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架构,教学“真”语文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1990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主问题的方式让教学手段更加简约,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感悟,在主问题构建的立体平台中完成思维和文本的“对接”,更好地感悟文本。
  一、指向人性,升华主题
  很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一些散文、诗歌作品也往往使用象征的手法,展现人性的光芒。教师在教授这些课文的时候要巧妙设置教学提问,将教学重点直接指向人性,找到文本的主题,从而突破文本学习的障碍。
  在学习《海燕》这篇文章的时候,要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海燕的形象,将文章主旨指向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人性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之后进行整体感悟,了解海燕是怎样的形象。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一些反映海燕形象的句子或词语,分析海燕具有怎样的精神。如“碰”这个词语展现出海燕敢于和海浪碰撞的勇敢精神,“冲”这个词语表现出海燕锐不可当的气势,“叫喊”一词展现了愤怒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念。这些拟人化的手法都讴歌了海燕敢于斗争的勇敢和无畏,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些问题的构建中,学生渐渐地理解了海燕所体现的人性美,很好地感受到了文章的主题,领会了文章托义于物的象征手法。
  二、探究情节,深化思维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和文本情节有关的问题,以此作为钥匙,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地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观察到文本情节线索的推进,从而促使他们一步步深入到文本的内部,挖掘出文本的灵魂。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感受到莎士比亚戏剧的特色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从探究戏剧情节的方式入手,帮助学生搭建起学习的框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帮助学生搭建文本的框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夏洛克出场前、夏洛克出场、鲍西娅出场等环节入手,概括剧情内容,其他的学生则进行补充。在尝试复述情节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明确了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以夏洛克为一方,以安东尼奥为另外一方,围绕是否要按照条约进行处罚、割一磅肉的纠纷来进行的。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既然夏洛克唯利是图,为何还要放弃双倍偿还,而执着于要一块腐肉呢?如何理解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之间的矛盾冲突呢?”这样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情节,更有助于他们感受人物个性。
  三、体味文本,形成意识
  单纯通过抓住文章词句的方法来学习文本只能够让学生掌握文本的表象,要让学生深入体味文本内涵,教师还要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
  鲁迅的《藤野先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在文章中鲁迅表达了自己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透过文章的表象感受文章内部的深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写书评的方法来评论这篇文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框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评论的时候大家可以考虑一些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作‘藤野先生’,但是文章却有一半的内容没有涉及藤野先生,而是写了观赏樱花、学跳舞等事情,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等,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这算不算鲁迅的写作偏题了呢?鲁迅写自己离开东京来到仙台,这是为什么呢?他为什么又要告别藤野,离开仙台,当时他的心中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更好地品味文意。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抛弃那些和教学目的无关的细枝末节,用具有指向性的主问题来构建起学习文本的立体框架,将主题、情节等文本的重要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学生在这样简洁的课堂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过:“任何教育的成功,都必须借助于语言的媒介。”语言发展了,就能加速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就能顺利地接受各方面的教育,确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幼兒语言的发展主要是在语言交往过程中实现的。下面就如何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浅谈几点做法。  一、从日常生活入手,激发幼儿说话的愿望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语言表达能
期刊
时隔五年,再次踏上这片亲切而熟悉的土地,嗅着泥土的芬芳,思绪纷纷点点地涌现。脑海中又浮现出儿时的场景,不禁在回忆中使劲寻找那曾经的气息。依稀记得故乡的每户人家都会酿
古代骚人墨客往往在游山玩水、登临古迹中畅叙自己的情思。他们习惯于在自然之景中览物抒怀,将所见之景与自身经历结合在一起,他们喜欢山的巍峨、水的灵动、天的空灵、地的辽
活了也算有些年月,就算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早已在浮生众态和形形色色的影视作品中见识了所谓吃醋的模样。然而记忆中却一直有一张不一样的脸,那是最初的关于吃醋的记忆。
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从低年级的识字学习到高年级的句式变化,都需要有扎实的语言积累做基础。诵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即是讲读对写作的重要。虽然背诵比较辛苦,但若老师教学方式得法,诵读积累也会让学生乐在其中。赏析可以拓宽语言积累的广度,丰富学生情感。运用更是语言积累的高级阶段,是积累的升华。  一、诵读,语言积累的基础  诵读是语言积累的基本方式,诵读时
期刊
拓展延伸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和束缚,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深刻感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解读2015年高考作文特点时指出: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试题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难易度[1]。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借助这“六项指标”来进行作文备考呢?  一、可写性——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考生不陌生,有背景了解。试题的内容是考生熟悉的,甚至是社会热点、国家大事。  2015年全国新课标
期刊
时间:时间:2014年10月16日rn地点:湖北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11)班rn主持人:胡梓洋rn正方代表:章杭(一辩) 姜 山(二辩) 汪子勤(三辩) 雷金蒙(四辩) 指导教师:贺清贞rn反方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师:2008年9月份,“三鹿奶粉”事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温总理亲自前往看望患病的儿童。可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全国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