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指的是敏锐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小学正是学生形成语感的关键时期。语感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或写作风格。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抓教学进度,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感,造成了学生语感的缺失,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语感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的语言技能,所以教师不能只采取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而是要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培养语感。
一、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把握读音、语速和声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首先,教师应该强化朗读的示范作用,通过增加朗读示范的次数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发现语言的奥妙,享受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与热情。如在教学《触摸春天》时,教师可以运用神秘幽默的语气、轻柔缓慢的语速进行朗读,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实现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朗读方法。由于不同类型的文章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朗读教学。对于情感细腻婉约的文章,教师可以借助录音让学生进行跟读;对于情感豪迈的文章,教师可以要求全班学生一起朗读;对于侧重描写景物的文章,教师可以一边播放轻音乐,一边带领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与音乐的结合之美;对于戏剧气息较浓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模仿不同的角色。如在教学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豪迈之情,然后请一位学生饱含情感地大声朗读,最后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实现了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二、在适量背诵中积累学生的语感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都是一些优美或经典的文章。教师如果想要通过背诵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禁止学生采用以往的背诵方式,而是要带有感情地进行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实现积累语感的目标。如课文《董存瑞》主要描写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怀念的感情方式来背诵文章,在背诵中对董存瑞烈士产生了尊敬和佩服之情。通过有感情的背诵,学生才能领会文章语言的美感,提高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语感。
三、在语境氛围中挖掘学生的语感
语境是语感培养的基础,教师应该在不同的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买木雕的少年》这篇文章中包含大量富有深层次含义的词语,如“语无伦次”“诚恳”“洁白”“遗憾”等。只有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才能把握语感,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对于以上几个在文中频繁出现的词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词语运用的妙处。其中,从“诚恳”一词可以看出少年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希望能够把木雕卖出去,而主人公只有十五六岁,就要外出卖东西赚取生活费,我们可以判断出主人公的家境相当落魄;从“语无伦次”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客人不买木雕是因为自己的行李箱已经不能再放任何东西了,暗示了客人犹豫的心理;“遗憾”这个词语说明了少年知道客人喜欢这木雕,并希望客人能买下。另外,从文章中的情景对话可以看出文章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指导学生挖掘文章中的语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 结语
语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是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的形成主要依靠日常的积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大培养学生语感的力度,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沙地中心小学)
语感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的语言技能,所以教师不能只采取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而是要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培养语感。
一、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把握读音、语速和声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首先,教师应该强化朗读的示范作用,通过增加朗读示范的次数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发现语言的奥妙,享受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与热情。如在教学《触摸春天》时,教师可以运用神秘幽默的语气、轻柔缓慢的语速进行朗读,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实现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朗读方法。由于不同类型的文章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朗读教学。对于情感细腻婉约的文章,教师可以借助录音让学生进行跟读;对于情感豪迈的文章,教师可以要求全班学生一起朗读;对于侧重描写景物的文章,教师可以一边播放轻音乐,一边带领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与音乐的结合之美;对于戏剧气息较浓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模仿不同的角色。如在教学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豪迈之情,然后请一位学生饱含情感地大声朗读,最后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实现了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二、在适量背诵中积累学生的语感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都是一些优美或经典的文章。教师如果想要通过背诵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禁止学生采用以往的背诵方式,而是要带有感情地进行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实现积累语感的目标。如课文《董存瑞》主要描写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怀念的感情方式来背诵文章,在背诵中对董存瑞烈士产生了尊敬和佩服之情。通过有感情的背诵,学生才能领会文章语言的美感,提高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语感。
三、在语境氛围中挖掘学生的语感
语境是语感培养的基础,教师应该在不同的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买木雕的少年》这篇文章中包含大量富有深层次含义的词语,如“语无伦次”“诚恳”“洁白”“遗憾”等。只有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才能把握语感,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对于以上几个在文中频繁出现的词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词语运用的妙处。其中,从“诚恳”一词可以看出少年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希望能够把木雕卖出去,而主人公只有十五六岁,就要外出卖东西赚取生活费,我们可以判断出主人公的家境相当落魄;从“语无伦次”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客人不买木雕是因为自己的行李箱已经不能再放任何东西了,暗示了客人犹豫的心理;“遗憾”这个词语说明了少年知道客人喜欢这木雕,并希望客人能买下。另外,从文章中的情景对话可以看出文章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指导学生挖掘文章中的语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 结语
语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是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的形成主要依靠日常的积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大培养学生语感的力度,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沙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