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主问题的方式让教学手段更加简约,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感悟,在主问题构建的立体平台中完成思维和文本的“对接”,更好地感悟文本。
一、指向人性,升华主题
很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一些散文、诗歌作品也往往使用象征的手法,展现人性的光芒。教师在教授这些课文的时候要巧妙设置教学提问,将教学重点直接指向人性,找到文本的主题,从而突破文本学习的障碍。
在学习《海燕》这篇文章的时候,要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海燕的形象,将文章主旨指向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人性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之后进行整体感悟,了解海燕是怎样的形象。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一些反映海燕形象的句子或词语,分析海燕具有怎样的精神。如“碰”这个词语展现出海燕敢于和海浪碰撞的勇敢精神,“冲”这个词语表现出海燕锐不可当的气势,“叫喊”一词展现了愤怒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念。这些拟人化的手法都讴歌了海燕敢于斗争的勇敢和无畏,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些问题的构建中,学生渐渐地理解了海燕所体现的人性美,很好地感受到了文章的主题,领会了文章托义于物的象征手法。
二、探究情节,深化思维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和文本情节有关的问题,以此作为钥匙,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地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观察到文本情节线索的推进,从而促使他们一步步深入到文本的内部,挖掘出文本的灵魂。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感受到莎士比亚戏剧的特色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从探究戏剧情节的方式入手,帮助学生搭建起学习的框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帮助学生搭建文本的框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夏洛克出场前、夏洛克出场、鲍西娅出场等环节入手,概括剧情内容,其他的学生则进行补充。在尝试复述情节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明确了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以夏洛克为一方,以安东尼奥为另外一方,围绕是否要按照条约进行处罚、割一磅肉的纠纷来进行的。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既然夏洛克唯利是图,为何还要放弃双倍偿还,而执着于要一块腐肉呢?如何理解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之间的矛盾冲突呢?”这样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情节,更有助于他们感受人物个性。
三、体味文本,形成意识
单纯通过抓住文章词句的方法来学习文本只能够让学生掌握文本的表象,要让学生深入体味文本内涵,教师还要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
鲁迅的《藤野先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在文章中鲁迅表达了自己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透过文章的表象感受文章内部的深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写书评的方法来评论这篇文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框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评论的时候大家可以考虑一些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作‘藤野先生’,但是文章却有一半的内容没有涉及藤野先生,而是写了观赏樱花、学跳舞等事情,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等,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这算不算鲁迅的写作偏题了呢?鲁迅写自己离开东京来到仙台,这是为什么呢?他为什么又要告别藤野,离开仙台,当时他的心中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更好地品味文意。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抛弃那些和教学目的无关的细枝末节,用具有指向性的主问题来构建起学习文本的立体框架,将主题、情节等文本的重要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学生在这样简洁的课堂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语文教师。
一、指向人性,升华主题
很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一些散文、诗歌作品也往往使用象征的手法,展现人性的光芒。教师在教授这些课文的时候要巧妙设置教学提问,将教学重点直接指向人性,找到文本的主题,从而突破文本学习的障碍。
在学习《海燕》这篇文章的时候,要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海燕的形象,将文章主旨指向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人性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之后进行整体感悟,了解海燕是怎样的形象。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一些反映海燕形象的句子或词语,分析海燕具有怎样的精神。如“碰”这个词语展现出海燕敢于和海浪碰撞的勇敢精神,“冲”这个词语表现出海燕锐不可当的气势,“叫喊”一词展现了愤怒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念。这些拟人化的手法都讴歌了海燕敢于斗争的勇敢和无畏,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些问题的构建中,学生渐渐地理解了海燕所体现的人性美,很好地感受到了文章的主题,领会了文章托义于物的象征手法。
二、探究情节,深化思维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和文本情节有关的问题,以此作为钥匙,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地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观察到文本情节线索的推进,从而促使他们一步步深入到文本的内部,挖掘出文本的灵魂。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感受到莎士比亚戏剧的特色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从探究戏剧情节的方式入手,帮助学生搭建起学习的框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帮助学生搭建文本的框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夏洛克出场前、夏洛克出场、鲍西娅出场等环节入手,概括剧情内容,其他的学生则进行补充。在尝试复述情节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明确了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以夏洛克为一方,以安东尼奥为另外一方,围绕是否要按照条约进行处罚、割一磅肉的纠纷来进行的。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既然夏洛克唯利是图,为何还要放弃双倍偿还,而执着于要一块腐肉呢?如何理解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之间的矛盾冲突呢?”这样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情节,更有助于他们感受人物个性。
三、体味文本,形成意识
单纯通过抓住文章词句的方法来学习文本只能够让学生掌握文本的表象,要让学生深入体味文本内涵,教师还要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
鲁迅的《藤野先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在文章中鲁迅表达了自己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透过文章的表象感受文章内部的深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写书评的方法来评论这篇文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框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评论的时候大家可以考虑一些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作‘藤野先生’,但是文章却有一半的内容没有涉及藤野先生,而是写了观赏樱花、学跳舞等事情,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等,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这算不算鲁迅的写作偏题了呢?鲁迅写自己离开东京来到仙台,这是为什么呢?他为什么又要告别藤野,离开仙台,当时他的心中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更好地品味文意。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抛弃那些和教学目的无关的细枝末节,用具有指向性的主问题来构建起学习文本的立体框架,将主题、情节等文本的重要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学生在这样简洁的课堂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