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本人走上教育岗位以来,一直从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让本人认识到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喜欢上数学课,那不能只是孤立的某一方面,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让教育充满爱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联系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纽带,只有对学生倾注自己一片真诚的爱,学生才会尊敬你、喜欢你、爱戴你,教师才能对他们进行教育。
为人师者,面对的是几十个受教育者,他们性格各异,成绩参差不齐。成绩好的老师固然喜欢,成绩不好的可能冷眼相看。我认为,作为老师就应该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他们,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但是这些指头各有各的用处,缺一不可。也许成绩好,将来有可能是个研究生、科学家……;成绩中等的,将来有可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成绩差的将来有可能是企业老板。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不存偏见。
总之,只有让学生相信你、信任你、喜欢你,才能对他们进行教育,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的课。
二、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就要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并不是空洞抽象的,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因此,在教学某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力求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从身边发现“数学”,感知“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学具,同时与我们身边的实际活动联系起来,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时,我先出示课前用彩色纸剪成的课件图形,告诉他们图形的名称,每教一个图形,我都走到学生当中去让学生用手摸,让他们说说是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或眼前事物中去找相应的图形。最后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就能激发他们学习教学的兴趣。
又比如在数学数“26-9”的运算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每个学生准备2捆小棒,另配6根单根小棒,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动手从中取出9根。有的同学从1捆里边取出9根;有的同学取出6根,再从1捆中取出3根……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判断哪种取法最好?这样,使学生懂得了“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再减的道理”,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摆脱了数学计算的枯燥和呆板,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因此在教学中,我立足于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探索学习规律,进行实践操作,亲身参与,主动体验,从而由衷产生愉悦感,喜欢学习数学。比如:一年级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有16支铅笔,弟弟有8支,小明给弟弟几支后,两人的铅笔同样多?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8支”,然后我请两个小朋友分角色表演,小明给弟弟8支后,同学们马上就看出了错误,我立即设置悬念,既然不对,应该怎样分呢?同学们进行讨论,一会儿就得出正确答案。有的说:“因为16支比8支多8支,再把这8支一人一半”;又有的说:“把16支和8支合起来一共是24支铅笔,24支铅笔分给两个人,两个人要同样多,每人就得12支,从16支里面取出4支给弟弟就是12支。”
总之,我们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如果教学方法符合教育规律,从实际出发,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就会欲速则不达。
一、让教育充满爱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联系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纽带,只有对学生倾注自己一片真诚的爱,学生才会尊敬你、喜欢你、爱戴你,教师才能对他们进行教育。
为人师者,面对的是几十个受教育者,他们性格各异,成绩参差不齐。成绩好的老师固然喜欢,成绩不好的可能冷眼相看。我认为,作为老师就应该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他们,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但是这些指头各有各的用处,缺一不可。也许成绩好,将来有可能是个研究生、科学家……;成绩中等的,将来有可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成绩差的将来有可能是企业老板。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不存偏见。
总之,只有让学生相信你、信任你、喜欢你,才能对他们进行教育,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的课。
二、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就要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并不是空洞抽象的,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因此,在教学某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力求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从身边发现“数学”,感知“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学具,同时与我们身边的实际活动联系起来,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时,我先出示课前用彩色纸剪成的课件图形,告诉他们图形的名称,每教一个图形,我都走到学生当中去让学生用手摸,让他们说说是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或眼前事物中去找相应的图形。最后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就能激发他们学习教学的兴趣。
又比如在数学数“26-9”的运算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每个学生准备2捆小棒,另配6根单根小棒,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动手从中取出9根。有的同学从1捆里边取出9根;有的同学取出6根,再从1捆中取出3根……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判断哪种取法最好?这样,使学生懂得了“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再减的道理”,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摆脱了数学计算的枯燥和呆板,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因此在教学中,我立足于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探索学习规律,进行实践操作,亲身参与,主动体验,从而由衷产生愉悦感,喜欢学习数学。比如:一年级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有16支铅笔,弟弟有8支,小明给弟弟几支后,两人的铅笔同样多?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8支”,然后我请两个小朋友分角色表演,小明给弟弟8支后,同学们马上就看出了错误,我立即设置悬念,既然不对,应该怎样分呢?同学们进行讨论,一会儿就得出正确答案。有的说:“因为16支比8支多8支,再把这8支一人一半”;又有的说:“把16支和8支合起来一共是24支铅笔,24支铅笔分给两个人,两个人要同样多,每人就得12支,从16支里面取出4支给弟弟就是12支。”
总之,我们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如果教学方法符合教育规律,从实际出发,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就会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