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a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考试大纲》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都把“文句有意蕴”列为“有文采”的一个子项。所谓“文句有意蕴”,就是说文章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语句要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或揭示事物本质,或提点人生真谛,或启迪读者哲思,一如古人所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那么,怎样使文句意蕴丰厚呢?
  一、形象中蕴含哲理
  请看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中的一段精彩语言: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他战胜了。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到贵州去了,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些害怕。但到后来,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
  这里出现了铁扇公主、孙行者、大驴子、小老虎四个生动的形象,但作者并不是在讲故事、说寓言,而是在正面论述精兵简政的大道理。由于形象入理,语言活泼,使本来很枯燥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于形象中蕴含哲理,正是增强文句意蕴的一种好方法。
  这是一种可以学习的写作方法,我们那么多课文和名著中的经典形象都是可以用在写作当中的,只要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有这样的意识积极地去运用,久而久之,我们的文章语言自然更有文采,文章内容也会由空洞变得有厚重感。
  二、关键处提炼警策
  警策,也叫警句或精警,是指用最简约、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透辟的意义。记叙文中画龙点睛或承上启下的句子,议论文中表达观点、结论或引出观点的句子,如能用警策,必能收到丰富意蕴、增添文采的特殊效果。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既抒发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又指点了后人做人的准则,使文章大为增色。
  又如一学生作文《论糨糊的品格》中结尾的一段文字:我们的社会十分需要志远才高、敢冲敢闯的创造者,因而也就十分需要有人来平静地补正他们难免的偏执,保护他们毕露的锋芒少受损伤。一味求和不可取,悉心调和不可缺,糨糊的品格,不必全盘否定,可以适当学习。
  作者在前文反复阐述了糨糊的可贵品质之后,在结尾处转入有针对性的论述,进而把基本观点高度概括为两句话:“一味求和不可取,悉心调和不可缺。”这已不再是阐述糨糊的作用,而是在强调处理人际关系的必要原则了。这名学生对这一写作原则的掌握可谓相当到位。
  三、借用名言展示风采
  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厚的学生,不妨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借用名言,使文章言簡义丰,为文章增添文采。
  如一学生在作文《选择诚信,选择中华魂》中写道:有这样一朵诚信的花,它诚信于爱情。这朵花里充盈着孟姜女的眼泪,雷锋塔的呻吟,遥遥天河间无尽的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化蝶双飞;这朵诚信的花,凝聚了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李清照的“寻寻觅觅”,陆游的“几年离索”……
  这位考生旁征博引,撷华缀英,从孟姜女的相思泪到梁祝的化蝶双飞,从王维的“红豆生南国”到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其视野之广阔、材料之丰赡、信息之密集、语言之精美令人佩服。
  四、含蓄语言中藏真义
  有时候,作者的感受可以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含蓄的语言,往往能使文句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文章的意蕴有时就体现在那些具有哲理的形象画面中,体现在“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曲笔里,因为他们都能在有限的文字中表现广博深厚的内容,在有限的文字中载荷深长隽永的意蕴。
  李清照的词里有“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句子,所写并非美人,倒在心中唤起了美感,活化出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有一种洗尽铅华、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就是词中的含蓄。
  又如鲁迅《故乡》一文的结尾:“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在前文否定了“辛苦辗转”“辛苦恣睢”的三种生活方式,在此,形象又含蓄地告诉读者,要把希望变为现实,必须通过实践和斗争。
  我们写作的时候也不妨在高谈阔论、纵横捭阖的议论之后,也如此宕开一笔,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看似淡然实则以退为进,更能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总之,文章文句有意蕴,足可以使读者玩之无穷,味之不厌。假如文章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获得高分岂不是轻而易举吗?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郭敬燕)
  
其他文献
引子:由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谈起  在我校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进社区”的一次活动中,一个随家长一同听课的四年级学生对于CS游戏的反应震撼了我。CS游戏是一款枪击游戏,在场听课的所有成人没有人知晓这款游戏,只有这个孩子回答知道并得意地将他与同伴玩游戏的过程讲给大家听。当老师追问,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发生了争执,某同学拿出枪打中了另一同学、血流成河的场景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是什么感觉?他竟大声回答
书道既然称之为道,当有规范、法度等讲究,后人学之亦有规程可循。王羲之晚年为其子王献之等学字,亦仿前贤蔡邕、卫恒、索靖、卫夫人(铄)等著《九势》《四体书势》《草书势》《笔阵图》等,为后人留下了《笔势论十二章并序》等经验之谈。在文中,王羲之开篇即说:“告汝子敬,吾察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父不亲教,自古有之。今述《笔势论》一篇,开汝之悟。凡斯字势,犹有十二章,章有指归,定其模楷,详其舛(chuan)谬
所谓教学等待,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操之过急,不急于求成,对学生充满信任与期待,给学生留下适量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醒悟和回味,给学生“阳光”让其“灿烂”,给学生“平台”让其自由“舒展”,让学生自主获取新知、领悟和发现,在困惑——点拨——醒悟——提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逐步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等待”存在缺位现象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小学阶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关键。对此,我根据自己在美术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四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重趣味,轻技法    人对色彩的感觉,对涂、画的兴趣可以
天人合一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范畴。近二十年以来,学界关于天人合一的理论言说已然不少。例如:中国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天人合一文化以整体思维为基础,天人合一文化包含了生态和谐的思想原则,天人合一文化是拯救中国乃至世界社会发展积弊的根本模式,等等。阅读诸如此类的文化宏论,我们的感觉总体上是信仰多于理性、情怀多于实证。需要提出的问题是:即使中国文化确为天人合一文化,如上续续相生的推论就都能成立吗
高高举起的手臂,专注而渴望的眼神,因胸有成竹而显得朝气勃发的脸庞,纯正而准确的发音,生动而精彩的表演,热烈而温馨的互动……这样鲜活的课堂大概是所有教师的梦想。自主、自治,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知识和智慧在这里交汇,在这里开花结果。这不是重点学校的课堂,也不是经过无数次打磨的公开课,这只是2010年11月15日明德小学年会现场所展示的两节常态课。这里没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也没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的不合理之处在于没有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出发考虑残疾人究竟能否胜任教师的工作,而是仅考虑了就业者个人的残疾状况因素,损害了残疾人就业的平等权利。清除残疾人从教的障碍和壁垒,使残疾人从教成为可能,对残疾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特殊教育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
案例背景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为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就应该把作文看成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可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刻板地依据教材的习作编排,死板地从理论和结构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最终陷入了“老师指导倦,学生习作愁”的不良循环。可见,教师行之有效的指导在习作中显得极为关键。“问渠那
编者按:  2010年10月12—14日,教育家书院院长顾明远教授、副院长郭华教授带领书院兼职研究员赶赴浙江省金华市站前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研活动,揭开了书院“学校诊断与改进”系列活动的第一篇章。  “学校诊断与改进”系列活动是教育家书院的常规活动之一。书院依托自身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教育实践资源,针对兼职研究员所在学校及地区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诊断,全面考察、了解学校的优势、特色和存在的问题
2013年9月29日上午,首届“明远教育奖”颁奖典礼暨“明远教育基金”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隆重举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