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播,这已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文化,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从而实现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更是引起大家广泛的关注.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学习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课本素材,挖掘蕴藏在其中的丰富数学文化资源,渗透数学文化教育呢?
一、利用节前语、图,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节前语、图几乎每一节都有,它是教材编写者精心安排的,或是对本节内容学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或是为学生学习本节新知识提供实际的背景,或是提供问题(包括一些数学名题)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实际教学时,要巧妙利用,充分挖掘节前语、图所蕴涵的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育.
二、利用阅读材料,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文化的魅力
浙教版新教材中阅读材料栏目的数学文化内容和选材丰富多彩.其中有关数学史内容的11篇,有关数学应用和数学游戏素材的各2篇,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研究数学问题的材料3篇.
在平时教学中,结合阅读材料栏目内容,有选择地介绍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中外数学家故事等,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感受数学家的人格魅力.
三、利用课题学习,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新课程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教科书对其没有独立设置章节.课题学习是“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的主要呈现形式.浙教版新教材每册课本安排一个课题学习,一共六篇.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第三学段(七-九年级),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数学在应用方面的广泛性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特征.通过课题学习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中,使学生明白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有利于增进他们运用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可用,数学能用,并由此发展到“我想用数学”、“我会用数学”.
四、利用设计题,展示思维过程和方法
设计题一般为学生设定一个或一系列任务,学生要解决或完成它需要经历一种或几种过程:收集数据、寻找资料、查阅参考文献、观察实际、测量实物、发现模型、绘制图表、进行书面或口头报告,及其他实质性工作,应允许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设计题一般是每册两个或三个.具体内容略.
我们可以看出,设计题有要求学生调查研究(包括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和到商场等实地调查),有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探求数学规律,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测量等.对“设计题”这种作业,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完成后可采取多种形式在班上交流,交流的重点是展示他们在作业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当然,设计题学生如何做,教师怎样指导,我们尚无经验可循,所以一切都靠自己摸索.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学生通过设计题作业,经历数学家研究、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体验、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改变他们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养成了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数学学习一旦使学生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美妙,那么,数学的文化价值也就显露无遗.
五、利用课本例题和作业题渗透数学文化
浙教版教材中设计了大量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素材的例、习题.通过剪纸探究、画图探究、规律探究等例、习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通过图案设计、分式约分、化正、图形的对称、黄金分割等例、习题,使学生形成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 潜移默化进行数学素养和审美素质的熏陶;等等.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这些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的例、习题素材,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数学的文化特征不仅在于它的历史性和美学价值,还在于凝聚在数学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在应用方面的广泛性,它还包括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文化将会真正渗透到教材、进入课堂、融入教学之中,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使学生的人格品性得到教育,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得到提高.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学习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课本素材,挖掘蕴藏在其中的丰富数学文化资源,渗透数学文化教育呢?
一、利用节前语、图,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节前语、图几乎每一节都有,它是教材编写者精心安排的,或是对本节内容学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或是为学生学习本节新知识提供实际的背景,或是提供问题(包括一些数学名题)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实际教学时,要巧妙利用,充分挖掘节前语、图所蕴涵的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育.
二、利用阅读材料,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文化的魅力
浙教版新教材中阅读材料栏目的数学文化内容和选材丰富多彩.其中有关数学史内容的11篇,有关数学应用和数学游戏素材的各2篇,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研究数学问题的材料3篇.
在平时教学中,结合阅读材料栏目内容,有选择地介绍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中外数学家故事等,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感受数学家的人格魅力.
三、利用课题学习,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新课程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教科书对其没有独立设置章节.课题学习是“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的主要呈现形式.浙教版新教材每册课本安排一个课题学习,一共六篇.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第三学段(七-九年级),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数学在应用方面的广泛性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特征.通过课题学习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中,使学生明白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有利于增进他们运用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可用,数学能用,并由此发展到“我想用数学”、“我会用数学”.
四、利用设计题,展示思维过程和方法
设计题一般为学生设定一个或一系列任务,学生要解决或完成它需要经历一种或几种过程:收集数据、寻找资料、查阅参考文献、观察实际、测量实物、发现模型、绘制图表、进行书面或口头报告,及其他实质性工作,应允许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设计题一般是每册两个或三个.具体内容略.
我们可以看出,设计题有要求学生调查研究(包括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和到商场等实地调查),有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探求数学规律,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测量等.对“设计题”这种作业,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完成后可采取多种形式在班上交流,交流的重点是展示他们在作业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当然,设计题学生如何做,教师怎样指导,我们尚无经验可循,所以一切都靠自己摸索.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学生通过设计题作业,经历数学家研究、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体验、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改变他们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养成了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数学学习一旦使学生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美妙,那么,数学的文化价值也就显露无遗.
五、利用课本例题和作业题渗透数学文化
浙教版教材中设计了大量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素材的例、习题.通过剪纸探究、画图探究、规律探究等例、习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通过图案设计、分式约分、化正、图形的对称、黄金分割等例、习题,使学生形成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 潜移默化进行数学素养和审美素质的熏陶;等等.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这些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的例、习题素材,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数学的文化特征不仅在于它的历史性和美学价值,还在于凝聚在数学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在应用方面的广泛性,它还包括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文化将会真正渗透到教材、进入课堂、融入教学之中,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使学生的人格品性得到教育,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