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值得每一位物理教师实践与深思的问题。
一、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重在探索的过程,而非结果;重在收集数据,而非繁杂的计算;重在对结果的评价,而不迷信结果。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和点评者,让学生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切实的基础。
二、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较,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参与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教师和课本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理解科学的思想观念,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 实施探索性学习的要素
1. 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2. 探索研讨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采用何种探究方式(亲身实践调研)、何种组织方式(小组或个人)、何时完成等。按照计划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对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
3. 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从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结论。例如,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知道不同颜色的光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也不同。日光是复色光,当日光以一定角度( 非直射) 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 会产生色散现象, 像彩虹、三棱镜的色散现象等,从而使学生对自然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 如何开展物理探究性学习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将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如果教师也成为一位参与者,把自己故意“退化”到学生的水平,可改变学生依赖教师的心理。能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大胆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体验成功;也能使老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感到莫大的喜悦,对学生每一个发现产生极大的新奇感,从而激励每位学生。
2. 把握几个主要环节
我们在课内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以更好地在课外以及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自行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乃至科学研究。在目前,学生从小学至高中几乎还没有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经验和能力的情况下,我们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能否起到锻炼学生、培养能力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选择好课题,二是要创设情境,三是要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四是要认真组织小组学习和讨论。
3. 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我们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只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相关定理定律或规律,更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研究等多方面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首先,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尊重实验数据,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其次是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陈旧教学模式。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班级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4. 必须有创造型的高素质教师
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具备超前的教育观念;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高超的教学技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要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每个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
(阜宁县东沟中学)
一、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重在探索的过程,而非结果;重在收集数据,而非繁杂的计算;重在对结果的评价,而不迷信结果。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和点评者,让学生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切实的基础。
二、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较,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参与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教师和课本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理解科学的思想观念,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 实施探索性学习的要素
1. 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2. 探索研讨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采用何种探究方式(亲身实践调研)、何种组织方式(小组或个人)、何时完成等。按照计划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对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
3. 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从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结论。例如,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知道不同颜色的光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也不同。日光是复色光,当日光以一定角度( 非直射) 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 会产生色散现象, 像彩虹、三棱镜的色散现象等,从而使学生对自然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 如何开展物理探究性学习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将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如果教师也成为一位参与者,把自己故意“退化”到学生的水平,可改变学生依赖教师的心理。能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大胆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体验成功;也能使老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感到莫大的喜悦,对学生每一个发现产生极大的新奇感,从而激励每位学生。
2. 把握几个主要环节
我们在课内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以更好地在课外以及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自行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乃至科学研究。在目前,学生从小学至高中几乎还没有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经验和能力的情况下,我们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能否起到锻炼学生、培养能力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选择好课题,二是要创设情境,三是要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四是要认真组织小组学习和讨论。
3. 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我们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只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相关定理定律或规律,更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研究等多方面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首先,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尊重实验数据,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其次是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陈旧教学模式。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班级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4. 必须有创造型的高素质教师
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具备超前的教育观念;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高超的教学技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要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每个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
(阜宁县东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