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新沂考察纪行

来源 :钟山风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da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 年暑期,我正在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读博,受业师邹逸麟先生委托,参与浙江大学陈桥驿先生一个项目,去山东搜集运河相关资料,同时作为《彭城晚报》特约记者,在该报开辟《踏访京杭大运河》专栏,发表路上考察见闻.8月初,我从北京一路南下,沿途经沧州、临清、聊城、德州、济宁,顺带把江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等地一路跑下来,收获颇多,所见所闻所思除了在专栏发了34篇报道外,2014年又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阅读运河》一书.本文重点介绍当时在邳州及新沂的收获.
其他文献
我跟《江西教育》的联系已有25年了。我是1985年参加工作的,大学学的是历史学专业,对世界现代史颇有兴趣,大学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还被《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作为优秀毕业论文发表,这更坚定了自己毕业后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的意愿。没想到,毕业后我却被分配到了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当时,我多次找过领导,希望能进政教系教历史,但领导说不能改了。于是,我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搞起教育来了。说实在的,开始很长一
对于红河哈尼族这一具有深厚丰富的民族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而言,如何充分加工民族文化,包装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旅游产品,来适应旅游行业新的竞争态势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本文目的是挖掘哈尼文化中旅游元素构建独特旅游IP产品,运用全新的开发模式,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哈尼文化。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知名旅游IP案例的IP性质、用发展历程论证旅游IP形成路径的可行性;以及从IP的视角分析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借鉴其成
学位
佳事流芳千古,好书播惠九洲。伴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坚定的步伐,经历了灿烂的阳光,也经历了坎坷的风雨,《江西教育》走过了60个春秋,迎来了她创刊60周年纪念日。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教育报刊中,每逢捧读《江西教育》,闻着油墨的芬芳,我都会倍感亲切和温暖。因为,多年以来,《江西教育》与我一路相伴。  考试制度改革的第一年,我被南昌师范学校录取,1979年底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当时,我
问世宣功六十年,  开明启智此期刊。  修文辑稿春秋事,  焕出辉煌教史篇。  《江西教育》是为江西教育的持续改革和永续发展创立的刊物,同时,也是为辛勤耕耘于赣鄱红色土地上的教育工作者开办的期刊。为教育改革和发展高悬风向标,便成了《江西教育》60年的服务要义;为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点亮心灯,更成了《江西教育》60年的服务要务。60年风云变幻,但《江西教育》始终矢志不移、立行不废。这种涵养静气的修
数字媒体艺术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数字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设计形式,打破了传统艺术设计形式单一、只追求美感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更加寻求差异性,结合
与《江西教育》相逢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刚迈出师范学校大门、初涉教坛的我似蹒跚学步的幼儿,在教育教学天地里摇摇晃晃。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交响乐刚奏响序曲,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教育类报刊难得一见。一天,我在学校教导处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本教育杂志,随手翻了翻,只记得从封面到封底都是黑白的。这就是《江西教育》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两年后深秋的一天下午,学校通知部分教师到小会议室开会。到了会场才得知,
目的 评价利什曼原虫K26序列应用于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鉴定的价值. 方法 收集我国不同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16个分离株和6个国际参照株,培养后收集前鞭毛体,提取DNA,扩增K26
自从1953年在《教育工作》(《江西教育》的前身)发表处女作以后,我便跟她结下了不解的情缘。1954年春,我正式调入杂志社工作,开始了我与《江西教育》一生的情缘。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南昌师范求学时,经常和几位爱好写作的同学,将身边发生的事情写成稿件,然后向报刊社投寄。17岁那年,我写的一篇小通讯《做斯大林的好学生》发表在《教育工作》1953年第3期上。当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这是我的处女
屈指算来,我与《江西教育》结缘已有30年之久。上世纪80年代初,《江西教育》发表了一篇由我执笔、集体署名的有关学校电化教学的经验文章,这也是我在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的处女作。此后,我便对《江西教育》多了一份亲切感,30年来,她始终是我的良师益友。课堂教学中创新的火花,班主任、少先队工作的设计,学校管理的方略,教研工作的策划,很多思路和方法都得益于阅读《江西教育》后的启发和感悟。  1990年,我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