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幼儿的教育对于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就幼儿语文教学中游戏法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此提高幼儿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幼儿语文 教学质量
一、幼儿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幼儿语文游戏化教学是指在幼儿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游戏活动与游戏精神二者结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以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或创造一定的游戏情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在具体丰富的游戏情景中学习语文,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其主要特征有:趣味性、情景性、创新性、文化性、生活化,有利于幼儿生由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习语文,旨在提高幼儿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氛同中有效地学习语文。
二、幼儿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生表达自我、交往等生活能力。游戏是儿童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形式,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游戏在教育上的运用有悠久的历史。在语文教学中也有不少教师试图通过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但一般只是把游戏当作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还未认识到游戏的本体价值。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是幼儿生的重要生活内容。儿童通过游戏认识和体验世界,在游戏中交往、发展、成长。游戏之于儿童是“一种丰客体和谐统一的体验”,在游戏中的儿童是全神贯注的,物我两忘的。是主客不分的。他们在这种物我两忘、主客不分的体验中,实现了与外在世界的交流,与同伴的交流。从而锻炼了和提高了幼儿生表达自我、交往等生活能力。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幼儿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只要你观察孩子的游戏,你就会由衷地为他们的创造性感到惊讶。“游戏着的儿童就是创造着的儿童”。“游戏是创造性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处。我觉得只有孩子才做到了这一点。他们人人都能创造。他们随时随地都在创造。只要你给孩子一片空间,他们就会给你一大片惊喜。因为孩子常常都是好奇的、专注的、放松的,他们是敞开的、是一个整體的存在,外界的刺激常常成为他们创造的引线,他们会将他们的经验和愿望编织成一个崭新的世界。
三、教师对游戏化教学认识理解上的误区
(一)游戏主要是为了放松,而不是学习
这种观念主要是受我国传统的对游戏的看法的影响。它实质上是对“游戏”概念的误解。自古以来,我国对游戏的理解都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游戏就是纯粹的娱乐消遣活动,它能起到的作用是让劳累后的身体休息,而它本身是没有任何目的的。二是,游戏是一种不郑重、不严肃的态度。前者的这种认识和西方最早的亚里士多德的认识是一致的,即“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然而,后来的西方学者已逐渐开始发现游戏的广泛意义,并将其作为一个大可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游戏并不仅仅是娱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杜威的游戏观,认为游戏和工作具有相通的地方。而在这一点上,我国学者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对于后者,虽然将游戏从纯粹的娱乐活动的性质,上升到了抽象的精神特征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但是,由于这种看法仅仅是将游戏的特征映照在人的消极态度上,则是对游戏认识的另一个局限。而西方学者对游戏的态度则相对更为开放。
(二)游戏化教学与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是对立关系
游戏化教学蕴含有新的知识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我们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界定。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可以分为四大类:有关“是什么”的知识、有关“为什么”的知识、有关“如何做”的知识和有关“源于何处”的知识。其中前两种知识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后两种知识则是我们的教育一直缺乏的。这种知识的划分与以往对知识的传统界定有了根本性的差异。知识的范围被大大拓展.不仅包括那些能够言传的显性知识,如事实、原理、概念、理论体系等,而且还包括那些只能意会的隐性知识,如经验、技术、技巧、能力等。然而,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隐性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而游戏化教学是反映了新的知识观的教学方式。
(三)游戏化教学是让所有语文教学都做游戏
幼儿语文游戏化教学是基于游戏精神和现阶段幼儿语文落后的、不适合的教学方式而提出的。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严肃、机械,主张的是一种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凡是成功地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的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效地完成了新课程教学目标,都属于游戏化教学的范畴。它倡导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开展,但这个游戏必须是为了教学、服务教学、服务幼儿生学习的游戏,反对只有形式的、为游戏而游戏的活动;但它又不要求一定要有完整意义上的游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完整的游戏,也可以借鉴某些游戏或具有游戏性的片段,还可以仅仅在营造教学氛围上,借鉴游戏的相关精神,实现快乐、轻松的气氛。具体是哪一种形式的教学,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自主选择。所以说,游戏教学不一定具备有形的完整的游戏,它完全可以只是一种游戏精神的借鉴和应用。游戏化教学更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学都做游戏。
四、结语
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承认孩子的游戏天性,愿意将游戏引入教学之中。但其中多数教师的态度还比较保守,认为“游戏要适当”,“分寸要把握”。这说明,当前教师观念还相对保守,在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时没有足够自信。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幼儿语文 教学质量
一、幼儿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幼儿语文游戏化教学是指在幼儿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游戏活动与游戏精神二者结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以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或创造一定的游戏情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在具体丰富的游戏情景中学习语文,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其主要特征有:趣味性、情景性、创新性、文化性、生活化,有利于幼儿生由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习语文,旨在提高幼儿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氛同中有效地学习语文。
二、幼儿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生表达自我、交往等生活能力。游戏是儿童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形式,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游戏在教育上的运用有悠久的历史。在语文教学中也有不少教师试图通过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但一般只是把游戏当作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还未认识到游戏的本体价值。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是幼儿生的重要生活内容。儿童通过游戏认识和体验世界,在游戏中交往、发展、成长。游戏之于儿童是“一种丰客体和谐统一的体验”,在游戏中的儿童是全神贯注的,物我两忘的。是主客不分的。他们在这种物我两忘、主客不分的体验中,实现了与外在世界的交流,与同伴的交流。从而锻炼了和提高了幼儿生表达自我、交往等生活能力。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幼儿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只要你观察孩子的游戏,你就会由衷地为他们的创造性感到惊讶。“游戏着的儿童就是创造着的儿童”。“游戏是创造性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处。我觉得只有孩子才做到了这一点。他们人人都能创造。他们随时随地都在创造。只要你给孩子一片空间,他们就会给你一大片惊喜。因为孩子常常都是好奇的、专注的、放松的,他们是敞开的、是一个整體的存在,外界的刺激常常成为他们创造的引线,他们会将他们的经验和愿望编织成一个崭新的世界。
三、教师对游戏化教学认识理解上的误区
(一)游戏主要是为了放松,而不是学习
这种观念主要是受我国传统的对游戏的看法的影响。它实质上是对“游戏”概念的误解。自古以来,我国对游戏的理解都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游戏就是纯粹的娱乐消遣活动,它能起到的作用是让劳累后的身体休息,而它本身是没有任何目的的。二是,游戏是一种不郑重、不严肃的态度。前者的这种认识和西方最早的亚里士多德的认识是一致的,即“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然而,后来的西方学者已逐渐开始发现游戏的广泛意义,并将其作为一个大可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游戏并不仅仅是娱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杜威的游戏观,认为游戏和工作具有相通的地方。而在这一点上,我国学者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对于后者,虽然将游戏从纯粹的娱乐活动的性质,上升到了抽象的精神特征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但是,由于这种看法仅仅是将游戏的特征映照在人的消极态度上,则是对游戏认识的另一个局限。而西方学者对游戏的态度则相对更为开放。
(二)游戏化教学与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是对立关系
游戏化教学蕴含有新的知识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我们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界定。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可以分为四大类:有关“是什么”的知识、有关“为什么”的知识、有关“如何做”的知识和有关“源于何处”的知识。其中前两种知识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后两种知识则是我们的教育一直缺乏的。这种知识的划分与以往对知识的传统界定有了根本性的差异。知识的范围被大大拓展.不仅包括那些能够言传的显性知识,如事实、原理、概念、理论体系等,而且还包括那些只能意会的隐性知识,如经验、技术、技巧、能力等。然而,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隐性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而游戏化教学是反映了新的知识观的教学方式。
(三)游戏化教学是让所有语文教学都做游戏
幼儿语文游戏化教学是基于游戏精神和现阶段幼儿语文落后的、不适合的教学方式而提出的。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严肃、机械,主张的是一种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凡是成功地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的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效地完成了新课程教学目标,都属于游戏化教学的范畴。它倡导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开展,但这个游戏必须是为了教学、服务教学、服务幼儿生学习的游戏,反对只有形式的、为游戏而游戏的活动;但它又不要求一定要有完整意义上的游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完整的游戏,也可以借鉴某些游戏或具有游戏性的片段,还可以仅仅在营造教学氛围上,借鉴游戏的相关精神,实现快乐、轻松的气氛。具体是哪一种形式的教学,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自主选择。所以说,游戏教学不一定具备有形的完整的游戏,它完全可以只是一种游戏精神的借鉴和应用。游戏化教学更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学都做游戏。
四、结语
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承认孩子的游戏天性,愿意将游戏引入教学之中。但其中多数教师的态度还比较保守,认为“游戏要适当”,“分寸要把握”。这说明,当前教师观念还相对保守,在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时没有足够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