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范稳“大地系列”小说中的藏文化情结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于敏(1976.9-),女,汉,云南师大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向玉琼
  摘要:“大地系列”小说包括《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和《大地雅歌》三部小说,是范稳历时十年创作的藏地题材的系列小说,体现了范稳浓郁的藏文化情结。本文尝试对范稳“藏文化情结”的文本体现、成因及意义进行阐释。
  关键词:范稳;藏文化情结;大地系列小说
  当代作家范稳对藏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十年来他以藏地生活为素材写了三部书,构成了“大地系列”小说,又称“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写了多元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水乳交融,《悲悯大地》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成佛史,昭示了藏传佛教的“悲悯”底蕴,而《大地雅歌》则写了信仰对爱情的拯救,以及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与共生。“大地系列”小说体现了范稳对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体悟,而这与他浓郁的藏文化情结是密不可分的。范稳毫不讳言藏文化对激活他创作灵感与动力方面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以至于他对其他的民族文化都无暇他顾。
  一、藏文化情结在“大地系列”小说中的文本体现
  (一)对藏传佛教为主的多元宗教文化的展现与思考
  众所周知,藏族是一个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其文化的核心就是宗教,其中尤以藏传佛教的影响力为最。宗教文化是表现藏民族精神特质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以“大地系列”小说中,叙事都是围绕着宗教展开,着力展现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多种宗教文化。
  在《水乳大地》的扉页上,范稳引用了马克斯·缪勒的一句话,“谁如果只知道一种宗教,他对宗教就一无所知”。[1]显然,《水乳大地》是一部表现宗教多元化的小说,描写了滇藏结合部的卡瓦博格雪山下的澜沧江大峡谷里,藏族的藏传佛教、纳西族的东巴教和传教士的天主教等多种不同宗教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西藏历来就是多元宗教共存之地,范稳“藏地三部曲”系列小说不只展现藏传佛教、东巴教和天主教这三种宗教。在《悲悯大地》中还展现了东岸信奉格鲁派的黄教僧侣和西岸供奉着宁玛派的红教之间的冲突,教派之争最后发展成为两大家族的仇杀,直至信奉红教的西岸的都吉的大儿子阿拉西修炼成佛,以悲悯之心缓解了这场宗教的世仇。而在《大地雅歌》中,作者更多以同情和钦敬的态度,表现了基督教作为外来宗教在藏区的艰难发展历程。
  直到“世纪末”,在共产党的干预下,不同信仰的人才和平共处下来,由此,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多元宗教之间的冲突,都在小说的最后达到了和谐的状态。“大地系列”小说最终表达了不同宗教完全可以和平共处的理念,宗教的本意就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灵魂之间的沟通。宗教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维系人类平等、友善和和平共处的精神信念。这是作者的期望和祈祷。
  (二)对藏族民俗文化的书写
  “大地系列”小说是范稳表现藏东南大峡谷内一个世纪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变迁的三部长篇小说。其民族风俗独特,而且丰富多彩。
  首先,兄弟共妻。都吉的两个儿子,玉丹和阿拉西共同娶了达瓦卓玛,以确保自己家族的火塘一直旺盛下去。共同的妻子达瓦卓玛并没有因嫁给两个人而在澜沧江大峡谷里蒙羞,自己也从未以此为耻,相反,她觉得自己的任务、使命光荣而艰巨。
  此外,藏族人对心目中的圣地都有按顺时针方向顶礼膜拜的习惯。在白玛坚赞头人和都吉之间因教派之争抢占澜沧江西岸的土地时,女人们则躲在寺庙里,转经筒为他们的亲人祈福。在圣城拉萨,有围绕着布达拉宫转经的,有绕着大昭寺外的八角街转经的,还有绕着拉萨城转经的,这些都是藏族人寄托自己对圣地特殊情感的某种方式。更有甚者,也是寻常的是,磕等身长头去朝圣。
  不同信仰的民族之间不能通婚,这也是藏区的一大特色。“野贡家的祖先说了,藏族人和纳西人不能通婚”。在《水乳大地》中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小伙子扎西尼玛和信仰东巴教的纳西姑娘阿美相爱,因世俗的压力不能生活在一起,最后双双自杀殉情。
  二、范稳藏文化情结探源
  (一)机缘:个人经历和环境的影响
  范稳写藏区生活是有契机的。1999年,范稳参加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组织的“走进西藏”活动。沿着滇藏公路一直走到拉萨,这一走才开始认识西藏。在那里发现了《水乳大地》的原生地——位于澜沧江峡谷深处的西藏芒康县盐井教堂。而让他感到震撼的是在西藏这个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地方,竟然还有天主教徒和教堂,在教堂外面有一座外国传教士的坟墓。外国传教士的故事触发了范稳对藏地宗教文化的思考:“我要去寻找这场传教悲剧背后的意义,要去挖掘信仰与信仰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由此,便不断回到那个地方去。”[4]这次经历使范稳从此和藏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学必须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中。范稳找到了藏地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他经常深入藏区体验生活,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一年中他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藏区各地跑,2003年还在藏区挂职一年,结识了很多康巴朋友,和他们一起醉一起出行。他经常孤身一人深入藏区,在藏区的村庄里一呆就是十天半月,深入细致的观察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处建筑,和经历的每一件事,挖掘隐藏在背后的每一个故事。亲临现场,使他更深刻地感受到藏民的精神世界。
  正因深入藏区生活,范稳对藏地生活和藏文化的理解才不是猎奇和浮光掠影式的,而是深层次地去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众多的进藏者中,恰恰是范稳发现了其中富有文化价值的东西,这是一个作家对机缘的准确而有效地把握。
  (二)作家对创作模式的突围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坛几乎被家长里短的现实题材和宫斗等历史题材所垄断,这种现状对范稳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1999前后范稳差不多写了十多年的小说,但却一直没有让他满意的作品。越写越失望,越写越萎靡。他已经烦腻了当时流行那些套路相近、缺乏想象力的现实题材作品。认为“一个省有两三个作家去折腾这些东西就差不多了,所有作家都去扑这些信手拈来的东西,那真是中国文坛的悲哀。”[5]   他不想再重复自己,也不想重复别人。“一个作家如果经历四平八稳,波澜不惊,像个公务员一样按部就班,那他写出来的小说就别指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6]因此当范稳因偶然的机缘发现藏文化这座宝藏时,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进入到藏文化的价值领域,去探索藏文化的真谛,并将之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在藏文化中,范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文学素材,实现了对自己既有的创作模式的突围,也成功走出了创作的瓶颈期。《水乳大地》一问世,就好评如潮,更多的读者包括评论界通过该书认识了范稳。他凭借藏地题材的小说,突破了自我,也赢得了大量作者的青睐。对此,范稳深有所感,明确表示:“在进入藏区之前,的确在没有目标的寻找,但是,心里一直有种目的,那就是一个作家希望突围。”[7]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找到了目标也突破了自己。当文坛跟风般地书写着媚俗的现实题材时,范稳却把目光投向了鲜为人知的藏地和颇为敏感的宗教题材,以史诗般的笔法描绘了藏地近百年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正如雷达先生所说的,“范稳的作品是对文坛以投降媚俗为时尚的有利抨击。”[8]
  三、范稳藏文化情结的精神意义
  (一)展现和弘扬民族文化
  范稳作为云南的作家,他说云南的作家不能愧对云南的资源。他希望,云南的创作能够探索到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能够有更多的人去发掘有文化价值的题材,从而创造出经久不衰的作品,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范稳以其“大地系列”小说的创作实践,践行了他对民族文化的探索和弘扬。系列小说中包含的宏大的精神容量,体现了范稳对藏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范稳多年来一直从事滇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考察、研究,他以汉文化的主体身份进入藏文化中去,并且主动抛弃自身所熟知的领域而融入其中,在汉、藏两个民族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所具有的藏文化情结使他能够精彩地诠释出藏族以及藏传佛教文化。
  范稳小说对民族文化的开掘,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民族文化性的构建,让他的小说具有了一种更为广阔、更具影响的当代意识和全球意识。众所周知,少数民族聚居区,基本都是处于偏远闭塞的山区,但其往往具有他们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而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略了民族文化遗产的精髓。在这种背景之下,作家对民族文化的展现和弘扬就具有了重要意义,不但使读者在作品中了解了一种与之不同的文化,在更深远的层次上,也为民族创造了无价的精神财富,再次证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二)对物欲现实的反抗与批判
  当今社会,精神信仰遭遇物欲抗衡,宣扬物质至上的当代文学作品,在出版市场的炒作之下愈演愈烈。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风靡一时,赤裸裸的宣扬性的欲望;在揭露官场小说权力腐败、人性堕落的同时,又隐秘的透露出人性阴暗的一面,面对金钱、美女时的不可抑制的贪欲和兴奋;还有表现都市男女暧昧不清的关系,揭开他们伪装的面纱,其本质却在故作姿态的向世人宣扬物欲至上。在这种物欲的召唤下,文学对精神价值的的探求出现松动甚至濒临瓦解,而范稳的“大地系列”小说的问世是对其有力的抨击。范稳的作品中,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阐述了藏地文化的有信仰的现实,传达了他对物欲现实的反抗。
  这是一个比耐心的时代,看浮躁的人们是否愿意放弃虚华的东西,选定一个目标,能放弃多少的浮华。要禁得住体制方面对自身的某些羁绊和“招安”,范稳表示,写完《水乳大地》,因为反响很好,省文联封了他一个刊物的副主编,尽管在云南这样的职位不可多得,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继续进藏游历,继续“远”、“静”、“敢”,坚持创作自己的既定目标——创作自己民族的“大地系列”小说。“写作不能分心”,他说,“没有两全其美的事儿,上帝总是公平的,既要当官,又要当好作家,几乎没有那么好的事情。”[9]最终,在精神的召唤下,基于对藏文化的喜爱,他放弃了官场,只为当好一个作家。以实际行动,对物欲的现实进行了有力抨击。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虽然促进国民物质利益的丰富,但同时却也瓦解了原有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范稳的创作应该能为处在危机中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寻找新的创作题材提供了一份借鉴。
  参考文献:
  [1][2]范稳.水乳大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扉页;33-34页。
  [3][5]安顿.范稳,藏地之歌十年绕梁[N].北京青年报.2010年9月8日,1页;2页。
  [4]http://www.17xie.com杜士伟.文化型作家范稳——与范稳谈《水乳大地》。
  [6][8]安顿.范稳,藏地之歌十年绕梁[N].北京青年报.2010年9月8日,3页。
  [7]雷达.长篇小说笔记之二十[J].2005(04).第4页。
其他文献
摘要:就业工作市场化是人事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行改革的必然结果,是从传统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迈进过程中出现的人力资源配置的新机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市场化是就业工作市场化在大学生就业过程问题上的反映。  关键词:高校;就业工作;市场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市场化的演进历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导向。建
期刊
摘要:听是学习英语的最重要途径,但目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感困难的却是听力理解,相当多的学生存在着听力理解障碍,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策略加以矫正。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听力;障碍;策略  听是学习英语的最重要途径。“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福里斯说:“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亚里山大也说过,“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应该受到广大
期刊
摘要:合理饮食是保证生命健康的根本。本文主要就晚餐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度如何合理安排晚餐做一详细的综述,以让世人们认识到,我们不仅要吃饭,而且还要吃“好”。  关键词:晚餐;健康;肥胖;高血压;尿结石;冠心病:糖尿病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不当的饮食又可以成为致病因素,中医上把它归为内伤病因。众所周知,一日三餐,按时饮食,是一种合理的饮食规律。而且早饭吃好,午饭吃
期刊
摘 要: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建基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吁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
期刊
摘要:网络的普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发挥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合力。为更全面地了解研究情况,首先从关于网络的研究入手,接下来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不仅给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学习诸多方面带来巨大
期刊
摘要:企业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本文围绕深入推进现代企业建设的核心问题,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为加速推进现代企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政治工作优势;现代企业建设  一、紧盯企业转型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为推进现代企业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一)先行先转,积极更新思想观念  实现先行先转,必须破除思想障碍,做到因势而思,顺势而变,应势
期刊
摘要:虽然受限于学生生源少、信息不畅等因素,但是县市级少体校仍不断的进行政革创新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采用管理学中“3M”原理即协调资金(Money)、物质(Material)和人员(Man)三个方面,以上虞市少体校作为典型案例例,对其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管理机构、人员队伍以及物费管理等几个方面展开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升县市级少体校的管理效益,
期刊
作者简介:周秀芹,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介绍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的概念,阐述了各自的特点和相互的关系。论文主要以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为主要内容,列举了现今企业对产品品牌的市场推广,从而提出了不同时期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对品牌的重要性。  关键词: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概念;特征;联系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牌的意识也日益增强。从定义上讲,品牌是指公
期刊
作者简介:景丽萍(1961.4-),女,浙江宁波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基金项目:宁波市体育局课题(批准号:624SS1341)。  摘要:作为我国体育体育场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场馆同样承担着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职责。通过实地考察宁波市江东区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状况,分析其开放运营模式及运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教育系统内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大众开放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期刊
摘要:从历史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出发。对迁移理论做了历史回顾,特别对迁移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作了深刻阐释,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迁移等方面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迁移内容;历史教学;运用  一、迁移理论的发展  迁移又称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第一个系统的迁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