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普童话是童话的一个分支,它具备童话的各种特点,它以科学知识为内容,所表现的主题与自然科学有关,既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艺术的美感。它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一般较为单纯,并不负有普及科学的任务,但它能培养读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启迪少年儿童的智慧,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同时,它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普童话主要分布于一至四年级,约有18篇,集中于一、二、三年级。这些童话既然编入小学教材,就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好“例子”,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为学生学习语言、使用语言提供平台。因此,编入小学教材的科普童话具有以下特点:
1. 从主题的呈现来看——单纯明确
选入教材的这些科普童话,浅显、直白,主题单纯明确,适合儿童阅读,学生很容易抓住中心,明白课文说些什么。
如《水上飞机》(三下)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海鸥看到和听到的,写出了水上飞机的外形及特点;通过小海鸥与水上飞机的对话,形象地写出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
这些故事没有高深的道理,也没有艰涩的术语,故事性强,情节饶有趣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从叙事的方式来看——简洁明快
根据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审美特点,教材中的科普童话的叙事方式,都十分简洁、明快和富有趣味,故事中涉及的人物、情节和背景,都比较单纯。
教材中的人物性格,往往都比较单纯,学生很容易把握。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中,蛮横的台风、自信的人造地球卫星;《水上飞机》中好奇的小海鸥、宽厚的船大哥等等,他们性格特征单一,但鲜明突出,描述刻画也多用粗线条,符合低中年级学生感知觉能力、表象能力比较发达,容易抓住人物具体的外部特征的认知规律。
故事背景也很单纯,时间、地点的交代往往十分简略,甚至模糊不清。《跟踪台风的卫星》故事发生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水上飞机》则是“茫茫的大海上”的故事,这些故事没有详细、具体的背景描述,一般都是虚化的。
同时,教材中科普童话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一个童话就是一个小故事,往往以主人公的活动线索贯穿始终,短小精悍,适合低中年级学生阅读。
3. 从事件的逻辑关系来看——线索明晰
教材中的科普童话条理分明、脉络清楚,事件的逻辑关系简单,没有过多的枝节,学生很容易领会把握。
作品的开头往往开门见山,让人物尽快出场,进入正题。如《跟踪台风的卫星》这样开头:“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台风睡醒了。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道:……”这样简洁地开头,迅速进入故事,适合孩子的阅读心理。
同时,教材中故事结构方式单纯紧凑,条理分明、脉络清楚。如《水上飞机》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一段写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后想去问个究竟;第二至七段写小海鸥通过与水上飞机交谈,了解了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用途;第八段写水上飞机听到报警后立即前往救援。
这些故事的情节,只做单纯的线性展开,情节生动有趣,但不复杂,并且条理清楚,枝节不多,学生很容易理清故事脉络。
4. 从表现的手法来看——拟人为主
拟人是童话中使用最多的表现手法,拟人形象也是幼儿童话中最常见的艺术形象。
教材中的科普童话都采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让故事中的形象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做到“人性”和“物性”的统一。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中的“台风”“狂怒地嚷着”、“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呼呼呼地朝大海的深处奔去”、“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是一个蛮横、不可一世的人物形象。同时,它又保持了“物性”:它在海上的“狂暴”、遇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就“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去。”
这样的表现手法既契合小学生的心理,又把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适应了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
5.从语言风格来看——充满童趣
童话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因此童话的语言就必须要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
鲁迅说,叶圣陶“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他的开拓性的创作,有许多功夫就下在对童话语言的精益求精的刻意铸炼上。叶圣陶特别注重对文学语言的精心提炼和加工,处处考虑要符合孩子们的思维特点和语言习惯。表情达意直截了当,并且充满着浓郁的童心童趣。
教材中的科普童话语言也具备了这些特点。如《水上飞机》第一自然段:在茫茫的大海上(时间、地点的模糊、不确定性是童话的特色),小海鸥(“小海鸥”的“小”是指海鸥年龄小,接触的事物较少,就如天真可爱的孩童,“小**”是童话中常见的形象)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奇怪”引发故事的根源和孩童的好奇心):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长了两个大翅膀”,在孩子眼里就是“翅膀”不是机翼)。小海鸥想:客轮、货轮,啥样的船我都见过,可就是没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非常直白,不明白就要搞个明白,不考虑其他)。
这段文字,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语言讲故事,不用长句子,语言简洁生动,富有童趣。
另外,教材中的科普童话几乎都是采用对话的表现形式。用对话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学生沟通,产生共鸣,让学生乐于接受。
6. 从文本价值来看——资源丰富
介绍科学知识,启迪少年儿童的智慧,培养读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及科学精神和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是科普童话教材应该具备的功能。
我们总是把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境说成“像童话里一样”。科普教材中,童话的纯真、诗意和美好,需要我们去擦亮。擦亮了它们,我们的学生就能在纯真、趣味中习得语言、获得熏陶,点燃希望之灯。
【作者单位:丹阳市司徒中心小学 江苏】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普童话主要分布于一至四年级,约有18篇,集中于一、二、三年级。这些童话既然编入小学教材,就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好“例子”,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为学生学习语言、使用语言提供平台。因此,编入小学教材的科普童话具有以下特点:
1. 从主题的呈现来看——单纯明确
选入教材的这些科普童话,浅显、直白,主题单纯明确,适合儿童阅读,学生很容易抓住中心,明白课文说些什么。
如《水上飞机》(三下)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海鸥看到和听到的,写出了水上飞机的外形及特点;通过小海鸥与水上飞机的对话,形象地写出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
这些故事没有高深的道理,也没有艰涩的术语,故事性强,情节饶有趣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从叙事的方式来看——简洁明快
根据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审美特点,教材中的科普童话的叙事方式,都十分简洁、明快和富有趣味,故事中涉及的人物、情节和背景,都比较单纯。
教材中的人物性格,往往都比较单纯,学生很容易把握。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中,蛮横的台风、自信的人造地球卫星;《水上飞机》中好奇的小海鸥、宽厚的船大哥等等,他们性格特征单一,但鲜明突出,描述刻画也多用粗线条,符合低中年级学生感知觉能力、表象能力比较发达,容易抓住人物具体的外部特征的认知规律。
故事背景也很单纯,时间、地点的交代往往十分简略,甚至模糊不清。《跟踪台风的卫星》故事发生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水上飞机》则是“茫茫的大海上”的故事,这些故事没有详细、具体的背景描述,一般都是虚化的。
同时,教材中科普童话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一个童话就是一个小故事,往往以主人公的活动线索贯穿始终,短小精悍,适合低中年级学生阅读。
3. 从事件的逻辑关系来看——线索明晰
教材中的科普童话条理分明、脉络清楚,事件的逻辑关系简单,没有过多的枝节,学生很容易领会把握。
作品的开头往往开门见山,让人物尽快出场,进入正题。如《跟踪台风的卫星》这样开头:“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台风睡醒了。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道:……”这样简洁地开头,迅速进入故事,适合孩子的阅读心理。
同时,教材中故事结构方式单纯紧凑,条理分明、脉络清楚。如《水上飞机》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一段写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后想去问个究竟;第二至七段写小海鸥通过与水上飞机交谈,了解了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用途;第八段写水上飞机听到报警后立即前往救援。
这些故事的情节,只做单纯的线性展开,情节生动有趣,但不复杂,并且条理清楚,枝节不多,学生很容易理清故事脉络。
4. 从表现的手法来看——拟人为主
拟人是童话中使用最多的表现手法,拟人形象也是幼儿童话中最常见的艺术形象。
教材中的科普童话都采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让故事中的形象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做到“人性”和“物性”的统一。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中的“台风”“狂怒地嚷着”、“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呼呼呼地朝大海的深处奔去”、“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是一个蛮横、不可一世的人物形象。同时,它又保持了“物性”:它在海上的“狂暴”、遇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就“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去。”
这样的表现手法既契合小学生的心理,又把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适应了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
5.从语言风格来看——充满童趣
童话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因此童话的语言就必须要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
鲁迅说,叶圣陶“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他的开拓性的创作,有许多功夫就下在对童话语言的精益求精的刻意铸炼上。叶圣陶特别注重对文学语言的精心提炼和加工,处处考虑要符合孩子们的思维特点和语言习惯。表情达意直截了当,并且充满着浓郁的童心童趣。
教材中的科普童话语言也具备了这些特点。如《水上飞机》第一自然段:在茫茫的大海上(时间、地点的模糊、不确定性是童话的特色),小海鸥(“小海鸥”的“小”是指海鸥年龄小,接触的事物较少,就如天真可爱的孩童,“小**”是童话中常见的形象)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奇怪”引发故事的根源和孩童的好奇心):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长了两个大翅膀”,在孩子眼里就是“翅膀”不是机翼)。小海鸥想:客轮、货轮,啥样的船我都见过,可就是没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非常直白,不明白就要搞个明白,不考虑其他)。
这段文字,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语言讲故事,不用长句子,语言简洁生动,富有童趣。
另外,教材中的科普童话几乎都是采用对话的表现形式。用对话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学生沟通,产生共鸣,让学生乐于接受。
6. 从文本价值来看——资源丰富
介绍科学知识,启迪少年儿童的智慧,培养读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及科学精神和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是科普童话教材应该具备的功能。
我们总是把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境说成“像童话里一样”。科普教材中,童话的纯真、诗意和美好,需要我们去擦亮。擦亮了它们,我们的学生就能在纯真、趣味中习得语言、获得熏陶,点燃希望之灯。
【作者单位:丹阳市司徒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