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咫画幅天地宽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23y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家简介
  檀东铿 当代著名花鸟画家,1943年4月生于福建福州,祖籍永泰。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曾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师大美术学院院长、硕士点学术带头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省陶行知画院院长、福州市美协副主席、省文联委员、省政协委员、国家教育部高校本科评估专家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擅长中国画花鸟、山水,尤精于工笔花鸟画,长期授业于著名花鸟画大师郑乃珖先生。多件作品被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外交部钓鱼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台湾国父纪念馆等收藏。并被全国7所大专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多个艺术团体聘为艺术顾问。
  檀东铿的作品既端严精微又气度开张,给人宽博之感。他作品以工笔花鸟为主,却能兼工写意和山水。从他的画作中,我们看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看到作者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创作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功力。
  数十年前,檀东铿是我的邻居,上世纪60年代初他开始学习中国画,那时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都画,后来逐渐转而主攻工笔鸟画。
  他对画很着迷,学习很用功,笔不离手又肯动脑筋,且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而进步很快。尤其是近年来,画作日趋成熟精到,观之,真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
  檀东铿的作品既端严精微又气度开张,给人宽博之感。他的每幅作品都画得很精美,从造型的概括取舍,到用线用色都十分讲究,但是却不拘谨;形体丰秀大方,线条消劲圆隽;放得开,收得住,色彩统一协调又有统一中的小变化。像他的牡丹、芙蓉,花朵都画得硕大、丰满,占据了画面很大的位置,显得轻盈厚实,毫无空薄之感。他的几十幅作品,每一幅都有一种基调,既保持了一幅画色彩的协调,又拉开了画幅与画幅间的距离。
  檀东铿的作品,在突出画面主体时,注意到主体和环境的联系,注意到借物言情,他努力把对象表现得有活力,有诗情画意。因而他的作品给人许多画外的遐想,给人余韵无穷的感觉。从他的画作中,我们看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看到作者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创作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功力。
  出画集,办画展,画作一多,往往难以避免雷同,要克服这点,就要注意收集素材,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就要注意不同的立意取材,就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檀东铿注意到了这些。他的作品直接来自于生活,像杜鹃、马蹄莲、芙蓉等,无一不是来自于写生稿本。正因为来自于生活,所以像木芙蓉之类的花,他画得绝不同于画本,而是画出了自家的风格,且显得风姿绰约、体态万端。
  他平时学习勤奋,空余的时间抓得很紧。他注意向传统、向前人和当代的书画家吸取营养,学习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他作品中以工笔花鸟为主,却能兼工写意和山水,他注意到了工与写、双勾与没骨、白描与重彩等多样花鸟画表现手法的结合运用,且结合得十分自然。此外,为了拉开画作的距离,他还注意到构图的变化。他的扇面作品,有的画材满纸,枝繁叶茂;有的画面空灵,仅幽花数朵。但不论是繁是简,他的构图都处理得跌宕多变,奇正相生。画材多的画,密而通灵,风姿依然秀美;画材少的画,少而不空,空白处皆成画境。古人云:行成于思。一幅画要画好,笔墨的基本功是需要的,但还要有灵感,要善于用脑筋去思考,有了创作的灵感,三思而后行,才会把作品画得更有深度,更有感染力。
  檀东铿说,绘画重在表现自己的情思,重在立意,而不在于手法上的标新立异,只要立意确定后,为了突出主题,表现画作的意境,什么手法,不论新的、传统的他都用。正因为他在创作中强调了言情,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境界,因而他的作品自然渗透了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因而也就显得不同凡响。
  檀东铿年轻时是念中文专业的,他对诗歌散文尤为嗜好,也写得一手好诗文。这些文学修养赋予他作品较多的内涵,再加上他对书法的素养,使他的这些作品情调优雅,具有浓厚的书卷气。
其他文献
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的漈下村,是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的祖籍地。一条清澈的溪流把村庄一分为二,村里遍布黄墙黑瓦、廊桥、水车、祠堂、庙宇、石头垒成的水圳和卵石铺就的小巷、沟渠,有着江南水乡的恬淡。  漈下村得名于由附近文笔峰上奔流而下的龙漈瀑布,涧水流经古村,村民沿溪而居。站在高处远眺,整个古村落四面环山,双溪夹流,美不胜收。绕村而过的漈川溪清澈透底,村民往溪里放养了许多鲤鱼,并沿溪建了一条栈道
期刊
发源于闽浙边界深山腹地的西浦溪与犀溪从西面与北面奔袭而来,在这里交融汇聚。巨大的水流碰撞声震动天庭,于是“喝令三山五岳开道”,在这层峦叠嶂的山地中闪出一道峡谷,亮出一块盆地。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为避战乱从浙江会稽(今绍兴)一路南迁至寿宁犀溪的缪录,其后裔见此青山秀水之地,便逐渐移居于此,因村庄坐落溪水之西,故取名“西浦”。  福建寿宁县犀溪镇西浦村距浙江泰顺县城仅十几公里,闽浙边界崇山
期刊
《汉语大词典》(下简称《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时语文工具书,该书收词时源流并重,古今兼收,不失为一部最具权威性的语文工具书。《大词典》释词时十分重视探求其源头,力求使词条下每一义项所引首条例证为始见书证。所以,《大词典》与其他同类辞书相比,其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但是,《大词典》的编纂工作是一项极其浩繁的工程,编纂过程中限于多方原因(如现在很多出土文献当时未见),所以难免会有疏漏之处。《大词典》在书
期刊
周宁的浦源村是古老的,浦源村那条鲤鱼溪也是古老的。古老的土地总会拥有秘密,这秘密便像深埋在土中的种子,在岁月的春秋里生长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一溪鲤鱼与一个家族和谐相处800年,这个古村展现出的文化,其价值取向是崇高的——生命都是平等的、自由的、快乐的,具有着同等的尊严。  渊源:神仙化身增添神话色彩  周宁县城往西5公里的浦源镇浦源村,村里住着的800多户人家,是800年前从河南荥阳迁徙而来的郑氏后
期刊
嵩口古民居星罗棋布,深藏在山涧河边,一座座各具特色,富有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其大院厅堂、回廊通道、屋宇飞檐、窗棂门楣,础石梁柱处处尽是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雕工细腻,纹络明朗清晰,画面清新明快,被誉为“民间古民居博物馆”。穿行其间,无不让人感受到昔时工匠艺人的智慧、前辈为人处世的理念、耕读持家的思想……  大樟溪从重峦叠嶂的大山深处飘然而来,孕育了钟灵毓秀的嵩口古镇。嵩口位于福建福州市永泰县西南
期刊
青砖琉瓦,雕梁画栋,有进有厅,气派非凡——明清时代中原地区屡见的豪华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然而,有一个地方依然存留了近200栋,它便是福建邵武的千年文化古镇——和平。  和平,位于闽北重镇邵武南部,古称“禾坪”,意为地势平坦,盛产粮食,原是一座城堡。这里至今还蜿蜒着西汉时期的旧街,街面上锃亮的青石板和河卵石印证岁月的悠远,被誉为“福建第一街”;这里文风炽盛,从开科取士以来,走出了100多名进士,有
期刊
前连村位于莆田市仙游县盖尾镇,距县城15公里,东靠云顶山,北临木兰溪,风景宜人。该村方圆达2.5平方公里,拥有八百多年历史,人口5000多人,基本上是连姓,是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据史载,南宋隆兴年间(1163~1190年)就有前连地名,形成村落。自此,前连村世代耕读,英才辈出,诗书史家,科甲联芳,人文积淀丰厚。这里曾走出南宋右丞相、镇南大将军连沿公,文韬武略名扬朝野。科场摘桂,坚旗立匾的文亚
期刊
主办: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网 福州大扬影像俱乐部  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网和福州大扬影像俱乐部联合主办的“大扬影像杯”摄影月赛8月赛日前评选揭晓,16幅作品获奖。姜杰的《快乐学习》荣获一等奖,陈建生的《闹春田》、陈庆喜的《齐心协力》获二等奖,孙百川的《伴侣》、林健康的《春耕》、吴荔芳的《看表演》获三等奖,何春生等10位作者获优秀奖。
期刊
9月25日,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海峡摄影时报社、武夷华泰地产公司联合主办的“文化山水·世界武夷”2013网络摄影大赛9月赛评选揭晓。该月共收到参赛作品200余幅,10幅(组)作品入围。其中,黑木头的《天游音符》、丁李青的《星空物语》获优秀奖,各积2分,其余8幅(组)作品各积1分。
期刊
陈志武擅长山水、人物,兼擅花鸟。其山水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努力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交融中,建构属于自己的审美框架。作品不满足于对自然的再现摹仿,更注重意象写心的探求,表现的是大自然在内心精神世界里的意境与气势。  作品传达出一种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新的意趣,是“自我化”和“人格化”的山水,表现出幽静、冷峻、超脱、梦幻的境界,呈现出第二自然的艺术形态,让观者的心灵从纷扰喧闹的现代都市生活中,回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