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标里对初中阶段的写作有明确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就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本节课的学习中,老师力求让同学们对记叙文“写景”的方法有明晰的认识,描写的水平有所提高。
这节课里,对记叙文中写景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归纳,给学生建构一个有关写景的小知识体系,是很好的知识整合点;激趣导入,还原课本知识,也是多媒体资源的有效使用。通过本节课学习,引领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导以方法描绘美,对以后记叙文中的写景,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四五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个性张扬,充满活力。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经济状况和家庭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现在的孩子都有旅游、参加各类活动的经历,书籍、电视、电脑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见识,对美景较为熟悉。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欣赏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课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害怕作文,不注意观察,无话可说;写起景来抓不住特征,缺乏层次感,语言不美。其实,孩子们心中见过的美景不少,要他们具体地描述下来,跟别人分享,往往无从着笔。
如何描写心中的美景,学生已具备相关的语言功底和能力,但知识点和方法技巧比较零碎,没有形成体系,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有思维误区和思维障碍,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基础上,对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梳理,目的是让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能用精彩的语句描绘景物,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三.教学目标确定
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发现美、感悟美,提高对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学会描写景物,润色语言的具体方法。
过程与方法:细心观察身边的美景;在经典的诗画中感悟;再从课本中的美文里,自主探究和分析归纳,找到观察景物和润色语言的方法;最后用学到的方法抒写片段,记录心中的美,训练强化,展示成果,品尝成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健康向上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细心观察和润色语言的具体方法,用精彩的语言记录美。
难点:掌握观察描绘的合理顺序和润色语言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创新
1.选择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本节作文课,要带领学生从现实画面中发现美,在经典作品中感悟美,从范文示例中学写美,内容复杂多变。学生又不能走出校门,所以利用媒体资源,选择在多媒体教室里从直观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
2.教学中利用媒体展示画面,创设情境,还原书本的文字知识,用名家经典导之以法,教给学生描绘美的方法技巧;再用媒体形象地演示,突破学生模糊不清的观察顺序问题,最后强化训练,促使学生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自学能力;展示学生作品有利于学生品尝成功,激发学习潜能。
4.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整合”的作用,让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细心观察和润色语言的方法归纳,再用学生现场写作资料进行选择性点评,强化巩固,保证教学意图实现。
六.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诗意导入——寻找美
PPT展示
天津是个美丽的城市,北辰是块神奇的土地……出示画面和诗句,自然过渡:我们的身边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请同学们打开窗扉,一起去寻找美吧。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快速启动学生对身边美景的回忆,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同时也能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审美情趣。估计学生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有效性。]
第二环节:美苑漫步——发现美
展示画面,能唤起学生的回忆,也激发他们的兴趣。
欣赏完老师眼中的美,同学们一定能受到启发,你发现身边的美了吗?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心中美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回答。学生们可能会说出许多的美景美事,教师应该有针对的点评和归纳,今天只讲自然美景。
[设计意图:在多媒体环境下,采取调研方式了解学情,调动学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样组织教学,能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完成发现美的目标]
第三环节:经典启发——感悟美
眼中有画,心中有感,同一个画面,不同的人可能感觉不同;同一个画面,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可能感觉也不同……欣赏经典的画配诗或诗配画,体会诗人画家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们对美的感悟。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还原已有的知识储备,触发学生对美的感悟,引发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有效整合。]
第四环节:范文引路——观赏美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本资源,通过对精彩段落的分析,教给学生润色语言的方法。
(1)出示画面:朱自清《春》中春花图的相关画面,启发学生思考描述。
(2)还原文本,在对比中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具体分析,寻找方法技巧。
(3)总结归纳: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由上到下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图的:①通过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图。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③用虚实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①”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观其形,察其色,嗅其味,听其音。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熟视无睹,没有去注意罢了。“②”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是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③”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依赖于阅读和写作实践,是妙手偶得,也是艺术修养的积淀。 (4)重点指导:Flash视频——摄影镜头的远近推拉
①用心观察,要选好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上各种感官,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等等。
②表达起来要选择准确生动的语句,巧用修辞来润色,可以结合学过的文段。
[设计意图: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更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究问题、建构知识和激励情感的工具。恰当、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思维障碍,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实现静态到动态的呈现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乐学会学。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本相关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再还原文本,对比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寻找方法技巧。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线索,初步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有效整合。]
第五环节:激扬文字——描绘美、展示美
大自然里青山绿水让你流连忘返,蓝天白云会使你心旷神怡,一片片小草树林一个个花鸟虫鱼或曾感染过你。
(1)布置要求:拿起你的笔,用一小段激扬的文字,抒写你心中的美,请注意:你在按什么顺序写;你所描绘的内容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听来的或嗅到触到的;你的句子用什么修辞方法了吗?
(2)现场写作,用美妙精彩的语言抒写心中的美,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3)交流共享,写好的同学请举手,等大部分同学写好后,请同学推荐好的文段,学生放在多媒体实物展台上展示,教师要做好点评,有的地方可让旁边的同学评论或者修改,最后教师给以肯定。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品尝成功,激发学习潜能。指导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分享集体智慧,拓展思维空间。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合理应用多媒体,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就能达到提升课堂效益,打造魅力课堂的目的。]
第六环节:余韵犹存——回味美
美,无处不在,美,无时不有。我们一定要学会用慧眼发现美,用真情去感悟美,再用美妙的语言记下美,让它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课后把今天的片段,扩展成一篇写景的小美文,巩固今天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这一节“同题异构”的记叙文写作指导课,针对“记下心中的美”这个课题,我选取众多“美”点中的美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身边事物发现美、感悟美,再借助教材范文找到描写美景的观察顺序和方法,整个设计应该是思路明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上完这节课首先感觉到时间把握不够合理,前两个环节花去时间较长,后面展示教学效果“交流共享”环节时间不足,感觉到如果45分钟一节作文课难出成效,其次是“范文引路”环节中,对教材挖掘的深度还不够,朱自清的《春》里“春花图”描绘非常经典,引导学生分析大家的写作方法时有点肤浅,不够透彻,第三,好课的本身就应该教给学生好方法,如何用多媒体进行整合,信息技术的整合点是否恰当,教者也不够明确,另外,教师本人的课堂语言不够优美,还有待于提高。
刘文芬,教师,现居安徽合肥。
新课标里对初中阶段的写作有明确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就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本节课的学习中,老师力求让同学们对记叙文“写景”的方法有明晰的认识,描写的水平有所提高。
这节课里,对记叙文中写景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归纳,给学生建构一个有关写景的小知识体系,是很好的知识整合点;激趣导入,还原课本知识,也是多媒体资源的有效使用。通过本节课学习,引领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导以方法描绘美,对以后记叙文中的写景,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四五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个性张扬,充满活力。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经济状况和家庭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现在的孩子都有旅游、参加各类活动的经历,书籍、电视、电脑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见识,对美景较为熟悉。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欣赏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课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害怕作文,不注意观察,无话可说;写起景来抓不住特征,缺乏层次感,语言不美。其实,孩子们心中见过的美景不少,要他们具体地描述下来,跟别人分享,往往无从着笔。
如何描写心中的美景,学生已具备相关的语言功底和能力,但知识点和方法技巧比较零碎,没有形成体系,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有思维误区和思维障碍,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基础上,对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梳理,目的是让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能用精彩的语句描绘景物,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三.教学目标确定
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发现美、感悟美,提高对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学会描写景物,润色语言的具体方法。
过程与方法:细心观察身边的美景;在经典的诗画中感悟;再从课本中的美文里,自主探究和分析归纳,找到观察景物和润色语言的方法;最后用学到的方法抒写片段,记录心中的美,训练强化,展示成果,品尝成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健康向上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细心观察和润色语言的具体方法,用精彩的语言记录美。
难点:掌握观察描绘的合理顺序和润色语言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创新
1.选择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本节作文课,要带领学生从现实画面中发现美,在经典作品中感悟美,从范文示例中学写美,内容复杂多变。学生又不能走出校门,所以利用媒体资源,选择在多媒体教室里从直观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
2.教学中利用媒体展示画面,创设情境,还原书本的文字知识,用名家经典导之以法,教给学生描绘美的方法技巧;再用媒体形象地演示,突破学生模糊不清的观察顺序问题,最后强化训练,促使学生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自学能力;展示学生作品有利于学生品尝成功,激发学习潜能。
4.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整合”的作用,让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细心观察和润色语言的方法归纳,再用学生现场写作资料进行选择性点评,强化巩固,保证教学意图实现。
六.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诗意导入——寻找美
PPT展示
天津是个美丽的城市,北辰是块神奇的土地……出示画面和诗句,自然过渡:我们的身边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请同学们打开窗扉,一起去寻找美吧。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快速启动学生对身边美景的回忆,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同时也能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审美情趣。估计学生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有效性。]
第二环节:美苑漫步——发现美
展示画面,能唤起学生的回忆,也激发他们的兴趣。
欣赏完老师眼中的美,同学们一定能受到启发,你发现身边的美了吗?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心中美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回答。学生们可能会说出许多的美景美事,教师应该有针对的点评和归纳,今天只讲自然美景。
[设计意图:在多媒体环境下,采取调研方式了解学情,调动学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样组织教学,能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完成发现美的目标]
第三环节:经典启发——感悟美
眼中有画,心中有感,同一个画面,不同的人可能感觉不同;同一个画面,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可能感觉也不同……欣赏经典的画配诗或诗配画,体会诗人画家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们对美的感悟。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还原已有的知识储备,触发学生对美的感悟,引发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有效整合。]
第四环节:范文引路——观赏美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本资源,通过对精彩段落的分析,教给学生润色语言的方法。
(1)出示画面:朱自清《春》中春花图的相关画面,启发学生思考描述。
(2)还原文本,在对比中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具体分析,寻找方法技巧。
(3)总结归纳: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由上到下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图的:①通过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图。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③用虚实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①”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观其形,察其色,嗅其味,听其音。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熟视无睹,没有去注意罢了。“②”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是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③”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依赖于阅读和写作实践,是妙手偶得,也是艺术修养的积淀。 (4)重点指导:Flash视频——摄影镜头的远近推拉
①用心观察,要选好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上各种感官,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等等。
②表达起来要选择准确生动的语句,巧用修辞来润色,可以结合学过的文段。
[设计意图: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更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究问题、建构知识和激励情感的工具。恰当、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思维障碍,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实现静态到动态的呈现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乐学会学。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本相关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再还原文本,对比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寻找方法技巧。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线索,初步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有效整合。]
第五环节:激扬文字——描绘美、展示美
大自然里青山绿水让你流连忘返,蓝天白云会使你心旷神怡,一片片小草树林一个个花鸟虫鱼或曾感染过你。
(1)布置要求:拿起你的笔,用一小段激扬的文字,抒写你心中的美,请注意:你在按什么顺序写;你所描绘的内容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听来的或嗅到触到的;你的句子用什么修辞方法了吗?
(2)现场写作,用美妙精彩的语言抒写心中的美,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3)交流共享,写好的同学请举手,等大部分同学写好后,请同学推荐好的文段,学生放在多媒体实物展台上展示,教师要做好点评,有的地方可让旁边的同学评论或者修改,最后教师给以肯定。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品尝成功,激发学习潜能。指导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分享集体智慧,拓展思维空间。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合理应用多媒体,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就能达到提升课堂效益,打造魅力课堂的目的。]
第六环节:余韵犹存——回味美
美,无处不在,美,无时不有。我们一定要学会用慧眼发现美,用真情去感悟美,再用美妙的语言记下美,让它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课后把今天的片段,扩展成一篇写景的小美文,巩固今天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这一节“同题异构”的记叙文写作指导课,针对“记下心中的美”这个课题,我选取众多“美”点中的美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身边事物发现美、感悟美,再借助教材范文找到描写美景的观察顺序和方法,整个设计应该是思路明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上完这节课首先感觉到时间把握不够合理,前两个环节花去时间较长,后面展示教学效果“交流共享”环节时间不足,感觉到如果45分钟一节作文课难出成效,其次是“范文引路”环节中,对教材挖掘的深度还不够,朱自清的《春》里“春花图”描绘非常经典,引导学生分析大家的写作方法时有点肤浅,不够透彻,第三,好课的本身就应该教给学生好方法,如何用多媒体进行整合,信息技术的整合点是否恰当,教者也不够明确,另外,教师本人的课堂语言不够优美,还有待于提高。
刘文芬,教师,现居安徽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