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是摆在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围绕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几个典型案例展开讨论,对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强调了教师作为学生和家庭沟通桥梁的关键作用,并就如何改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普通高中;心理健康;班主任;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257-02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要将面临着学习、恋爱以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多数同学在处理这些问题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而由于压力排解不当或缺乏有效引导,非常容易造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对其身心发展易造成负面影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卑、迷茫、抑郁等,如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消除心理问题对于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压力的自我调节,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压力,理性客观地处理问题,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班主任在高中教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与其他老师相比较,班主任和学生相处的机会较多,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表情和行为等多方面接触观察,更容易及时察觉学生的内心变化,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了解学生需求与心理问题。同时,班主任在开展常规工作时,容易抓住教育契机,为班级开展心理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学生对班主任往往会有一种较强的依赖感和信任感,班主任所具有的天然的权威性、深厚的影响力和特殊的感染力,使得班主任更容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营造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班主任学科课堂、班级活动与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长。再者,高中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联系的纽带与桥梁。由于班主任这一特殊的地位也更有利于高中班主任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学校、家庭、老师与学生等多方面的力量联系整合起来,经过努力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导致心理失常,这时候他们需要寻求帮助,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家长应及时发现和并给予充分的帮助。下面将列举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收到了效果良好。
案例一 克服自卑情绪,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在学期初要我带学生军训,有一天休息时突然听见班级人群发出歇斯底里的喊叫声,原来是小L,坐在地上反复地喊了起来:“我要疯啦,我真的受不了啦,我不想活啦。”我立刻跑过去把她拉到一边,询问并安抚她,先稳定她的情绪,几分钟之后,小L慢慢平静下来了,告诉我她的真实想法,原来小L对军训有抵触情绪,怕同学会歧视其身材。小L从初中开始看了一些黑暗小说之后就开始恐惧和失眠,初中阶段都是在治疗,她表示自己对任何东西提不起兴趣,和同学之间没有共同语言,甚至不想活着,但因為父母为她付出太多,要为他们而活着。我意识到小L表现出的暴躁情绪可能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军训结束后立即约了小L的父母来学校沟通下,得知小L应该是发育得比较早,受到了同学的嘲笑而产生自卑,而家长只是试图用药物来解决问题,治疗虽然减缓了症状,但是副作用也让她更加肥胖和嗜睡。小L有了自卑心理,她非常在乎自己的体形,在新环境的不适、学习的压力等都会对她造成较大的影响。我觉得需要从心理方面入手,进行合理疏导并加以更多的关注才能帮助小L走出困境,还是让小L继续住校,安排同学尽量避开敏感词汇,多关心、鼓励小L同学,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适量地让她参与班级工作,如担任图书管理员、寝室长等职务,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尽力发挥她的特长,安排她出黑板报等,以展示其绘画天赋和能力,增强其自信心;最后增加家校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她的情绪状况。经过了一个学期,小L同学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成绩处在班级前茅,情绪控制得越来越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各项工作做得很好,并获得了该学期的校优秀寝室长称号。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卑心理不容忽视,有时甚至会严重危及健康和生命,班主任借班级工作安排之便的有意介入可以有效发挥孩子的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其走出阴霾,重返健康快乐的生活。
案例二 溺爱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理劝导提高集体意识
一位男生小S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当同学要求调整课桌的位置,他坚决不动,哪怕座位已经影响整体顺序、美观,影响同学进出,就是不肯动。在之后的运动会中,他坐在看台通道口子的位置,突然和我说了一句:“老师,能不能不要让其他同学从这里走啊?影响我写作业呢!”我顿时愣住了,这个男孩子怎么如此自私!当时我也只能回复道:“通道是大家用的,怎么能只为你一人服务呢?而且运动会与每位同学都息息相关,我们要积极参与和关注,为有项目的同学加油,也可以写写宣传稿!”他没有回应。事后我及时联系了他的家长,了解他在家和以往的情况。原来这是一个一直被溺爱着的孩子,家里爷爷奶奶只有这么一个孙子,爸爸妈妈也就这一个宝贝,什么都包办好了,什么都依他的想法。自然而然在学校有这样的表现也不足为奇了。小S的情况是家庭溺爱引起的自负心理,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容别人打扰;他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团结协作精神;他觉得自己非常特殊,不能与一般人相提并论。所以我想,高中阶段的孩子性格已经养成,几乎已经定势,这个时候你的意见突然与他的意识违背了,必然很难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实际问题出发,耐心分析切身利弊,不同态度带来的截然不同的效果,让人由心底里信服才能慢慢打开心扉接受这些不同的声音。所幸,我们一直有写周记的习惯。我发现这样的孩子自尊心极强,如果我在同学面前直接批评他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我会时常回复他几百字的评语,主要灌输的是:班集体的荣誉观念、为人处世之道、何为良好品质等。渐渐地,我发现再和他说话的时候他态度不一样了,变得平和许多,对我的要求也更能接受了。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家庭的过分溺爱会导致孩子严重缺失集体观念、社会公共意识,这样的孩子自尊心极强,班主任开展工作时需要不动声色、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让孩子对照出自己的行为不当之处,他也自然而然地会发生一些变化。 案例三 不被关注导致过激行为,耐心沟通让学生感受温暖
有一天几位同学突然跑进我的办公室,说:“老师,我们班有人自残!”当时我就吓了一跳,赶紧跑进班里一看。原来是一位女生小F,在自己的手背割了一道口子,且不配合医务室老师擦药,趴在座位上直哭。我观察了伤口不是很深,于是抓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小F,听我的话,先上药!”这时她终于肯配合擦药包扎伤口了,后来了解是因为她晚自修纪律不好,我调整了她的座位,而她认为我只听班干部的一面之词,却不信任她,让她很生气,觉得自己没有被信任。我开始觉得很诧异,她居然因为这件事来做伤害自己的事。小F的问题属于二胎带来的感情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她觉得家人不爱她了,不重视她,起初她会假装不在乎,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引起他人重视的效果。晚上她爸爸来了,我说:“小F,你妹妹是不是比较乖巧,你是不是觉得爸爸妈妈比较喜欢妹妹啊?”她点点头。“那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是不是也很喜欢你啊?”她又点点头。“其实爸爸妈妈都很疼爱你们,只是妹妹比你小,现在他们或许会照顾她更多一些,所以你会觉得他们比较爱妹妹,其实爸妈对你们是一样的!”这时候我又晓之以理,“只是现在你长大了,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爸爸妈妈观点不同的时候就需要多和他们沟通,而不能一味地觉得父母不支持你,不理解你。其实爸爸妈妈辛苦工作不也是为了你们能够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吗?你需要他们理解的同时有没有理解他们的爱和苦心呢?”她若有所思,开始啜泣。“你看今天,你这样伤害自己,其实最伤心的就是你的父母。”这时候她爸爸忍不住了,两人抱在一起大哭了起来。后来我也把想法告诉她父母,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她的意见,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她的过激行为也是为了引起我们的关注,不能一味否认她,在疼爱妹妹的同时也是增加对她的关注,她的爸爸也表示赞同。经过一段时间,小F的情绪也慢慢得到缓解,开始和父母有了互动,在教室也与同学有了更多的交流,活泼开朗了许多。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良好的家庭关爱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班主任的沟通有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这种关系,平缓地度过叛逆期,感受到爱,也更愿意付出愛。
类似上述的案例其实在日常的教学教育过程中经常发生,个人觉得作为班主任在处理高中生心理问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以便开展心理疏导等工作;其次,要开展家访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美国学者维·萨提亚曾经说过:家庭生活和家庭中的孩子成为何种人存在着很强的联系,由于社会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而家庭教育对培养最为强健、最为和谐的人是非常重要。因此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生活环境、家庭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便于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最后,面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付出公平一致的爱,多花时间,真心付出,用爱沟通,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S].
[2]赵艳芬.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改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231-234.
[3]王波.高中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J].教育教学研究,2012,(78):183.
关键词:普通高中;心理健康;班主任;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257-02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要将面临着学习、恋爱以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多数同学在处理这些问题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而由于压力排解不当或缺乏有效引导,非常容易造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对其身心发展易造成负面影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卑、迷茫、抑郁等,如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消除心理问题对于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压力的自我调节,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压力,理性客观地处理问题,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班主任在高中教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与其他老师相比较,班主任和学生相处的机会较多,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表情和行为等多方面接触观察,更容易及时察觉学生的内心变化,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了解学生需求与心理问题。同时,班主任在开展常规工作时,容易抓住教育契机,为班级开展心理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学生对班主任往往会有一种较强的依赖感和信任感,班主任所具有的天然的权威性、深厚的影响力和特殊的感染力,使得班主任更容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营造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班主任学科课堂、班级活动与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长。再者,高中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联系的纽带与桥梁。由于班主任这一特殊的地位也更有利于高中班主任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学校、家庭、老师与学生等多方面的力量联系整合起来,经过努力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导致心理失常,这时候他们需要寻求帮助,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家长应及时发现和并给予充分的帮助。下面将列举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收到了效果良好。
案例一 克服自卑情绪,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在学期初要我带学生军训,有一天休息时突然听见班级人群发出歇斯底里的喊叫声,原来是小L,坐在地上反复地喊了起来:“我要疯啦,我真的受不了啦,我不想活啦。”我立刻跑过去把她拉到一边,询问并安抚她,先稳定她的情绪,几分钟之后,小L慢慢平静下来了,告诉我她的真实想法,原来小L对军训有抵触情绪,怕同学会歧视其身材。小L从初中开始看了一些黑暗小说之后就开始恐惧和失眠,初中阶段都是在治疗,她表示自己对任何东西提不起兴趣,和同学之间没有共同语言,甚至不想活着,但因為父母为她付出太多,要为他们而活着。我意识到小L表现出的暴躁情绪可能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军训结束后立即约了小L的父母来学校沟通下,得知小L应该是发育得比较早,受到了同学的嘲笑而产生自卑,而家长只是试图用药物来解决问题,治疗虽然减缓了症状,但是副作用也让她更加肥胖和嗜睡。小L有了自卑心理,她非常在乎自己的体形,在新环境的不适、学习的压力等都会对她造成较大的影响。我觉得需要从心理方面入手,进行合理疏导并加以更多的关注才能帮助小L走出困境,还是让小L继续住校,安排同学尽量避开敏感词汇,多关心、鼓励小L同学,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适量地让她参与班级工作,如担任图书管理员、寝室长等职务,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尽力发挥她的特长,安排她出黑板报等,以展示其绘画天赋和能力,增强其自信心;最后增加家校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她的情绪状况。经过了一个学期,小L同学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成绩处在班级前茅,情绪控制得越来越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各项工作做得很好,并获得了该学期的校优秀寝室长称号。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卑心理不容忽视,有时甚至会严重危及健康和生命,班主任借班级工作安排之便的有意介入可以有效发挥孩子的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其走出阴霾,重返健康快乐的生活。
案例二 溺爱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理劝导提高集体意识
一位男生小S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当同学要求调整课桌的位置,他坚决不动,哪怕座位已经影响整体顺序、美观,影响同学进出,就是不肯动。在之后的运动会中,他坐在看台通道口子的位置,突然和我说了一句:“老师,能不能不要让其他同学从这里走啊?影响我写作业呢!”我顿时愣住了,这个男孩子怎么如此自私!当时我也只能回复道:“通道是大家用的,怎么能只为你一人服务呢?而且运动会与每位同学都息息相关,我们要积极参与和关注,为有项目的同学加油,也可以写写宣传稿!”他没有回应。事后我及时联系了他的家长,了解他在家和以往的情况。原来这是一个一直被溺爱着的孩子,家里爷爷奶奶只有这么一个孙子,爸爸妈妈也就这一个宝贝,什么都包办好了,什么都依他的想法。自然而然在学校有这样的表现也不足为奇了。小S的情况是家庭溺爱引起的自负心理,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容别人打扰;他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团结协作精神;他觉得自己非常特殊,不能与一般人相提并论。所以我想,高中阶段的孩子性格已经养成,几乎已经定势,这个时候你的意见突然与他的意识违背了,必然很难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实际问题出发,耐心分析切身利弊,不同态度带来的截然不同的效果,让人由心底里信服才能慢慢打开心扉接受这些不同的声音。所幸,我们一直有写周记的习惯。我发现这样的孩子自尊心极强,如果我在同学面前直接批评他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我会时常回复他几百字的评语,主要灌输的是:班集体的荣誉观念、为人处世之道、何为良好品质等。渐渐地,我发现再和他说话的时候他态度不一样了,变得平和许多,对我的要求也更能接受了。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家庭的过分溺爱会导致孩子严重缺失集体观念、社会公共意识,这样的孩子自尊心极强,班主任开展工作时需要不动声色、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让孩子对照出自己的行为不当之处,他也自然而然地会发生一些变化。 案例三 不被关注导致过激行为,耐心沟通让学生感受温暖
有一天几位同学突然跑进我的办公室,说:“老师,我们班有人自残!”当时我就吓了一跳,赶紧跑进班里一看。原来是一位女生小F,在自己的手背割了一道口子,且不配合医务室老师擦药,趴在座位上直哭。我观察了伤口不是很深,于是抓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小F,听我的话,先上药!”这时她终于肯配合擦药包扎伤口了,后来了解是因为她晚自修纪律不好,我调整了她的座位,而她认为我只听班干部的一面之词,却不信任她,让她很生气,觉得自己没有被信任。我开始觉得很诧异,她居然因为这件事来做伤害自己的事。小F的问题属于二胎带来的感情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她觉得家人不爱她了,不重视她,起初她会假装不在乎,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引起他人重视的效果。晚上她爸爸来了,我说:“小F,你妹妹是不是比较乖巧,你是不是觉得爸爸妈妈比较喜欢妹妹啊?”她点点头。“那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是不是也很喜欢你啊?”她又点点头。“其实爸爸妈妈都很疼爱你们,只是妹妹比你小,现在他们或许会照顾她更多一些,所以你会觉得他们比较爱妹妹,其实爸妈对你们是一样的!”这时候我又晓之以理,“只是现在你长大了,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爸爸妈妈观点不同的时候就需要多和他们沟通,而不能一味地觉得父母不支持你,不理解你。其实爸爸妈妈辛苦工作不也是为了你们能够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吗?你需要他们理解的同时有没有理解他们的爱和苦心呢?”她若有所思,开始啜泣。“你看今天,你这样伤害自己,其实最伤心的就是你的父母。”这时候她爸爸忍不住了,两人抱在一起大哭了起来。后来我也把想法告诉她父母,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她的意见,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她的过激行为也是为了引起我们的关注,不能一味否认她,在疼爱妹妹的同时也是增加对她的关注,她的爸爸也表示赞同。经过一段时间,小F的情绪也慢慢得到缓解,开始和父母有了互动,在教室也与同学有了更多的交流,活泼开朗了许多。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良好的家庭关爱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班主任的沟通有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这种关系,平缓地度过叛逆期,感受到爱,也更愿意付出愛。
类似上述的案例其实在日常的教学教育过程中经常发生,个人觉得作为班主任在处理高中生心理问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以便开展心理疏导等工作;其次,要开展家访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美国学者维·萨提亚曾经说过:家庭生活和家庭中的孩子成为何种人存在着很强的联系,由于社会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而家庭教育对培养最为强健、最为和谐的人是非常重要。因此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生活环境、家庭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便于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最后,面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付出公平一致的爱,多花时间,真心付出,用爱沟通,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S].
[2]赵艳芬.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改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231-234.
[3]王波.高中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J].教育教学研究,2012,(7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