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家简介
檀东铿 当代著名花鸟画家,1943年4月生于福建福州,祖籍永泰。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曾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师大美术学院院长、硕士点学术带头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省陶行知画院院长、福州市美协副主席、省文联委员、省政协委员、国家教育部高校本科评估专家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擅长中国画花鸟、山水,尤精于工笔花鸟画,长期授业于著名花鸟画大师郑乃珖先生。多件作品被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外交部钓鱼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台湾国父纪念馆等收藏。并被全国7所大专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多个艺术团体聘为艺术顾问。
檀东铿的作品既端严精微又气度开张,给人宽博之感。他作品以工笔花鸟为主,却能兼工写意和山水。从他的画作中,我们看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看到作者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创作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功力。
数十年前,檀东铿是我的邻居,上世纪60年代初他开始学习中国画,那时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都画,后来逐渐转而主攻工笔鸟画。
他对画很着迷,学习很用功,笔不离手又肯动脑筋,且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而进步很快。尤其是近年来,画作日趋成熟精到,观之,真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
檀东铿的作品既端严精微又气度开张,给人宽博之感。他的每幅作品都画得很精美,从造型的概括取舍,到用线用色都十分讲究,但是却不拘谨;形体丰秀大方,线条消劲圆隽;放得开,收得住,色彩统一协调又有统一中的小变化。像他的牡丹、芙蓉,花朵都画得硕大、丰满,占据了画面很大的位置,显得轻盈厚实,毫无空薄之感。他的几十幅作品,每一幅都有一种基调,既保持了一幅画色彩的协调,又拉开了画幅与画幅间的距离。
檀东铿的作品,在突出画面主体时,注意到主体和环境的联系,注意到借物言情,他努力把对象表现得有活力,有诗情画意。因而他的作品给人许多画外的遐想,给人余韵无穷的感觉。从他的画作中,我们看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看到作者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创作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功力。
出画集,办画展,画作一多,往往难以避免雷同,要克服这点,就要注意收集素材,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就要注意不同的立意取材,就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檀东铿注意到了这些。他的作品直接来自于生活,像杜鹃、马蹄莲、芙蓉等,无一不是来自于写生稿本。正因为来自于生活,所以像木芙蓉之类的花,他画得绝不同于画本,而是画出了自家的风格,且显得风姿绰约、体态万端。
他平时学习勤奋,空余的时间抓得很紧。他注意向传统、向前人和当代的书画家吸取营养,学习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他作品中以工笔花鸟为主,却能兼工写意和山水,他注意到了工与写、双勾与没骨、白描与重彩等多样花鸟画表现手法的结合运用,且结合得十分自然。此外,为了拉开画作的距离,他还注意到构图的变化。他的扇面作品,有的画材满纸,枝繁叶茂;有的画面空灵,仅幽花数朵。但不论是繁是简,他的构图都处理得跌宕多变,奇正相生。画材多的画,密而通灵,风姿依然秀美;画材少的画,少而不空,空白处皆成画境。古人云:行成于思。一幅画要画好,笔墨的基本功是需要的,但还要有灵感,要善于用脑筋去思考,有了创作的灵感,三思而后行,才会把作品画得更有深度,更有感染力。
檀东铿说,绘画重在表现自己的情思,重在立意,而不在于手法上的标新立异,只要立意确定后,为了突出主题,表现画作的意境,什么手法,不论新的、传统的他都用。正因为他在创作中强调了言情,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境界,因而他的作品自然渗透了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因而也就显得不同凡响。
檀东铿年轻时是念中文专业的,他对诗歌散文尤为嗜好,也写得一手好诗文。这些文学修养赋予他作品较多的内涵,再加上他对书法的素养,使他的这些作品情调优雅,具有浓厚的书卷气。
檀东铿 当代著名花鸟画家,1943年4月生于福建福州,祖籍永泰。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曾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师大美术学院院长、硕士点学术带头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省陶行知画院院长、福州市美协副主席、省文联委员、省政协委员、国家教育部高校本科评估专家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擅长中国画花鸟、山水,尤精于工笔花鸟画,长期授业于著名花鸟画大师郑乃珖先生。多件作品被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外交部钓鱼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台湾国父纪念馆等收藏。并被全国7所大专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多个艺术团体聘为艺术顾问。
檀东铿的作品既端严精微又气度开张,给人宽博之感。他作品以工笔花鸟为主,却能兼工写意和山水。从他的画作中,我们看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看到作者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创作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功力。
数十年前,檀东铿是我的邻居,上世纪60年代初他开始学习中国画,那时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都画,后来逐渐转而主攻工笔鸟画。
他对画很着迷,学习很用功,笔不离手又肯动脑筋,且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而进步很快。尤其是近年来,画作日趋成熟精到,观之,真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
檀东铿的作品既端严精微又气度开张,给人宽博之感。他的每幅作品都画得很精美,从造型的概括取舍,到用线用色都十分讲究,但是却不拘谨;形体丰秀大方,线条消劲圆隽;放得开,收得住,色彩统一协调又有统一中的小变化。像他的牡丹、芙蓉,花朵都画得硕大、丰满,占据了画面很大的位置,显得轻盈厚实,毫无空薄之感。他的几十幅作品,每一幅都有一种基调,既保持了一幅画色彩的协调,又拉开了画幅与画幅间的距离。
檀东铿的作品,在突出画面主体时,注意到主体和环境的联系,注意到借物言情,他努力把对象表现得有活力,有诗情画意。因而他的作品给人许多画外的遐想,给人余韵无穷的感觉。从他的画作中,我们看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看到作者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创作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功力。
出画集,办画展,画作一多,往往难以避免雷同,要克服这点,就要注意收集素材,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就要注意不同的立意取材,就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檀东铿注意到了这些。他的作品直接来自于生活,像杜鹃、马蹄莲、芙蓉等,无一不是来自于写生稿本。正因为来自于生活,所以像木芙蓉之类的花,他画得绝不同于画本,而是画出了自家的风格,且显得风姿绰约、体态万端。
他平时学习勤奋,空余的时间抓得很紧。他注意向传统、向前人和当代的书画家吸取营养,学习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他作品中以工笔花鸟为主,却能兼工写意和山水,他注意到了工与写、双勾与没骨、白描与重彩等多样花鸟画表现手法的结合运用,且结合得十分自然。此外,为了拉开画作的距离,他还注意到构图的变化。他的扇面作品,有的画材满纸,枝繁叶茂;有的画面空灵,仅幽花数朵。但不论是繁是简,他的构图都处理得跌宕多变,奇正相生。画材多的画,密而通灵,风姿依然秀美;画材少的画,少而不空,空白处皆成画境。古人云:行成于思。一幅画要画好,笔墨的基本功是需要的,但还要有灵感,要善于用脑筋去思考,有了创作的灵感,三思而后行,才会把作品画得更有深度,更有感染力。
檀东铿说,绘画重在表现自己的情思,重在立意,而不在于手法上的标新立异,只要立意确定后,为了突出主题,表现画作的意境,什么手法,不论新的、传统的他都用。正因为他在创作中强调了言情,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境界,因而他的作品自然渗透了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因而也就显得不同凡响。
檀东铿年轻时是念中文专业的,他对诗歌散文尤为嗜好,也写得一手好诗文。这些文学修养赋予他作品较多的内涵,再加上他对书法的素养,使他的这些作品情调优雅,具有浓厚的书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