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197671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首要地位。而数学中可以无时无刻渗透德育教育,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德育数学教学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110-02
  
  德育是五育之首,新的课程标准关注人的发展,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笔者作为数学老师又是班主任,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德育教育并不只是一节班会课就能完成的,学生也已习惯了这种教育方式,那是否有更好更新颖的方法呢?由于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学生和家长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学习,若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自然地渗透德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相对抽象、枯燥。其德育功能相对于一些文科来讲是隐性的、潜在的。所以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吃透教材,挖掘到掩藏在知识下的哲理,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任务
  
  1.用数学史、数学成就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感情
  古往今来,从《九章算术》到《陈氏定理》,都是极具说服力的史料,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勤奋自强的思想教育的好素材。通过研究发掘数学史的教育功能,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独特的教育价值。例如,学习椭圆时,提到我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迹方程,并且提到发射卫星所需的先进技术,我国能发射,也能回收,还能替其他国家发射卫星,至今成功率100%,使学生为此感到骄傲,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以此鼓励学生学好本领,为社会为国家服务。
  2.利用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进行意志品格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和顽强的毅力。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在教学中,实施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般。”让他们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受支持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进而明白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奋发图强的学习态度,才能取得成功。
  3.体会数学中的美育,进行审美观培养,陶冶情操。
  “到处都是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数学是美的,这门学科的正确性、简洁性、和谐性就是它的美学特征。
  数学中概念(包括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的产生与发展,都具有高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数学中的简洁美无处不在,大到整个知识体系,小到一个巧妙的解题方法、一个定理的语言表达都体现着数学的简洁美。数学的和谐美不仅体现在公式、图形的对称性之中,在其他问题中也有其独特魅力。如一切空间图形都可以简化抽象为点、线、面、体,这充分显示出数学统一与和谐的美的规范。再如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培养他们的审美造美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也使学生树立做事尽力而为,争取做到自己能力以内的完美。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对说教式德育教育有反感,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什么样的方法更为有效?
  1.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最直接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刻苦,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用自己的示范作用提醒学生把握现在,珍惜时间。在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激励学生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正如我上面所列举的,只要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的。
  3.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解决问题。从而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这些学习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养成尊重他人思想,尊重他人成绩的意识。
  4.在课后习题中渗透德育思想
  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整洁地书写作业,解题进行检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数学有很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新课程中还强
  调学生自己动手调查研究,比如说,在学习正、余弦定理后的实习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测量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找工具、选择测量目标、寻找计算方法。这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掌握知识,同时也明白实践过程的重要性。
  
  三、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
  早在古代,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不仅应针对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德育因素,要防止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2.潜移默化的原则
  数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其德育因素主要以隐性内容为主。因此,数学中的德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口号式说教,不能将数学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这样将有失数学课的本质。数学中的德育目标也不是仅靠一节或几节课就能达到显而易见的效果的,数学中的德育大多是“润物细无声”的。
  3.持之以恒的原则
  正如上面所说,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不是立竿见影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中渗透德育也应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只有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相互合作的原则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正所谓全员育人,当然数学中的德育也不可能是单枪匹马的。数学中的德育应与其它学科中的德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与学校乃至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使德育无处不在,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
  德育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德育意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德育是伴随知识而来,而却不能代替知识的学习。所以在渗透德育思想的同时要注意可行性,不能喧宾夺主。相信只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逐渐地、自然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受到启迪,就可以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做到教书与育人双丰收,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
其他文献
当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向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目标。江泽民主席也多次指出“教育工作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再次提出:“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他还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
身形瘦高,话不太多,略微黝黑的脸庞显得刚毅、坚定.初次见到蔡廷科,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蔡廷科是土生土长的贵州茅台镇人,酿酒世家出身,其祖辈自明清以来世代从事酿酒行业.
期刊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
在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沪杭甬金三角的地理中心,有一座新兴城市,名叫慈溪.rn慈溪,以全国1/7000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约1/615的生产总值和1/650的财政收入.2017年,慈溪位列全国
期刊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活动。它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数学教学的经验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
本文以案例形式分析注销公司存续期间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认定及承担.
建筑过去一直是过敏的经济产业支柱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建筑业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建筑业与人们的日常起居生活息息相关,建筑项目之中的——土木工程方面就显得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迁移到数学教学中,那就是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远比他(她)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重要。数学家丘成桐指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梦。数学是做研究,奥数是做题目。获得奥数金奖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不代表研究的能力,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是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是做自己的题目。”这表明,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都是数学能力,而且找问题、直到提出
可以预言,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问世和进入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一、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
【摘要】初中科学课程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理念,将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统一于科学探究之中。为在教学中贯穿新理念,方式之一是开展科学生活化的教学。在课堂上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增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学习背景,建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活科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