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的主体,其专业发展的情况已经成为制约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教学学术的视角,分析其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进而探讨教学学术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教学学术
自高校扩招以来,许多高校都在大面积充实教师队伍,引进大量初出校门的青年教师,根据教育部的统计,目前高校教师队伍30岁及以下年龄段教师比重占28.4%,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重达到68%,超过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2/3,[1]形成了高校“青年教师峰值”。随着高校青年教师“量的增长”,其“质的提升”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高校教师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的主体和未来,提升其专业发展的水平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涵义非常丰富的概念,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理解实际上接近于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是将教师专业发展视为教师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的提升。第二类理解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在关注教师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和争取资源与权利的分配的同时,更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关注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专业精神、知识、技能。教师专业发展一般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的主动提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2]由此,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理解为高校青年教师在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有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课题和科学、学术研究,最终实现专业自主,更好地服务社会而进行的促进自身的教育理念、服务精神、教育机智、科研内在能力等自我认知结构的完善、提高和成熟的各种独立、合作、正式及非正式的活动。[3]
二、教学学术:实现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
教学学术是美国教育家厄内斯特·博耶通过对大学重学术研究而轻教学这一现象的反思首次提出的。在《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一书中,他认为有关学术的内涵应该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即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学术。在博耶看来,“学术意味着通过研究来发现新的知识,学术还意味着通过课程的发展来综合知识,还有一种应用知识的学术,即发现一定的方法去把知识和当代的问题联系起来,还有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4]这就意味着,大学教学是一种学术性事业,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要具有传播知识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知识,自身也获得创造性的发展。[5]从教学学术的视角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提升其教学学术水平的过程。因此,教学学术不仅丰富了传统学术的内涵,而且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念。
受传统学术观念的影响,高校现行的教师业绩评价体系,相对于教学效果,更加侧重科研成果。这致使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把精力更多地投放于科研上,而对教学关注较少,忽视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学术思想的引入,可以更新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观念”,提升教学工作的地位,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学责任意识,自觉加强教学学术研究,提高教学学术水平,最终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
教学学术视角下的教学要求青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研究,注重教学过程的研究性,教学成果的创新性和公开性,以及教学实践的反思性。这在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专业自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青年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打下了更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有利于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教学学术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对自己专业追求的执著性,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和探究的情感,而且要有为发现和传播高深知识而贡献毕生精力的信念。而且,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强调教师群体的评价和交流,这样教师容易唤醒自己的职业意识,激发教学专业发展的内部动机,进而提升专业精神。教学学术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教学学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学和课程的把握与研究能力,精湛的讲授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能力,还要有对教学实践的深入及创造性的反思能力。这些方面正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本身的要求和体现。
(四)有助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指教师的培训和教育过程,这是培养教学学术型大学教师必不可少的途径。然而,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专业化人员为青年教师提供作为大学教师所需的培训和支持。教学学术思想提出大学教师应富有教育知识、充满问题意识、能展现教学机制并进行有效交往,这就意味着教学学术呼吁高校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教师教育工作,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因此,教学学术的研究,对完善大学教师的培训体系、加强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条件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
三、提升教学学术水平,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贯穿着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其成长要经历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6]才能逐步成长为一名教学学术型教师,这就需要长时间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二是作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大环境的学校。因此,如何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需围绕这两个因素来进行探讨。
(一)教师自身:立足自主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实现是指高校青年教师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反思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模式。[7]要实现自主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就需要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研究中提升能力。
1.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
高校青年教师要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关键是理解教学学术及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高校青年教师对大学教学学术性的认识程度,对发展教学学术所持的态度,会带入他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并左右其教学学术发展。也就是说,青年教师对教学学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致力于提升教学学术水平。因此,高校青年教师要成为教学学术型教师也必须认识与重视教学学术。首先,需要意识到教学具有学术性,从学术的内涵和大学教学的特点去认识大学教学的学术性,懂得大学教学是大学教师学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了教学学术的价值。只有当高校青年教师对教学学术接受和赞同时,他们才会致力于提升教学学术水平。其次,教师要认识到教学学术发展是其专业发展的关键,要成为一个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其教学学术的发展也必须是出色的,只有这样才能转变以往高校青年教师不研究教学、不重视教学的观念,把教学学术看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2.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考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8]教学反思对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尤为重要。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长期持久的过程,其自我完善离不开终身不息的自省、自责、自励、自强。青年教师的反思包括很多方面,最为重要的是教育教学反思,即对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评价、反馈与调节。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写反思日记;二是观摩教学;三是讨论教学;四是开展行动研究。
3.在教学研究中提升能力
教学研究是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教学研究的过程是促进青年教师成为教学学术性教师的过程。这是因为在教学研究过程中,青年教师需要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以研究者的精神探究教学的性质,理解和应对教学情境,应用教学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改造和扩展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教学思想。因此,要开展教学研究,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亲身上课的体验、观摩其他教师上课、阅读教育理论书籍等形式,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彼此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使青年教师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从而对教学学术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青年教师参与合作研究与交流的形式多样,既可以与学科或教育领域的专家共同设计教学、研究教学与改进教学,又可以通过调研,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各院系内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探讨和交流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思想和经验的提升。
(二)学校层面: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
学校作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对其专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才能为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1.强化教学培训
尽管高校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接受了短暂的教学入岗培训,但由于时间短、培训指导、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力或不合理等种种原因,效果不大,或流于形式。因此,青年教师入职后的一段时间内强化教学培训尤为重要。青年教师在职教学培训的目的在于促使他们尽快了解教师职业的各种职能和规范,体验到教师与学生在身份、职位、职责上的区别,促进他们从学生转变为教师。教学培训的内容着重帮助他们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熟悉和把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教学要求及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教会他们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能力,其培训形式应多样化,包括讲座、教学研讨、教学指导、教学观摩等。[9]
2.注重教学团队建设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对其中六大举措之一“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解读是:“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因此,学校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让青年教师融入教学团队,可以产生“火炉效应”,即团队的协作、良好的学术氛围、前沿课题研究,这些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旺火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可以得到快速提升。而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是构建教师合作文化。教师文化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高校而言,比制度更为重要的也许是文化建设,当学校形成一种以教师之间的合作为核心的文化时,学校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导便会融入青年教师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自然组成部分。
3.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强调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评价激发教师的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制定发展目标,充分调动教师持续学习、主动提高的积极性,并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促进教师发展,进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的一种评价制度。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科研上还处于摸索状态,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于学校统一标准的各类奖励措施,他们处于弱势,缺乏竞争力。而发展性评价强调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根据青年教师个体差异和专业差异,设计和制定不同的评价目标,从而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现状[N].中国教育报,2004-09-01.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3][6]蒋赟.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探析[J].文教资料,2008,(12).
[4]欧内斯特·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8.
[5]时伟.大学教学的学术性及其强化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5):72.
[7]吕天.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8]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40):56-60.
[9]姚利民,綦珊珊.大学教师成为教学学术型教师之路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6,(5).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教学学术理论指导下提升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为10QN29)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教学学术
自高校扩招以来,许多高校都在大面积充实教师队伍,引进大量初出校门的青年教师,根据教育部的统计,目前高校教师队伍30岁及以下年龄段教师比重占28.4%,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重达到68%,超过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2/3,[1]形成了高校“青年教师峰值”。随着高校青年教师“量的增长”,其“质的提升”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高校教师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的主体和未来,提升其专业发展的水平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涵义非常丰富的概念,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理解实际上接近于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是将教师专业发展视为教师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的提升。第二类理解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在关注教师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和争取资源与权利的分配的同时,更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关注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专业精神、知识、技能。教师专业发展一般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的主动提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2]由此,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理解为高校青年教师在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有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课题和科学、学术研究,最终实现专业自主,更好地服务社会而进行的促进自身的教育理念、服务精神、教育机智、科研内在能力等自我认知结构的完善、提高和成熟的各种独立、合作、正式及非正式的活动。[3]
二、教学学术:实现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
教学学术是美国教育家厄内斯特·博耶通过对大学重学术研究而轻教学这一现象的反思首次提出的。在《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一书中,他认为有关学术的内涵应该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即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学术。在博耶看来,“学术意味着通过研究来发现新的知识,学术还意味着通过课程的发展来综合知识,还有一种应用知识的学术,即发现一定的方法去把知识和当代的问题联系起来,还有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4]这就意味着,大学教学是一种学术性事业,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要具有传播知识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知识,自身也获得创造性的发展。[5]从教学学术的视角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提升其教学学术水平的过程。因此,教学学术不仅丰富了传统学术的内涵,而且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念。
受传统学术观念的影响,高校现行的教师业绩评价体系,相对于教学效果,更加侧重科研成果。这致使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把精力更多地投放于科研上,而对教学关注较少,忽视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学术思想的引入,可以更新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观念”,提升教学工作的地位,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学责任意识,自觉加强教学学术研究,提高教学学术水平,最终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
教学学术视角下的教学要求青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研究,注重教学过程的研究性,教学成果的创新性和公开性,以及教学实践的反思性。这在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专业自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青年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打下了更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有利于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教学学术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对自己专业追求的执著性,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和探究的情感,而且要有为发现和传播高深知识而贡献毕生精力的信念。而且,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强调教师群体的评价和交流,这样教师容易唤醒自己的职业意识,激发教学专业发展的内部动机,进而提升专业精神。教学学术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教学学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学和课程的把握与研究能力,精湛的讲授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能力,还要有对教学实践的深入及创造性的反思能力。这些方面正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本身的要求和体现。
(四)有助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指教师的培训和教育过程,这是培养教学学术型大学教师必不可少的途径。然而,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专业化人员为青年教师提供作为大学教师所需的培训和支持。教学学术思想提出大学教师应富有教育知识、充满问题意识、能展现教学机制并进行有效交往,这就意味着教学学术呼吁高校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教师教育工作,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因此,教学学术的研究,对完善大学教师的培训体系、加强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条件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
三、提升教学学术水平,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贯穿着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其成长要经历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6]才能逐步成长为一名教学学术型教师,这就需要长时间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二是作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大环境的学校。因此,如何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需围绕这两个因素来进行探讨。
(一)教师自身:立足自主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实现是指高校青年教师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反思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模式。[7]要实现自主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就需要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研究中提升能力。
1.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
高校青年教师要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关键是理解教学学术及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高校青年教师对大学教学学术性的认识程度,对发展教学学术所持的态度,会带入他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并左右其教学学术发展。也就是说,青年教师对教学学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致力于提升教学学术水平。因此,高校青年教师要成为教学学术型教师也必须认识与重视教学学术。首先,需要意识到教学具有学术性,从学术的内涵和大学教学的特点去认识大学教学的学术性,懂得大学教学是大学教师学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了教学学术的价值。只有当高校青年教师对教学学术接受和赞同时,他们才会致力于提升教学学术水平。其次,教师要认识到教学学术发展是其专业发展的关键,要成为一个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其教学学术的发展也必须是出色的,只有这样才能转变以往高校青年教师不研究教学、不重视教学的观念,把教学学术看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2.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考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8]教学反思对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尤为重要。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长期持久的过程,其自我完善离不开终身不息的自省、自责、自励、自强。青年教师的反思包括很多方面,最为重要的是教育教学反思,即对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评价、反馈与调节。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写反思日记;二是观摩教学;三是讨论教学;四是开展行动研究。
3.在教学研究中提升能力
教学研究是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教学研究的过程是促进青年教师成为教学学术性教师的过程。这是因为在教学研究过程中,青年教师需要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以研究者的精神探究教学的性质,理解和应对教学情境,应用教学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改造和扩展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教学思想。因此,要开展教学研究,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亲身上课的体验、观摩其他教师上课、阅读教育理论书籍等形式,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彼此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使青年教师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从而对教学学术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青年教师参与合作研究与交流的形式多样,既可以与学科或教育领域的专家共同设计教学、研究教学与改进教学,又可以通过调研,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各院系内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探讨和交流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思想和经验的提升。
(二)学校层面: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
学校作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对其专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才能为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1.强化教学培训
尽管高校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接受了短暂的教学入岗培训,但由于时间短、培训指导、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力或不合理等种种原因,效果不大,或流于形式。因此,青年教师入职后的一段时间内强化教学培训尤为重要。青年教师在职教学培训的目的在于促使他们尽快了解教师职业的各种职能和规范,体验到教师与学生在身份、职位、职责上的区别,促进他们从学生转变为教师。教学培训的内容着重帮助他们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熟悉和把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教学要求及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教会他们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能力,其培训形式应多样化,包括讲座、教学研讨、教学指导、教学观摩等。[9]
2.注重教学团队建设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对其中六大举措之一“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解读是:“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因此,学校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让青年教师融入教学团队,可以产生“火炉效应”,即团队的协作、良好的学术氛围、前沿课题研究,这些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旺火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可以得到快速提升。而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是构建教师合作文化。教师文化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高校而言,比制度更为重要的也许是文化建设,当学校形成一种以教师之间的合作为核心的文化时,学校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导便会融入青年教师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自然组成部分。
3.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强调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评价激发教师的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制定发展目标,充分调动教师持续学习、主动提高的积极性,并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促进教师发展,进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的一种评价制度。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科研上还处于摸索状态,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于学校统一标准的各类奖励措施,他们处于弱势,缺乏竞争力。而发展性评价强调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根据青年教师个体差异和专业差异,设计和制定不同的评价目标,从而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现状[N].中国教育报,2004-09-01.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3][6]蒋赟.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探析[J].文教资料,2008,(12).
[4]欧内斯特·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8.
[5]时伟.大学教学的学术性及其强化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5):72.
[7]吕天.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8]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40):56-60.
[9]姚利民,綦珊珊.大学教师成为教学学术型教师之路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6,(5).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教学学术理论指导下提升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为10QN2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