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随着数学课程的改革,生活化已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指通过联系生活实践来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笔者鉴于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要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驱力。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生活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感觉到身边的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情。同时,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 ,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知,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重要要,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我在教学中又开展了“设计你的卧室”数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家具、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电器等。设计好图纸后,再做市场调查,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建材规格、型号、价格等一系列信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但要掌握数学这一工具,而且要学会运用,实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校外实践基地“滨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要求同学们帮工人算出工地上几堆石子的体积,学生兴趣浓厚。活动之前,教师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达成测量相关数据的意见,使下一步的操作、测量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同学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用手中的工具,有的测高和半径,有的测高和周长,有的测高和直径,最后通过计算得到了这几堆石子的体积,通过进一步交流优化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和工人叔叔进行核对时,多数同学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活动后,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一性质,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三角形稳定性这一性质的应用,如房梁、电线杆、自行车等,在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黄东,让数学与生活结伴而行[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裴永宽,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N],天水日报,2007年
3、赵霞,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4、卢立军,联系实际教学生学数学[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随着数学课程的改革,生活化已成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指通过联系生活实践来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笔者鉴于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要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驱力。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生活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感觉到身边的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情。同时,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 ,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知,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重要要,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我在教学中又开展了“设计你的卧室”数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家具、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电器等。设计好图纸后,再做市场调查,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建材规格、型号、价格等一系列信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但要掌握数学这一工具,而且要学会运用,实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校外实践基地“滨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要求同学们帮工人算出工地上几堆石子的体积,学生兴趣浓厚。活动之前,教师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达成测量相关数据的意见,使下一步的操作、测量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同学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用手中的工具,有的测高和半径,有的测高和周长,有的测高和直径,最后通过计算得到了这几堆石子的体积,通过进一步交流优化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和工人叔叔进行核对时,多数同学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活动后,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一性质,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三角形稳定性这一性质的应用,如房梁、电线杆、自行车等,在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黄东,让数学与生活结伴而行[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裴永宽,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N],天水日报,2007年
3、赵霞,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4、卢立军,联系实际教学生学数学[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