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一些教研活动中常听不少老师感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课上不出以往的语文味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感悟能力似乎下降了。在课堂上,许多重难点讲多了是“侵犯”学生的自主权,讲少了学生们又一知半解,囫囵吞枣。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作为在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笔者结合自己教学《游园不值》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1 活动设计删繁就简,紧扣语言生成点
语文课堂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活动单导学”模式则基于把学生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阅读、思考、感悟、生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教者在设计活动之前,认真解读文本,沉潜于心,找准文本中的语言生成点。如:在《游园不值》一课,我设计了两个活动:①明诗意。②悟诗情。设计简练有效的活动,让孩子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理解并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通过找出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感悟,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就能有根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语言生成点引导学生在文字的背后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如“应怜”让学生体会园主人爱惜自己的小花园,生怕别人踩坏地上的苍苔。结合“久扣”让学生体会诗人渴望看到满园的春色的急切心情。“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通过朗读、想象等感悟春天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语文活动单要从“高处着眼,小处入手”,设计简练而有效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的活动。切忌面面俱到、繁复低效。语文老师要大力提高自身解读文本、重建文本以及驾驭文本的能力,给我们的学生构建一个能自由呼吸、尽情施展的学习平台,让活动单导学“导”出无限精彩。
2 活动内容色香俱全,丰盈学生内心体验
如果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比作一盘色香俱全的佳肴,那么“情致”可谓是五味之首。课堂上孩子们兴奋的笑脸,争先恐后的汇报交流,你来我往的反驳辩论,都是孩子们生命拔节的脆响。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去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在活动内容上“下足佐料”,既要“咸淡适宜”,难易适中,又要“秀色可餐”,形式多样,引人入胜,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能切实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理解与运用能力。
在《游园不值》的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由明诗意、悟诗情入手,引导学生从红杏想象园内之草,园内之人……并将想象的情景说给其他同学听,当学生进入诗境时,再带着对美好诗意的品味,练习背诵全诗。启发学生当诗人“柴扉久不开”时想些什么?心情如何?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失望、扫兴、遗憾,为下文诗人看到红杏的快慰心情的转变打下感情的基础。使学生习得体会感情的方法。紧扣 “春色满园”的“满”字,激发学生想象春色之美,并从描述春色满园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鼓励学生质疑:诗人根据什么想象园内春色满园,你能从一个“满”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园内美丽景色,进而发展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然后再问:诗人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想到园内满园春色,感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快慰心情。
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教师须用整合的意识,融词句理解与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为一体,立体推进,步步深入,有力度,有厚度地将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建构逐步推进与深入。语文课堂要以情趣盎然的活动去吸引学生,将文本中的留白、想象、联想等设计成不同形式的语言训练点,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丰盈学生的内心体验。
3 活动空间有效延伸,深化文本感悟
众所周知,我们设计的语文活动单每一课都有“检测反馈”、“巩固提升”的环节,这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独特的智慧所在。笔者发现,我们身边的许多老师未能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好这两个环节。学生的语言积累是一个多角度、多维度、多空间、长时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加强课堂与课外的联系,超越静态文本,寻求更广阔的语言学习空间。我认为“巩固提升”部分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反馈,利用小组团队的力量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再如,在《游园不值》的检测反馈环节,我抓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关”和“出”这一对矛盾对立的关键词去引导学生探索体会这两句的深刻含义——春天美在生机勃勃,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拦。教师可设题:是谁关住春色,用什么“关”住春色?红杏是怎样“出”墙来?红杏为什么能“出”墙?高墙大门关不住出墙的红杏,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这些设问由浅至深由现象到实质,富有思考想象价值也有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就比较顺利地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句的深刻含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的积淀与训练。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学生学习的空间向深度与广度拓展,不断深化对文本的感悟,品出语言文字的千种滋味,万样风情。阅读需要沉潜,唯有在语言文字中潜心揣摩,反复涵咏,以阅读的方式感悟文本之“形”,品味文本之“质”,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沉潜文字,方能蓄势待发,得到人格与心灵的完善。唯有如此,我们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蓬勃的力量,迸射出耀眼的光芒!
收稿日期:2012-03-15
1 活动设计删繁就简,紧扣语言生成点
语文课堂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活动单导学”模式则基于把学生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阅读、思考、感悟、生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教者在设计活动之前,认真解读文本,沉潜于心,找准文本中的语言生成点。如:在《游园不值》一课,我设计了两个活动:①明诗意。②悟诗情。设计简练有效的活动,让孩子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理解并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通过找出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感悟,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就能有根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语言生成点引导学生在文字的背后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如“应怜”让学生体会园主人爱惜自己的小花园,生怕别人踩坏地上的苍苔。结合“久扣”让学生体会诗人渴望看到满园的春色的急切心情。“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通过朗读、想象等感悟春天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语文活动单要从“高处着眼,小处入手”,设计简练而有效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的活动。切忌面面俱到、繁复低效。语文老师要大力提高自身解读文本、重建文本以及驾驭文本的能力,给我们的学生构建一个能自由呼吸、尽情施展的学习平台,让活动单导学“导”出无限精彩。
2 活动内容色香俱全,丰盈学生内心体验
如果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比作一盘色香俱全的佳肴,那么“情致”可谓是五味之首。课堂上孩子们兴奋的笑脸,争先恐后的汇报交流,你来我往的反驳辩论,都是孩子们生命拔节的脆响。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去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在活动内容上“下足佐料”,既要“咸淡适宜”,难易适中,又要“秀色可餐”,形式多样,引人入胜,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能切实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理解与运用能力。
在《游园不值》的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由明诗意、悟诗情入手,引导学生从红杏想象园内之草,园内之人……并将想象的情景说给其他同学听,当学生进入诗境时,再带着对美好诗意的品味,练习背诵全诗。启发学生当诗人“柴扉久不开”时想些什么?心情如何?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失望、扫兴、遗憾,为下文诗人看到红杏的快慰心情的转变打下感情的基础。使学生习得体会感情的方法。紧扣 “春色满园”的“满”字,激发学生想象春色之美,并从描述春色满园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鼓励学生质疑:诗人根据什么想象园内春色满园,你能从一个“满”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园内美丽景色,进而发展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然后再问:诗人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想到园内满园春色,感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快慰心情。
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教师须用整合的意识,融词句理解与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为一体,立体推进,步步深入,有力度,有厚度地将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建构逐步推进与深入。语文课堂要以情趣盎然的活动去吸引学生,将文本中的留白、想象、联想等设计成不同形式的语言训练点,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丰盈学生的内心体验。
3 活动空间有效延伸,深化文本感悟
众所周知,我们设计的语文活动单每一课都有“检测反馈”、“巩固提升”的环节,这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独特的智慧所在。笔者发现,我们身边的许多老师未能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好这两个环节。学生的语言积累是一个多角度、多维度、多空间、长时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加强课堂与课外的联系,超越静态文本,寻求更广阔的语言学习空间。我认为“巩固提升”部分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反馈,利用小组团队的力量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再如,在《游园不值》的检测反馈环节,我抓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关”和“出”这一对矛盾对立的关键词去引导学生探索体会这两句的深刻含义——春天美在生机勃勃,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拦。教师可设题:是谁关住春色,用什么“关”住春色?红杏是怎样“出”墙来?红杏为什么能“出”墙?高墙大门关不住出墙的红杏,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这些设问由浅至深由现象到实质,富有思考想象价值也有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就比较顺利地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句的深刻含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的积淀与训练。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学生学习的空间向深度与广度拓展,不断深化对文本的感悟,品出语言文字的千种滋味,万样风情。阅读需要沉潜,唯有在语言文字中潜心揣摩,反复涵咏,以阅读的方式感悟文本之“形”,品味文本之“质”,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沉潜文字,方能蓄势待发,得到人格与心灵的完善。唯有如此,我们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蓬勃的力量,迸射出耀眼的光芒!
收稿日期:201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