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美史诗奇幻小说以篇幅宏大、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大、场面壮观为特点,而最为突出的是其背景的刻画异常丰富真实,究其原因是作者用叙事空间拟真化的策略来凸显小说的“真实感”。因此本文以《魔戒》和《冰与火之歌》为视角,着眼于英美史诗奇幻小说中空间叙事自身呈现的特点,来探究这一独特的奇幻文类是如何利用叙事空间来建构文本的真实性的。
[关键词]史诗奇幻小说 叙事空间 拟真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069-01
史诗奇幻小说作为奇幻小说中极为特殊的一种文类,它兼有史诗和奇幻的特征。这种以架空世界(即“第二世界”)为背景的独特的奇幻文类又把英美奇幻文学的发展推到了一个“黄金时期”。英国作家托尔金的《魔戒》被誉为现代正统奇幻文学奠基之作,更是英国史诗奇幻小说经典之作。而当代著名作家乔治·R·R·马丁的史诗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被当之无愧地誉为美国当代奇幻文学的扛鼎之作。
英美史诗奇幻小说的虚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虚构,而是一个逻辑缜密的统一整体,有着逼人的真实感,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一文类的空间叙事的突出特征:拟真性所致。
一、叙事空间的统一整体感
史诗奇幻小说的风格严肃,全书格局庞大,通常由多卷组成。无论是《魔戒》(3卷)还是《冰与火之歌》(计划7卷,2卷未完),虽鸿篇巨制,但结构却严谨完整。这类文本常推翻以时间的线性叙事和因果逻辑为主的叙事常规,以实体空间为线索,把碎片化的局部空间和整体性空间的统一于文本叙事结构之上。通过叙事空间分节点的不断转换,形成独特的流动轨迹,进而汇总成一条或数条线索,构造出文本的叙事结构。
《魔戒》的作者托尔金,用高度缜密笔触营造了一个恢宏而又真实的“中土”,为人类、迈雅、霍比特人、精灵、矮人、兽人和树人这些不同种族在“中土”世界上安了个家,同时又以魔戒的护送和销毁为核心,让各种族一起参与其中,多条线索齐头并进,将小说全面展开。小说并没有因多条线索的频繁切换而显得支离破碎,相反却环环相扣、甚有整体感,这完全是因为作者在构架整个叙事结构时依据叙事空间的变化而进行安排布局。这一点从《魔戒》的大多数章节以地志空间命名标题的特点上可以得到印证。“空间”在《冰与火之歌》的叙事结构中起到的作用更为明显。马丁以“维斯特洛大陆”为主框架展开整个故事,小说主要叙述了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和魔法对抗,分铁王宝座、北境长城、龙之女王三条主线进行,其中还包含诸多枝节情节。文本利用叙事空间实体的变换,不断引入大量的人物和情节,但其着眼点始终没有离开“维斯特洛大陆”。在这片虚构的大陆上,作者用极细腻缜密的描写勾勒出大量的虚构地理,把这些零散的局部空间整合成一个严谨统一的体系,即“维斯特洛大陆”体系。
在这两系列作品中,局部空间并非杂乱无章,其混乱和断裂的空间叙事下却隐含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空间体系。相对于时间叙事,史诗奇幻小说中的空间叙事功能要强大得多,它可以成为构架文本叙事结构一种主要策略,这正是史诗奇幻小说篇幅宏大而不散的魅力所在。
二、叙事空间的历时投射性
《魔戒》和《冰与火之歌》都是复杂而精密的史诗奇幻著作,它们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史诗。作者巧妙地利用空间的叙事功能,为大量虚构的叙事空间赋予深厚的历史根基,而文本中的空间性叙事实际上成为了历史上某些地志空间的投射。
托尔金的“中土世界”仿佛让人置身于一段真实的历史之中。在《魔戒》中,作者为小说的人物编制了家谱、语言和历法,而最为突出的是为其绘制了详尽的中土地图。托尔金笔下的“霞尔”正是他儿时的英格兰乡村,他曾多次谈道:“霞尔就是基于英格兰乡村”,而《魔戒》与英国中西部之间有着不可磨灭的渊源。相对于宁静的霞尔,半兽人大军正整日整夜冶炼着兵器,魔多整装待发的盛况好似工业革命,这一幕幕仿佛英国历史的再现。
为了凸显这类小说的严肃与真实,避免其奇幻色彩掩盖了“史诗性”,哪怕是对于“魔法”的运用也是适可而止,文本极少出现荒谬、不合逻辑的情节,其宗旨就是为作品赋予更多的真实感,力求达到拟真的效果。而这份真实感和可靠性更多地依赖于叙事空间的历史性投射。
在《冰与火之歌》中,空间性叙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其拟真性特征。被划分为七大王国的维斯特洛大陆与经历七国时代的古代英国大陆极为相似,君临在维斯特洛大陆的位置与伦敦在英格兰的位置是基本一致的,而文本中的北境长城实际上是哈德良长城的缩影,这个绝境长城以外的野人正映射着罗马当年抵御的北方的盖尔人。
所以从叙事学空间理论来解读《魔戒》和《冰与火之歌》空间叙事的拟真性,实际上正是对英美史诗奇幻这一文类的空间叙事的真实性的探讨。无论是托尔金还是马丁,要想让读者充分相信这个庞大虚构的“第二世界”的真实存在,势必要借助空间叙事的拟真性来发挥其“真实性”特征。
【参考文献】
[1]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著.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2]J.R.R.托尔金(著),朱学恒(译).魔戒.译林出版社,2013年1月1日,第1版.
[3]乔治·R·R·马丁(著),谭光磊,屈畅(译).冰与火之歌.重庆出版社,2013年1月1日,第1版.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史诗奇幻小说 叙事空间 拟真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069-01
史诗奇幻小说作为奇幻小说中极为特殊的一种文类,它兼有史诗和奇幻的特征。这种以架空世界(即“第二世界”)为背景的独特的奇幻文类又把英美奇幻文学的发展推到了一个“黄金时期”。英国作家托尔金的《魔戒》被誉为现代正统奇幻文学奠基之作,更是英国史诗奇幻小说经典之作。而当代著名作家乔治·R·R·马丁的史诗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被当之无愧地誉为美国当代奇幻文学的扛鼎之作。
英美史诗奇幻小说的虚构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虚构,而是一个逻辑缜密的统一整体,有着逼人的真实感,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一文类的空间叙事的突出特征:拟真性所致。
一、叙事空间的统一整体感
史诗奇幻小说的风格严肃,全书格局庞大,通常由多卷组成。无论是《魔戒》(3卷)还是《冰与火之歌》(计划7卷,2卷未完),虽鸿篇巨制,但结构却严谨完整。这类文本常推翻以时间的线性叙事和因果逻辑为主的叙事常规,以实体空间为线索,把碎片化的局部空间和整体性空间的统一于文本叙事结构之上。通过叙事空间分节点的不断转换,形成独特的流动轨迹,进而汇总成一条或数条线索,构造出文本的叙事结构。
《魔戒》的作者托尔金,用高度缜密笔触营造了一个恢宏而又真实的“中土”,为人类、迈雅、霍比特人、精灵、矮人、兽人和树人这些不同种族在“中土”世界上安了个家,同时又以魔戒的护送和销毁为核心,让各种族一起参与其中,多条线索齐头并进,将小说全面展开。小说并没有因多条线索的频繁切换而显得支离破碎,相反却环环相扣、甚有整体感,这完全是因为作者在构架整个叙事结构时依据叙事空间的变化而进行安排布局。这一点从《魔戒》的大多数章节以地志空间命名标题的特点上可以得到印证。“空间”在《冰与火之歌》的叙事结构中起到的作用更为明显。马丁以“维斯特洛大陆”为主框架展开整个故事,小说主要叙述了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和魔法对抗,分铁王宝座、北境长城、龙之女王三条主线进行,其中还包含诸多枝节情节。文本利用叙事空间实体的变换,不断引入大量的人物和情节,但其着眼点始终没有离开“维斯特洛大陆”。在这片虚构的大陆上,作者用极细腻缜密的描写勾勒出大量的虚构地理,把这些零散的局部空间整合成一个严谨统一的体系,即“维斯特洛大陆”体系。
在这两系列作品中,局部空间并非杂乱无章,其混乱和断裂的空间叙事下却隐含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空间体系。相对于时间叙事,史诗奇幻小说中的空间叙事功能要强大得多,它可以成为构架文本叙事结构一种主要策略,这正是史诗奇幻小说篇幅宏大而不散的魅力所在。
二、叙事空间的历时投射性
《魔戒》和《冰与火之歌》都是复杂而精密的史诗奇幻著作,它们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史诗。作者巧妙地利用空间的叙事功能,为大量虚构的叙事空间赋予深厚的历史根基,而文本中的空间性叙事实际上成为了历史上某些地志空间的投射。
托尔金的“中土世界”仿佛让人置身于一段真实的历史之中。在《魔戒》中,作者为小说的人物编制了家谱、语言和历法,而最为突出的是为其绘制了详尽的中土地图。托尔金笔下的“霞尔”正是他儿时的英格兰乡村,他曾多次谈道:“霞尔就是基于英格兰乡村”,而《魔戒》与英国中西部之间有着不可磨灭的渊源。相对于宁静的霞尔,半兽人大军正整日整夜冶炼着兵器,魔多整装待发的盛况好似工业革命,这一幕幕仿佛英国历史的再现。
为了凸显这类小说的严肃与真实,避免其奇幻色彩掩盖了“史诗性”,哪怕是对于“魔法”的运用也是适可而止,文本极少出现荒谬、不合逻辑的情节,其宗旨就是为作品赋予更多的真实感,力求达到拟真的效果。而这份真实感和可靠性更多地依赖于叙事空间的历史性投射。
在《冰与火之歌》中,空间性叙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其拟真性特征。被划分为七大王国的维斯特洛大陆与经历七国时代的古代英国大陆极为相似,君临在维斯特洛大陆的位置与伦敦在英格兰的位置是基本一致的,而文本中的北境长城实际上是哈德良长城的缩影,这个绝境长城以外的野人正映射着罗马当年抵御的北方的盖尔人。
所以从叙事学空间理论来解读《魔戒》和《冰与火之歌》空间叙事的拟真性,实际上正是对英美史诗奇幻这一文类的空间叙事的真实性的探讨。无论是托尔金还是马丁,要想让读者充分相信这个庞大虚构的“第二世界”的真实存在,势必要借助空间叙事的拟真性来发挥其“真实性”特征。
【参考文献】
[1]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著.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2]J.R.R.托尔金(著),朱学恒(译).魔戒.译林出版社,2013年1月1日,第1版.
[3]乔治·R·R·马丁(著),谭光磊,屈畅(译).冰与火之歌.重庆出版社,2013年1月1日,第1版.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