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s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二学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开始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挖掘适于指向思维能力的文本或寻找文本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以此设计与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思维能力。《赵州桥》就是这一学段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以此为例,研究培养第二学段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第二学段 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第二学段是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抽象思维的阶段,是思维能力开始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挖掘适于指向思维能力的文本或寻找文本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以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为起点设计与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思维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赵州桥》是这一学段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桥”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全文逻辑结构清晰,用词准确、生动。因此以《趙州桥》为例,研究培养第二学段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联结形象思维,提升理解能力
  所谓理解,就是弄清事物与事物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表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其本质就是一种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就明确指出了这方面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结合该学段学生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特点,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通过活化关键字词教学,铺设思维台阶,引入生活资源,创设认知冲突等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活化关键字词教学,铺设思维台阶
  第二学段由于学习任务增多和教学重点的转移,字词教学的时间大幅度缩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忽略它。相反,选择能深入文本的关键字词深入开展教学,能有效降低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赵州桥》一文中的 “匠”字是本课的一个生字,出现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从“匠”—“石匠”—“能工巧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一个能深入文章主旨,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生字。因此,教师在教学“匠”字时,可出示该字字源的图片,使学生形象理解“匠”的本义就是带着斧子等工具去干活的人。在引入字源之后,后续补充李春的资料,使学生对文中的“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是指普通的石匠,而是“能工巧匠”。在课的结尾再次呼应:“这些能工巧匠,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干,设计建造了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他们代表的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从字源引入、贯穿全文的“匠”的字词教学,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符合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给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理解力的提升铺设了台阶,降低了难度。
  (二)巧借生活资源对比,创设认知冲突
  在《赵州桥》这课的教学中,还有一处联结形象思维——课前引入,出示图片,认识现在的桥,如悉尼大桥、南京长江大桥、舟山跨海大桥、钱江四桥等,与后文教学中的赵州桥图片作对比。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创设认知冲突,从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创举”。由于课前生活资源导入的铺垫,在课中借助字典理解“创举”一词是“创造性的举动”之后,学生自然产生了“赵州桥与现在的桥相比,十分普通,怎么能称其为‘创举’”的认知冲突。教师相机补充欧洲同类型石拱桥出现的时间,请学生与第一自然段中赵州桥建造的时间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明白了理解文中“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中的“创举”一词时还需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词语的理解能力,从就词解词上升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有了质的飞越。
  二、打破固有思维,发展推理能力
  固有思维,也就是思维定式,是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条件反射。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教材缺乏深度的思考,简单套用一些教学模式,过分强调预设的教学流程,追求唯一的答案,形成教学定式。受此影响,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也会产生一些定式,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文本语言的理解等。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推理能力的提升产生了阻碍。突破这一固有的思维模式,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一)抓住学生错误突破, 激发思维碰撞
  初次实施《赵州桥》教学时,教师受思维定式影响,采用了“由学生自主选择赵州桥‘坚固’和‘美观’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开展阅读教学”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依据原先的思维经验,习惯性地选择了更直观形象的“美观”这个教学内容。但课后经过讨论,教师发现在这篇文章中,“坚固”和“美观”这两个特点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递进的逻辑结构,其中“坚固”是基础,“美观”是提升。因此,教师抓住这个由于固有思维造成的学生错误,对第一次教学设计做了如下修改。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说说理由。(教师随机板书)
  2.引导辨析:这些理由中,你们认为哪一个理由对于赵州桥最重要?
  3.再次选择学习内容。
  在这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辨析“你们认为哪一个理由对于赵州桥最重要”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对选择进行重新推理判断,进而得出 “坚固”和“美观” 两者内在正确的逻辑结构。在根据文本特点学会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学生的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不忘宽松氛围营造, 给足思维空间
  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同学的思维进行分析推理,并与自己的思维进行比较,或认同补充,或者选择重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需要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时,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更自由、深入地开展思维活动。下面是教师在实施上述教学设计时的片段。
  师:今天我们将选择学习赵州桥的一个特点,大家认为应先学哪一个?选择“坚固”的按“1”;选择“美观”的选“2”,开始——(学生按投票器)   师出示投票结果(5人选择“1”,35人选择“2”)。
  师:大家为什么这么选呢?我们先请选2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赵州桥上有许多龙,很有趣。
  生:这些龙就像活了一样。
  生:赵州桥十分美观,让我很自豪。
  师:选择“坚固”的同学被说服了吗?(其中1人把手放下)看来其他4位同学有他们认为“坚固”更重要的理由。
  生:赵州桥能有一千四百多岁,全靠坚固这个特点,当然要先学它。(教师托腮呈思考状)
  生:赵州桥没有用一点黏合剂,可它还那么坚固,这是怎么回事?
  师:你们有同样的疑惑吗?(下面的同学点头)
  生:桥,当然坚固是第一重要的,不然再漂亮也没有用。
  生:桥不坚固倒掉了,你还自豪啊?
  师(停顿几秒钟,望着学生):看来,我们要再想一想——(停顿)想重新选择一次的同学请按投票器。
  师出示投票结果(30人选择“1”,10人选择“2”)。
  师:看来现在大部分同学认为“坚固”对赵州桥来说更重要,那么我们今天就先学它。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急于对争辩双方的观点进行评价,而是组织双方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运用表示思考的体态语言引发学生的思考,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使他们与自己原有的思维进行碰撞、比较、重构。
  在这个没有否定、充满尊重的学习氛围中,教师的角色演变为学习伙伴。学生通过这个由教师和他们共同营造、创设的思维空间进行敏锐的思考推理,迅速地掌握问题的核心,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判断。
  三、整理碎片思維,培养归纳能力
  第二学段学生思维的另一特点是思维比较零散,归纳能力较弱。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后及时归纳、概括,以培养思维能力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归纳力。教师在教学“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时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归纳。
  (一)引导关联词句圈找,提供语言支架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整理学生问题回答中的思维碎片时,提供语言支架必不可少。关联词语,作为体现句中各组成部分关系的词语,就是非常出色的思维支架。
  在解决“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创举”时,教师首先出示一组赵州桥和其他普通石桥的对比图片,请学生进行回答。学生的回答有“这种设计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水从小桥洞流过,就减轻了流水的冲击力”……学生的思维呈散片状态。这时,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语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请学生找找课文中用了哪一组词语将这几个原因连起来的,再请学生用这组词语将同学们的回答连起来说一说。提供了“既……又……”这个语言支架之后,学生的碎片化思维进行了归纳整理与组合,从点状思维走向了整体。
  在说明文中,经常可以遇到用关联词语连接各分句的现象,以体现句子中的逻辑关系。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时,教师运用好这一语言支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好思维的内部逻辑结构,而且能将思维和语言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拓展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归纳水平
  在运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原因之后,教师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模仿的阶段,而是请学生思考“你还有其他的回答方式吗”,在点拨之后,学生的思维打开了。
  生: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又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生: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节省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通过语言文字运用中表达范式的改变,学生体会到“既……又……”这组关联词语所连接的句子内部并列的逻辑结构。但是教师并没有停止思维的深化,而是又提供了一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请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回答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个重点句内部的因果关系。
  从文体特点思考,抓住体现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给体现第二学段学生零散、碎片化思维的语言提供支架,打开思路,改变表达范式,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归纳、概括能力。
  综上所述,以《赵州桥》为例,在第二学段中选择说明文作为指向思维的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基于该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联结形象思维,提升理解能力;打破固有思维,发展推理能力;整理碎片思维,培养归纳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永明,卫灿金. 语文课程标准“发展思维”目标与实施的科学性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7(6):10-14.
  [2]叶多荣.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7(1):95-96.
  [3] 夏凤娟. 阅读教学巧妙提问 开启学生思维之门[J].小学教学参考,2017(6):14.
  (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 310016)
其他文献
【摘 要】《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小学英语听说标准)是美国广泛使用的母语课程标准。它在口语交往策略传授、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交际规则学习、多媒体技术运用等方面均有值得研究的特点,可以为我国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提供借鉴。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能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文化修养和审美体验等不同层面得到启示,以便丰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共同核心州立标准》 英语听说 口语
在当下不少教师的课堂中,学生思维状态被轻视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为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教师的思维活动代替。课堂上教师重视思维结果,忽视思维过程;或是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断然占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未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或是教师的提问虽然引起了学生的思维,但学生的思维展现往往是歪的、错的,教师没有抓住错机去推行鼓励学生自我纠错或发动学生寻错、议错、改错的举措,而以教师“
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这样的课堂两极追问,常常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叩问与质疑,被认为是简单的对答,是一种毫无价值的师生对话形式。最近,读了陈大伟教授《对争鸣的回应》(简称“回应”)的博文,让笔者对当前语文教学有了一种不同的思考。  【案例回放】陈大伟《三顾茅庐》教学片段  师:我们来看看有关诸葛亮睡觉的文字(课件展示:“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
在平常教学中,经常听到些教师埋怨课本某部分内容编写得太难、难以执行、教后学生不易理解等。但埋怨归埋怨,尽管课本中某些内容的编写“不合心意”,他们仍然按着课本的顺序、内容去教学,从不敢去变通课本。依然“照书请客”,绝对虔诚的课本执行者。  叶老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然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却不是用教材当“例子”,当“凭借”,而是过多地分析、讲解、灌输,硬生生把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语文课,搞成沉闷、单
2014年4月17-18日,浙江省丽水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暨送教活动、首期丽水市教研员工作室结业典礼在碧湖中学和碧湖二小举行。来自我市教研员工作室全体成员、相关学科教师等近60多人参加。浙师大王章明教授莅临指导。  本次送教活动内容丰富,共设有6节片段课、2节试讲、4节说课,11位老师在会上作经验交流。本次活动旨在大力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研究教师,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体育教研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从小就很聪明。郭沫若小的时候,有一天和几个小伙伴到私塾的后院去偷桃子吃。老师发现后,十分气愤,想严惩一下这些顽童,于是便让他们几个来对对联,谁能对出,就可以免除惩罚,否则就要受惩罚。  老师出的上联是: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几个小伙伴看了上联,个个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对答。郭沫若稍加思索,马上答道: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
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晴  老师发了通知,说星期五开家长会。  没错,是家长会—就是老师疯狂批评学习不好的学生,然后家长回家把孩子臭骂一顿的恐怖事件!  完了!我在数学课上说话,语文成绩不好,英语作业没完成……天哪!我以前还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缺点!怎么办?怎么办?  英语老师说开家长会时,要将没写作业的同学的“光荣事迹”告诉那些同学的家长。如果那天英语老师不来就好了,可英语老师怎么能说不来
自我介绍  小名:典典。一个爱笑的阳光男孩。爱阅读的同学,希望你们能喜欢我。  最爱的美食:辣椒炒肉、牛排、糖油粑粑。  最开心的事:看电影、打篮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骑单车、下象棋、看书。  最大的愿望: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健康、快乐、幸福、美满。  最骄傲的事:已经在《小猕猴学习画刊》《语文报》《长沙晚报》《小学生导刊》《小溪流》等20多家报刊发表了作品。
前年庄阿姨出差去广州,带回两棵米兰,送给我们家一棵。当时,我看到这棵不起眼的小苗苗,枝单叶薄,心想:有什么好看的!大老远带回来干吗!  可是,现在我家的米兰却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那才好看呢!  你看,它枝叶茂密,远看像大型盆景中的一棵劲松。近看,它的主干已经长到二尺多了,分出了数不清的枝杈。米兰叶子的形状,跟公园里种植的冬青差不多,近似椭圆形,中间还有一道不深不浅的小沟。这些叶子有的肥厚
作者:(挪威)托尔边·埃格纳  译者:叶君健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杜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内容简介: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是挪威当代童话家埃格纳的代表作。豆蔻镇是个童话世界,人们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生活愉快而幸福。美中不足的是。这里还有三个强盗,好吃懒做,不守纪律,不讲卫生,最卑劣的是以偷窃为生。但在他们被逮捕拘留后,镇上的人们像亲人、朋友那样对待他们,使他们受了感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