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旁衬 魅力无穷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casdvg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旁衬是映衬的一种,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其特点在于利用事物间近似、联系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旁衬的双方是相映成趣的“绿叶”与“红花”的关系,借助“绿叶”之“绿”映衬出“红花”之“红”。在写作中娴熟运用旁衬手法,能营造出优美的艺术氛围,收获韵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写作指津
   一、巧用旁衬,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诗文和绘画在许多表现手法上是互相借鉴、互相启发的。古代画家画“清风徐来”,或用柳枝摆动来衬托,或用鹰毛翻卷来比照,以实衬虚,才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同样,文学艺术遇到状写流水、月光这类难言之物、难状之景时,也常常要采用旁物的形象来描其形、绘其色。
   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粗略一看,全文对潭水着墨有限,但仔细玩味,写石绘鱼无不突出了潭水。作者写小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石上满是“青树翠蔓”,在微风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试想,这样一个被石砥、石屿、石堪、石岩环绕着的小潭,怎么会不“清”?“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几句,纯写游鱼,却使澄澈的潭水粼粼映眼——因为水透明,所以“日光下澈”时,鱼才“影布石上”;而“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当然既是水里的鱼,又是潭底的鱼影。文章以玲珑的石、青葱的树、灵动的鱼衬托一潭清水,既空灵又逼真,真可谓形神兼备。
   朱自清先生也深谙旁衬之妙。他在《荷塘月色》《松堂游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中,屡屡通过其他景物的烘托,对月色进行加倍的描写。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中,把月光描绘得高度传神: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地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在这里,作者一方面通过“一汪水似的”蓝天使月儿“更出落得精神”,另一方面以垂柳的倒影映衬出月影的美丽,以月光、树影的和谐组合映衬出月色的韵味,以枝条交相“缠”“挽”,表现了月儿的深情款款、柔美动人,不能不令人叹赏。
   二、巧用旁衬,创奇妙形象见于言外
   文学作品中塑造形象时,直笔、衬笔各具其妙。直接描写主要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精雕细镂,写出人物的性格。但是一味地直接描写,笔法未免欠丰富,表现力上也略显平淡。若能借助旁人的态度、感受和反应等展现主要人物,或传其精神,或现其技艺,那么构思上就别具匠心,语言含蓄有味,令读者耳目一新又回味不尽。
   例如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中写了两个人物,一是左光斗,一是史可法,将笔墨落于史可法而归意于左光斗。文中写史可法冒险探狱,从现象上看是史可法报答师恩,但实际上却是显示恩师提携、奖掖史可法于贫士之间,恩重如山,由此折射出左光斗爱才、育才的光彩。描写史可法忠于职守时:“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语言细致动人,表现了史可法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一切经史可法解释,是担心“愧吾师”,可见恩师的影响之大、之深。反过来讲,正表明了当初左光斗独具慧眼、知人善任。越是描绘史可法,越是衬托出左光斗的形象,两相辉映,收到了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旁衬之妙就在于:它远比直接颂人来得耐人寻味,也更具说服力。
   又如叶君健先生的《看戏》,描写了群众观看梅兰芳大师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也突出运用了旁衬手法。文章落笔不凡,先写公园里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再写虽然暑气未消,但观众之多实属罕见:“每个角落”“过道的石阶上”都是人,并形成了一个人海,“海在屏住呼吸”。显然,写演出之前静谧的气氛,写万人争看演出的盛大场面,为的是衬托出梅兰芳精湛的表演技艺,以奇笔写奇事,出奇制胜。当主角出场时,“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极力突出观众的如痴如醉;演出时“观众像着了魔一样”,结束后观众不约而同“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显而易见,写观众静也好,写观众动也好,都是以新颖别致之笔,从侧面展示表演者超凡脱俗的演艺。旁衬手法的成功运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余地。
   三、巧用旁衬,抒真切之情感人至深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身边之景抒发内心情感,以景显情,情在景中,这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传统手法。
   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一个范例。曲词紧扣暮秋天气,映衬出离人伤感,委婉有致地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的情感波澜。“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先以碧云、黄花等富于时令特征的景物,构成一派“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情境,抒发了难以言明的苦痛欲绝之情;末二句一问一答,也是以景语衬离情——在离人崔莺莺的心目中,枫林似乎是被她的离情感染,才变得血红血红的。这样借景言情,情景交融,把刻骨铭心的惜别之意展现得出神入化。
   又如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妹文》,作者袁枚也写景来寓情。文中写妹妹墓地的环境:“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用羊山的空旷荒凉,映衬出作者的满腹愁肠以及强打精神告慰亡妹的心情。写祭奠之时,“纸灰飞扬,朔风野大”,北风肆虐,呜呜有声,穿掠过野外坟地,借这一凄恻动人的场景,传达“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的茫然之感和黯然销魂的悼亡之情,读后令人深受感染。
   总之,高明的作者总是对旁衬手法运用自如,善于通过对旁物、旁人、旁景的描绘,来使文章中的景更逼真,人更生动,情也更感人。
  微作文
   夏夜十点,一轮弯月嵌在漆黑的夜空,洒着点点月光,几颗星星孤零零地散落其旁,却更显凄凉。公路旁,几声蝉叫,几许蛙鸣。远处,几辆狂飙的摩托,几盏暗淡的街灯。
   我,像一个侠客,挎着单肩背包,仿佛身负宝剑,走路带风,一脸傲气地沿街晃悠。街上的行人刚开始还很多,他们略显匆忙,或许,他们都希望早点回到那个温馨的家中,或许,家人已为他们准备了可口的宵夜……想着想着,我觉得肚子有点饿了。
   街边的店铺陆续关门,仿佛一个个看客,还没看完我索然无味的“独角戏”就悄然离场,一扇扇落下的卷闸门仿佛一声声失望的叹息,又像是对我的愚蠢行为的嘲笑与奚落。
   我轻蔑一笑,继续朝我那似有似无的目的地走去。我拐进一条小巷,小巷幽深而静谧,没走多远,我便注意到了不远的墙脚处,两个顶着一头黄毛、蹲着吸烟的青年人。我警覺起来,他们不会敲诈勒索我吧?我马上转身快速朝巷口走去,幸好他们并没有起身追我,我略略地松了一口气。突然,从旁边漆黑的巷子蹿出一只大狼狗,龇牙咧嘴地朝我尖锐狂吠,我甩着背包落荒而逃,竟没了丝毫侠客风度。
   待我摆脱那只大恶狗后,我不禁心酸,觉得自己更像是一只无家可归的“丧家犬”。
  ——郭观石《夏夜十点钟》
  【评点】
   片段通过描绘孤独的星月、匆忙的行人、落下的卷闸门、狂吠的恶犬等画面,与“我”的形单影只形成对比,衬托出“我”孤寂的心境。(指导教师  郑世荣)
其他文献
文本的失落─—就《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与王国雄同志商榷赵鹤宇一、误解发生在叙述者视角与人物视角的混淆上《水浒传》行文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每逢重要场景、重要人物时,便
一《人与事》中,六十多岁的诗人帕斯捷尔纳克在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常常用诗一样的语言展开记忆中俄罗斯的风景:一条小河在花园脚下蜿蜒,流水从陡峭的河岸直泻而下。一棵古
勤奋的挖掘 敏锐的思考──《陆俭明自选集》读后璞文陆俭明先生是我国"中年语法学者的突出代表"之一,也是"语法研究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河南教育出版社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语言
朵拉,听起来就是一个颇为女性的名字。初次见到朵拉,是在2012年10月,福建师范大学和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等联合举办了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朵拉作为海外华人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如何正确认识和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引起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强烈兴趣;同时,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也遇到了不少疑惑,甚至引起了许多争议。  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老师们已初步摸索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即:提出学习专题→策划学习程序→开展学习活动→形成实践报告→呈现学习成果
目前,许多学校都把教师听课纳入教师年终考核,每一个学校还制订了相关教师听课、评课的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奖惩方案,以及监督管理机制。平心而论,学校一系列措施的制订,出
2011年1月18日,在玉林市先进幼儿园表彰大会上,有一个来自玉城街道并受到表彰的女士,就自己创办幼儿园的经历特别是从事幼教事业的感受侃侃而谈,因其观点新颖,见解深刻,再加
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面对挫折呢?一、“你们都是最棒的!但是第一名只有一个。”在一日生活中,不要因为幼儿的一点点进步,就给
答:我们见到的世界有着斑斓的色彩。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有绿的树、蓝的天,各种颜色的楼房和鲜花构成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然而,到了夜晚,蓝天变得灰暗,绿的树成了深灰色,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