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花必有色,且大抵有香,可以说,花是植物的升华,花开必为张扬,是花就必不能淡。淡的是人。人淡如菊,其实是菊淡如人。人或有以此意为名者,或曰淡人,或曰淡如,言外隐着一个“菊”字。
《诗品》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都是经历后的静水流深、绚烂后的平淡安妥,萧疏如秋林,静闲如秋云,就如爱它的陶令。陶渊明不是开始就归隐的,他在失望后离开了,在那年的东篱,一丛菊安静地开着,像一群忘归的月光,深秋的月光。陶渊明因之悠然见了南山,见了自己。从此,菊又叫“陶家菊”,菊成了隐士花,被赋予了“高雅、坚贞、淡泊”的精神品格,被打上了“淡”的文化符号,如梅之于林和靖、竹之于王子猷,千百年来,相传不疑有他。
然,菊是痛苦的,是等待的,熟悉中国隐士心态的人,或许能懂。
“隐”是体制外读书人最有面子的生存方式,就像王猛、就如诸葛亮,进可以此兼济天下,退可因此独善其身,这是最后的尊严。就像季节已到深秋,尚且怀抱入世之心的菊,心知这是最后开花的时光了,飞霜不远,开还是不开?它选择了开放,但态度依然是不亢不卑的。我已经开了,招贤的官员来还是不来?如果来,花开就是迎宾;如果不来,开花就是一场风雅。
等来刘备的隐士毕竟很少,很多花事只是圈内人一次酒会,唱和的还是那帮子白衣或青衿。陶渊明挂冠而去后,衣食一直堪忧,便是风雅到重阳采菊时思酒,也靠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白衣使者相送——但这不能改变中国读书人的行世方式,毛遂不可能成为他们的榜样,登台演讲永远是古希腊人的方式。对中国读书人来说,无论是以退求进的作秀,还是不合作的凛然,以菊为喻,都是一种悲壮。
“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的开,是一种“姑且如此”的态度,不抱必欲得到的坚决,因此难以热烈,是一种站在秋风里远眺的姿态,有固然喜,无不足悲,神情萧散淡然,这是失意读书人的心态,投放于菊,便是人淡如菊。
与霜雪相伴的菊,宁可抱香枝头死的菊,成了他们的人生观照,他们认领了菊。从仕进到退隐,退隐之后是若有若无的等待,就如从牡丹道菊花,再后面呢?是醒悟后的超脱,或希望后的绝望,或入佛,或入道,或儒释道之间,代表的花是梅,决绝了人间温暖,有鹤相陪,欲登仙籍——而眉间心上,依然有那种“淡”,菊的淡。它固定在菊的身上,影响了中国人,塑造着中国人特有的心理、情操和价值取向。它是刘伶的酒陆羽的茶张志和的三江五湖,是士人的狂狷,是女子的林下风致,李易安的“瘦”,是谢道韫的疏朗,是那种你我都有的骨子里的清冷。
(编辑 花咖)
《诗品》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都是经历后的静水流深、绚烂后的平淡安妥,萧疏如秋林,静闲如秋云,就如爱它的陶令。陶渊明不是开始就归隐的,他在失望后离开了,在那年的东篱,一丛菊安静地开着,像一群忘归的月光,深秋的月光。陶渊明因之悠然见了南山,见了自己。从此,菊又叫“陶家菊”,菊成了隐士花,被赋予了“高雅、坚贞、淡泊”的精神品格,被打上了“淡”的文化符号,如梅之于林和靖、竹之于王子猷,千百年来,相传不疑有他。
然,菊是痛苦的,是等待的,熟悉中国隐士心态的人,或许能懂。
“隐”是体制外读书人最有面子的生存方式,就像王猛、就如诸葛亮,进可以此兼济天下,退可因此独善其身,这是最后的尊严。就像季节已到深秋,尚且怀抱入世之心的菊,心知这是最后开花的时光了,飞霜不远,开还是不开?它选择了开放,但态度依然是不亢不卑的。我已经开了,招贤的官员来还是不来?如果来,花开就是迎宾;如果不来,开花就是一场风雅。
等来刘备的隐士毕竟很少,很多花事只是圈内人一次酒会,唱和的还是那帮子白衣或青衿。陶渊明挂冠而去后,衣食一直堪忧,便是风雅到重阳采菊时思酒,也靠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白衣使者相送——但这不能改变中国读书人的行世方式,毛遂不可能成为他们的榜样,登台演讲永远是古希腊人的方式。对中国读书人来说,无论是以退求进的作秀,还是不合作的凛然,以菊为喻,都是一种悲壮。
“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的开,是一种“姑且如此”的态度,不抱必欲得到的坚决,因此难以热烈,是一种站在秋风里远眺的姿态,有固然喜,无不足悲,神情萧散淡然,这是失意读书人的心态,投放于菊,便是人淡如菊。
与霜雪相伴的菊,宁可抱香枝头死的菊,成了他们的人生观照,他们认领了菊。从仕进到退隐,退隐之后是若有若无的等待,就如从牡丹道菊花,再后面呢?是醒悟后的超脱,或希望后的绝望,或入佛,或入道,或儒释道之间,代表的花是梅,决绝了人间温暖,有鹤相陪,欲登仙籍——而眉间心上,依然有那种“淡”,菊的淡。它固定在菊的身上,影响了中国人,塑造着中国人特有的心理、情操和价值取向。它是刘伶的酒陆羽的茶张志和的三江五湖,是士人的狂狷,是女子的林下风致,李易安的“瘦”,是谢道韫的疏朗,是那种你我都有的骨子里的清冷。
(编辑 花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