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要素,人们的生产生活每时每刻都在使用互联网。在文化领域中互联网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不少博物馆都建设了文物保护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通过建设文物保护平台,能够使博物馆里的文物展览、二次开发等工作变得更加便捷,显著提升博物馆的管理效率,提高文物管理的准确性,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效益,甚至产生经济效益。文章主要探讨在信息互联环境下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平台
1 信息互联环境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中文物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概述
在中国,博物馆主要是为公众提供学习的场所,能够发挥教育作用,并非用于盈利,属于公共机构,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对于博物馆来说非常重要。在信息互联环境下,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建设文物保护平台,能够优化博物馆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1.1 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中文物管理信息化可准确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
在利用文物保护平台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使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智能化、简单化,提高保护的准确度,准确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
例如,博物馆新收到一件文物,以往会通过纸和笔记录,完成文物信息的采集工作,但是现在可以利用影像技术对文物的图像进行采集,利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对文物进行信息的记录。在将这些数据记录输入数据库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的信息查阅与资料整理工作,便于对文物进行分类,且在全国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进行文物资料的查阅工作,准确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
此外,在进行文物展览、保护等工作时,可利用文物保护平台信息化管理文物,准确记录相关工作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1.2 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中文物管理数字化可更好地开发利用文物
在利用文物保護平台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并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制订文保方案,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文物保护平台中,文物管理的数字化为开发利用文物奠定较好的基础,还可以提高文物的安全性能,减少开发利用时的文物损耗。
2 信息互联环境下建设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保护文物的意义
2.1 有利于文化传承
文物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和历史典籍同样重要,有时比文字典籍的作用大。因为文物是实物,而历史典籍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的改动或者错误,文物就不具备这样的缺点。文物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是历史印迹的有效反映,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人们通过研究文物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历史信息,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就是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信息互联环境下,建设文物保护平台,可优化文物保护工作,有利于文化传承,从而使中华民族能更好地屹立于当今世界。利用文物保护平台能够显著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更好地开展。
2.2 对研究历史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不同时期留有不同的历史典籍,且同一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典籍,往往其记载相互矛盾。由于种种原因,历史典籍的记载还会出现断代现象。文物的出现往往能解决这些历史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有时文物正好承载断代的历史记录,有时文物还可以纠正错误的历史典籍记录,使矛盾的历史记录得到正本清源。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大量的文物,研究这些文物可以准确地展现我国的历史面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历史的真相。因此,文物可为历史研究提供支撑,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历史研究的开展基础。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才能够准确地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当今时代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文物保护平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可以将各地的文物保护成果和不同时期的文物保护成果进行串联,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历史研究的工作效率。
2.3 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保护好文物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是供人们参观、了解历史现象的场所,可以让人们通过历史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认识。博物馆不但可以对人们进行科学文化素养教育,而且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文物展览,人们可以了解伟大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获得一些文化创作灵感。
如果利用文物保护平台对文物进行保护,人们可以远程了解文物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网上文物博物馆了解历史知识,解决工作中的疑难,对自己进行思想教育。利用互联网建设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平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网上博物馆,人们可以同时获得多个地区、多个历史时代的文物信息,从而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3 当前博物馆文物陈列和保护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
3.1 博物馆文物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科技进步以后,互联网技术水平提升,人们生活更加便利,利用互联网进行文物保护工作也更容易进行,很多博物馆已经尝到了用互联网进行文物管理保护的甜头。现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几乎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文物保管保护的工作便利性,很多原先存在的不合理的文物管理问题都得到解决。但是现在也有很多博物馆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没有制定相关的互联网保护文物的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的制度,文物保护工作就不能够有效开展,所以说要完善文物管理制度。现在很多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建设好文物保护互联网平台的意义,还没有根据现在情况,建设不同层次的文物保护平台,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与互联网有关的制度。
3.2 博物馆保护文物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当前互联网科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不过部分文物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地将互联网科技与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相结合。这与他们的业务能力不高有关系,长期如此将会影响了文物的保管工作,使工作效率低、不专业,甚至出现错误。 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改变思想认识,突破传统文化保护理念,运用新的管理制度,加强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通过互联网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不断补充专业知识,迎接挑战和困难。但是当前很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不愿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因自身业务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3.3 博物馆保护文物的设备老化
我国很多博物馆文物保护设备老化、不配套,甚至体系不完整,手工管理的情况比较突出,互联网的应用更无从谈起,没有使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导致文物保护工作效率低,错误多,成果不突出,还影响了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开展,降低了文物的使用价值,使博物保护管理工作不具体、不完善,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发展,无法发挥文物的价值。
老化的设备也不能够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程度,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文物受到严重的损害。一部分博物馆虽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它们,使它们成了一种摆设,并没有有效应用于传统文物的保护。
4 信息互联环境下文物保护平台建设要点
4.1 构建更完善的文物管理制度
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近些年来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越来越注重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但是文物保护工作程序复杂,涉及方方面面,服务的种类有很多。因此,想要做好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文物保护平台时需考虑较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完善文物保护的管理制度。如果文物保护管理的制度不完善,那么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就是建立在虚空的基础上,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没有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为文物保护平台做支撑,文物保护平台的工作将无法有效开展。
其次,各博物馆在建设文物保护平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制度,对工作细节进行细化。通过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使文物保护平台更好地发挥文物保护的作用。
最后,在制定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内容中,要确保坚守职责,分工明确,使文物的转接及正常展览等各种程序有条不紊、有效衔接,避免因为工作环节不顺畅、不衔接等问题,导致文物产生损失。
4.2 博物馆要培养人才
用互联网建设文物保护平台,首先要有足够的人才。人才可以引进,也可以自行培养。人才包括互联网人才,也包括文物人才。具备文物保护知识、又掌握互联网技术的这种复合型人才将更有利于在信息互联下开展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促进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多种人才,同理,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也需要多种人才。要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使所有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都具备基本的互联网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工作,使文物保护平台在展览、整理、传播中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
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是参与文物保护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必备条件,博物馆的管理者要做好产品的规划,落实好相关制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互联网文物保护平台。
4.3 对博物馆保护文物的设备进行更新
必须对博物馆的基础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设备要淘汰,要积极引进互联网平台相关的工作设备,如服务器、扫描仪等,为信息互联环境下的文物保护平台建设提供帮助。
文物保护平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库,也不是一台服务器,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包括监控设备、扫描设备、文物信息数据库、网上展览平台等。信息互联环境下的文物保护平台包括了软件和硬件,软件就是各种管理软件以及数据库软件,硬件包括了各种新老设备,没有先进保护设备的支撑,文物保护平台就是空中楼阁,毫无建设意义,没有使用价值,也不能够正常开展相关工作。
4.4 通过互联网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博物馆中的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有极高的价值,包括了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要想做好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仅仅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是无法完成的,要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使所有的人都了解博物馆的工作,促进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在信息互联环境下建设文物保护平台,注重宣传工作,让文物保護平台成为文物保护的平台,也成为文物保护宣传的平台,通过网上展览、网上普法使公众了解文物保护工作,助力文物保护工作,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信息互联环境下,利用文物保护平台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宣传,比传统的文字宣传效果更好。文物保护平台应该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可以通过一些专题纪录片对观众的文物保护理念进行巩固。我国有不少博物馆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成绩,如故宫博物院与媒体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人们通过纪录片了解了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内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该纪录片成为其他博物馆在信息互联环境下通过文物保护平台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一个优秀范例。
5 结束语
博物馆不是普通的公共文化机构,是历史的记录者,存放着大量珍贵的文物。信息互联环境下,文物保护工作存在各种问题,有时难以解决,如果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完善,就能够解决很多现实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具有广域性,能够串联时空,能够根据文物的详细情况对文物保护工作做出统筹规划。利用各种互联网技术能够使文物保护平台成为集展览、宣传、保护等工作为一体的工作平台,能够使博物馆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够集思广益,不断拓宽文物保护的路径,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博物馆功能的高效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晴.信息互联环境下文物保护平台建设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1):130-132.
[2]赵阳,陈柳杏.文物保护的社会意义及策略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7):100-101.
[3]洪波,林传峰,叶镒娟.信息互联环境下文物保护平台建设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1):280-281.
[4]应鑫迪,洪波,谢宇威,等.文物保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析[J].福建电脑,2018(4):132,135.
关键词:互联网;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平台
1 信息互联环境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中文物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概述
在中国,博物馆主要是为公众提供学习的场所,能够发挥教育作用,并非用于盈利,属于公共机构,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对于博物馆来说非常重要。在信息互联环境下,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建设文物保护平台,能够优化博物馆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1.1 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中文物管理信息化可准确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
在利用文物保护平台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使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智能化、简单化,提高保护的准确度,准确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
例如,博物馆新收到一件文物,以往会通过纸和笔记录,完成文物信息的采集工作,但是现在可以利用影像技术对文物的图像进行采集,利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对文物进行信息的记录。在将这些数据记录输入数据库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的信息查阅与资料整理工作,便于对文物进行分类,且在全国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进行文物资料的查阅工作,准确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
此外,在进行文物展览、保护等工作时,可利用文物保护平台信息化管理文物,准确记录相关工作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1.2 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中文物管理数字化可更好地开发利用文物
在利用文物保護平台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并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制订文保方案,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文物保护平台中,文物管理的数字化为开发利用文物奠定较好的基础,还可以提高文物的安全性能,减少开发利用时的文物损耗。
2 信息互联环境下建设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保护文物的意义
2.1 有利于文化传承
文物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和历史典籍同样重要,有时比文字典籍的作用大。因为文物是实物,而历史典籍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的改动或者错误,文物就不具备这样的缺点。文物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是历史印迹的有效反映,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人们通过研究文物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历史信息,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就是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信息互联环境下,建设文物保护平台,可优化文物保护工作,有利于文化传承,从而使中华民族能更好地屹立于当今世界。利用文物保护平台能够显著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更好地开展。
2.2 对研究历史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不同时期留有不同的历史典籍,且同一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典籍,往往其记载相互矛盾。由于种种原因,历史典籍的记载还会出现断代现象。文物的出现往往能解决这些历史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有时文物正好承载断代的历史记录,有时文物还可以纠正错误的历史典籍记录,使矛盾的历史记录得到正本清源。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大量的文物,研究这些文物可以准确地展现我国的历史面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历史的真相。因此,文物可为历史研究提供支撑,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历史研究的开展基础。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才能够准确地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当今时代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文物保护平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可以将各地的文物保护成果和不同时期的文物保护成果进行串联,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历史研究的工作效率。
2.3 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保护好文物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是供人们参观、了解历史现象的场所,可以让人们通过历史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认识。博物馆不但可以对人们进行科学文化素养教育,而且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文物展览,人们可以了解伟大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获得一些文化创作灵感。
如果利用文物保护平台对文物进行保护,人们可以远程了解文物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网上文物博物馆了解历史知识,解决工作中的疑难,对自己进行思想教育。利用互联网建设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平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网上博物馆,人们可以同时获得多个地区、多个历史时代的文物信息,从而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3 当前博物馆文物陈列和保护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
3.1 博物馆文物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科技进步以后,互联网技术水平提升,人们生活更加便利,利用互联网进行文物保护工作也更容易进行,很多博物馆已经尝到了用互联网进行文物管理保护的甜头。现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几乎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文物保管保护的工作便利性,很多原先存在的不合理的文物管理问题都得到解决。但是现在也有很多博物馆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没有制定相关的互联网保护文物的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的制度,文物保护工作就不能够有效开展,所以说要完善文物管理制度。现在很多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建设好文物保护互联网平台的意义,还没有根据现在情况,建设不同层次的文物保护平台,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与互联网有关的制度。
3.2 博物馆保护文物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当前互联网科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不过部分文物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地将互联网科技与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相结合。这与他们的业务能力不高有关系,长期如此将会影响了文物的保管工作,使工作效率低、不专业,甚至出现错误。 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改变思想认识,突破传统文化保护理念,运用新的管理制度,加强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通过互联网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不断补充专业知识,迎接挑战和困难。但是当前很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不愿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因自身业务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3.3 博物馆保护文物的设备老化
我国很多博物馆文物保护设备老化、不配套,甚至体系不完整,手工管理的情况比较突出,互联网的应用更无从谈起,没有使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导致文物保护工作效率低,错误多,成果不突出,还影响了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开展,降低了文物的使用价值,使博物保护管理工作不具体、不完善,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发展,无法发挥文物的价值。
老化的设备也不能够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程度,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文物受到严重的损害。一部分博物馆虽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它们,使它们成了一种摆设,并没有有效应用于传统文物的保护。
4 信息互联环境下文物保护平台建设要点
4.1 构建更完善的文物管理制度
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近些年来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越来越注重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但是文物保护工作程序复杂,涉及方方面面,服务的种类有很多。因此,想要做好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文物保护平台时需考虑较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完善文物保护的管理制度。如果文物保护管理的制度不完善,那么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就是建立在虚空的基础上,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没有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为文物保护平台做支撑,文物保护平台的工作将无法有效开展。
其次,各博物馆在建设文物保护平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制度,对工作细节进行细化。通过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使文物保护平台更好地发挥文物保护的作用。
最后,在制定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内容中,要确保坚守职责,分工明确,使文物的转接及正常展览等各种程序有条不紊、有效衔接,避免因为工作环节不顺畅、不衔接等问题,导致文物产生损失。
4.2 博物馆要培养人才
用互联网建设文物保护平台,首先要有足够的人才。人才可以引进,也可以自行培养。人才包括互联网人才,也包括文物人才。具备文物保护知识、又掌握互联网技术的这种复合型人才将更有利于在信息互联下开展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促进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多种人才,同理,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也需要多种人才。要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使所有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都具备基本的互联网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工作,使文物保护平台在展览、整理、传播中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
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是参与文物保护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必备条件,博物馆的管理者要做好产品的规划,落实好相关制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互联网文物保护平台。
4.3 对博物馆保护文物的设备进行更新
必须对博物馆的基础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设备要淘汰,要积极引进互联网平台相关的工作设备,如服务器、扫描仪等,为信息互联环境下的文物保护平台建设提供帮助。
文物保护平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库,也不是一台服务器,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包括监控设备、扫描设备、文物信息数据库、网上展览平台等。信息互联环境下的文物保护平台包括了软件和硬件,软件就是各种管理软件以及数据库软件,硬件包括了各种新老设备,没有先进保护设备的支撑,文物保护平台就是空中楼阁,毫无建设意义,没有使用价值,也不能够正常开展相关工作。
4.4 通过互联网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博物馆中的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有极高的价值,包括了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要想做好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仅仅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是无法完成的,要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使所有的人都了解博物馆的工作,促进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在信息互联环境下建设文物保护平台,注重宣传工作,让文物保護平台成为文物保护的平台,也成为文物保护宣传的平台,通过网上展览、网上普法使公众了解文物保护工作,助力文物保护工作,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信息互联环境下,利用文物保护平台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宣传,比传统的文字宣传效果更好。文物保护平台应该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可以通过一些专题纪录片对观众的文物保护理念进行巩固。我国有不少博物馆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成绩,如故宫博物院与媒体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人们通过纪录片了解了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内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该纪录片成为其他博物馆在信息互联环境下通过文物保护平台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一个优秀范例。
5 结束语
博物馆不是普通的公共文化机构,是历史的记录者,存放着大量珍贵的文物。信息互联环境下,文物保护工作存在各种问题,有时难以解决,如果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完善,就能够解决很多现实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具有广域性,能够串联时空,能够根据文物的详细情况对文物保护工作做出统筹规划。利用各种互联网技术能够使文物保护平台成为集展览、宣传、保护等工作为一体的工作平台,能够使博物馆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够集思广益,不断拓宽文物保护的路径,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博物馆功能的高效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晴.信息互联环境下文物保护平台建设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1):130-132.
[2]赵阳,陈柳杏.文物保护的社会意义及策略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7):100-101.
[3]洪波,林传峰,叶镒娟.信息互联环境下文物保护平台建设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1):280-281.
[4]应鑫迪,洪波,谢宇威,等.文物保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析[J].福建电脑,2018(4):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