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96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虫
  〔唐〕白居易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
  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白氏长庆集》)
  【品读】
  唐人白乐天的五言绝句,多是清丽且脍炙人口的,诵来每每叫人心意起悦,唇齿生香。比之“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句读来叫人遐想无尽浮念翩翩,这一首,倒似乎更让人觉着亲切,觉着心绵意绵。写风声,写弦韵,写虫鸣,白诗人皆喜用“切切”二字。比之前两者,自觉这“切切”二字用于后一者中,倒最为好,最为妙。细细地读去,眼目里,意海中,耳畔边,总会不由得出现并响起繁星布空、树影斑驳下的草丛里,那秋虫们唧唧复唧唧的求偶与思偶之声,长腔幽远,短调热烈,窃窃碎碎,呢呢哝哝,实在有《诗经》里秋水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味。
  秋季,算的上是诗意而生动的季节。
  天高气清爽的乡间秋野,空旷且弥漫浓浓的成熟气味。田间庄稼大多收割完了,遍地都是高高矮矮的杂草,一眼望去,已尽失盛夏的葱郁与袅娜,暗暗泛着老绿色调,苍苍劲劲的,一副凛然清绝的老者之态。人若行走在其间,总会不时惊觉起一些大头小须的灰褐色蚂蚱,扑棱棱地飞起,扑棱棱地落下。又飞起,又落下。少时顽劣贪乐,总会悄摸逮着一些正在欢爱或产卵的蚂蚱,小指捏着她们长长的后腿,嘴里像跳大神的女人一样念念叨叨着:“簸簸箕,簸簸箕,簸上三年我放你!”奇怪的是,那蚂蚱居然就乖乖听话,翘着后臀,不停做着五体及地的磕头状,自己的小小心眼里,因此便倍觉有王的尊威,实觉好玩儿,实觉有趣。
  或者,不单是物,不单是自然,就是人,及人之一生,也是有节气有时令的。经春,历夏,入秋。人越活越少了童年那样近乎淘虐的“趣”,亦不再慕恋那样的“趣”了,反而越活越多了,且懂得了“趣”尽之后那些许耐寻的“味”。正因为如此,方才更能体察到香山居士谦谦的君子柔情,体悟出他笔下那夜雨长滴、霜草苍苍里切切虫鸣的深意了。看来,秋天确确是相思的季节,连虫兽尚且如此,况乎人?
  其实,白居易不单写了这一首虫诗,他似惯写虫子。比如《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此诗,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某个清宁的乡村暗夜,有虫的嘶鸣,助着人的孤寂,冷飕飕地。再比如《闻虫》:“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此一首,又以一种拟人的手法,给予虫子以人的思维与情感,用它的唧唧复唧唧,来与人的愁绪唱和,真是别具情趣。
  时下,又是秋虫乍起之季。楼下虽有绿化带,有小草坪,却不见有秋虫婉转动听情意绵绵的嘶鸣,不时倒有割草机吱吱隆隆的巨响,鸹噪扰耳。或许那草丛里本是有些虫鸣的,只因被昼夜里街路上嘈杂鼎沸的人车之声给掩盖了,听不着罢了。真是扫兴。不过黄昏时分的景色倒不失其美,闲来散步小径,上有暮云如鳞,烹于夕色之中,叫人眺去,不觉心远意远。旁有刚割过的草,悠散一种沁脾之香,不稠不密,盈袖盈怀。间或再有小风凉凉地爬上脚踝,爬上裤角,爬上半裸的臂膀,小蛾子似的飞过发畔耳隙,呼呼呼呼的淘气响声,真真可爱得不得了。至夜,捧书静读一篇白诗人的“虫切切”,也甚美。(杨蓉)
其他文献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诗意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大概是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牧童忽然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写法出击  儿童是夏天的精灵。读前两句,一个悠然骑着黄牛,引吭高歌的活泼儿童跃然纸上。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而到第四句急转直下,“忽然闭口立”,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
期刊
室小才容膝a,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b,又遇始裘天c。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d,随处一欣然。  (《剑南诗稿校注》卷三八)注释:  a 容膝:仅容两膝,形容居室狭小。《韩诗外传》:“所安不过容膝。”陆游《或问余近况示以长句》有“草庐容膝乐忘贫”的句子。  b 授衣月:指农历九月。《诗经·豳风·七月》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c 始裘天:《礼记·月令》记载:“孟冬之月,
期刊
中国古代服饰中善于表现人的情绪和美感的部分,除了摇曳的裙摆,还有宽大的衣袖。古代“仕女图”也总是对这两个部分浓墨重彩,着力刻画,令人印象深刻。前面我们讲过“裙”(见本刊2019年第4期),本期我们来说说“袖”。  “袖”以前写作“褎”,由“衣”和“”组成。“衣”表示字的意义跟衣服有关,“”读作suì,是“穗”的早期字形,此处表示“袖”的读音与之接近。“袖”另有一种字形为“褏”,改用“由”表示整个字
期刊
西汉建立之初,各种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而有所增益。但随着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在百废待兴的文化方面,西汉则力求有所发展。丞相萧何不仅收集档案材料和流散在民间的珍贵书籍,而且在广开献书之路中建立了“石渠”“天禄”“麒麟”等皇家藏书阁。他在替汉高祖营建未央宫时,为显示天子的威风,用“署书”(写匾额的字体)题写前殿的匾额,足足构思了三个月,观看的人多得像流水。有人说这是汉朝人讲究书法的表现。《金壶记》曰:“
期刊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宿州刺史李直臣因贪赃受贿被判处死刑。李直臣不甘伏法,以重金贿赂宫中宦官,企图通过其向御史中丞牛僧孺说情。中唐以来,宦官势力迅速膨胀,干预朝政,飞扬跋扈;面对他们,不仅朝中大臣不敢得罪,连皇帝也要忌惮三分。不料牛僧孺却不吃这一套,坚持奉公执法,“坚执不回”,坚决顶了回去。为李直臣说情的宦官既无奈又恼怒,竟直接找上了皇帝,请求唐穆宗过问此案。唐穆宗特意把牛僧孺叫来,说:“李直
期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
期刊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国家与民族之希望,首在教育;教育之重担,则首在教师。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言:“为师者,修自身方能布师道。志存高远,乐道自得,严师重道,师道尊严,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以德为主,德才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人格感染,潜移默化,这
期刊
法国学者卢梭曾指出:“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后来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对教育子女而言,最要紧的莫过于接受系统而正规的学前教育。在初涉文化知识的阶段,如何端正心思、凝聚意念、一丝不苟地识字读书,已成为不能绕过的成长门槛。  古代中国,最理想的人生模式当属“修身
期刊
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职业和阶层虽然不同,但在喜爱读书、热爱学习上却有着共识。他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驰骋在思想的疆场,从书中开阔了眼界,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学习到修身的方法,掌握了治国济世的智慧……古人之重视读书,正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手不释卷。百姓重视读书  汉朝的匡衡,出身贫寒,在没有做官之前,勤奋读书。当时,他很穷困,但想尽各种办法去争取读书的机会。匡衡白天工作,晚上想看书,“勤学而无烛”,“
期刊
大宰之职a,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b: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  民c。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d,以举邦治。二曰官职e,以辨邦治。三曰官联f,以会官治。四曰官常g,以听官治。五曰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