224M、2040N……告诉学生目前人们发现的原子种类有二千多种,其中稳定的约280多种。(2)再让学生对上述原子进行分类:①按质量数相同分类:1940I与2040N;②中子数相同分类:1939F、2040N、1737K;816C、614L、917G;③按质子数相同分类:11A、13J、12D;612B、613H、614L。問学生那种分类最有意义,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所以按質子数相同分类最有意义,这样可以把二千多种原子分成一百多个小组。(3)让学生分析同一小组的原子在组成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得出结论: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这样事物的特有属性就明确了。接下来明确“邻近的属”:学生不难明白,上述事物所指对象均为原子,不是分子或其他的什么微粒。这样就可以给同位素下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
此外,“种差”有好几种:①有的种差是被定义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这种定义可以叫做“性质定义”。如:电解质的概念:“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种差——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电离,反映电解质区别于其他化合物的本质属性。②有的种差是被定义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产生或形成情况,这种定义可以叫做“发生定义”。很多化学反应的概念定义均属于此类。如:消去反应: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给化学反应下定义一般说明反应物是什么,生成什么,反应物如何变成生成物的。③有的种差是被定义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功能作用。如:原电池的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掌握重要特征,加深概念理解
1.内涵与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例如“电解质”的定义是“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外延指的是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如“电解质”的外延反映的是包含的物质范围主要是酸类、碱类和盐类。
人们在使用概念时,不仅要明确它的内涵,而且要明确它的外延。要明确概念的外延,就要说明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是什么对象,包含了哪些种类,适用范围有多大。揭示概念外延的方法就是对这个概念进行划分。概念的划分是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作为标准,将一个属的概念的外延分成若干个种的概念,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的方法有:①一次划分;②连续划分;③二次划分。学习概念一定要上学生懂得每个概念的划分。如:
其中:包含有一次划分、连续划分和二次划分。
2.发展和变化
概念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要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而得到补充和修正。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概念。原子的概念从德谟克里特提出,经历了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布丁模型”、奈冈的“行星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的“分层模型”、西奇维克的“原子核模型”,以至于发展到现代的“电子云模型”。由此可见,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再如,在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也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因素限制,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掌握只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和学习它。到了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均有提高,“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掌握要求也提高了,提高到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角度,而且要求学生能深层次理解和运用它(原电池、电解池知识的掌握可反映);但是,在高中有机化学中,由于共价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掌握在高中要求低,所以,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掌握回到初中要求,要求从得氧、去氧、加氢、去氢角度判断反应类型层面。所以,概念的学习一定要有发展和变化的眼光。
三、分清概念关系,深化知识联系
1.重合关系:例如,有机物与有机化合物,实验室与最简式,乙酸与醋酸等。
2.从属关系:例如,化学式和分子式,离子键和化学键,苯的同系物和芳香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