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失败过,但你不是一个失败者!
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你面对的是全新的今天。你只需告诉自己:今天,我必须成功!
一
这是区二模前的一天清晨,我很早来到了课室,放眼看去,学生们一个个都在认真地复习,以备战明天的大考,而小武的座位依然空空的。
李老师是小武高一时的班主任,据她回忆,那时的小武很努力,理科成绩特棒,有雄心,是个阳光男孩。
高二时我当上了他的班主任,在我的印象中,他风趣幽默,常在课间模仿数学老师的语调给同学们讲解数学难题,赢得一片笑声和掌声。
然而,高三的他却渐渐地变了。
起初常常称病跟我请假回家,出于对他的信任和关心,大多数情况我都应允了。后来,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家长也隔三差五帮他请假。紧张、不安、焦虑、孤僻……这些都成为了他的形容词,目光中还带着些呆滞。帮他摆脱困境已成为摆在我面前刻不容缓的大事。
于是,我决定约上热心的李老师与小武的家长面谈。
上午9:30,小武的家长如约而至,同时邀来了一位热心的邻居。而此刻的小武则窝在家中,说什么也不肯和他们一同前来学校。
不善言辞的父亲转述了儿子常常不来学校学习的想法:他会参加高考,不固定在学校,会常来学校;在家学习,情绪较稳定,因为有父母陪伴在身边;考试时不会做很惶恐,本来会做的不会了很烦,他害怕学习,越来越恐惧考试……
坐在一旁的邻居插话,昨天刚好与小武聊了“为什么产生压力,压力从何而来”的话题。小武说考高中时差一点分,交了几万块择校费,学习备感压力大;家中三个子女仅其一人在读,寄予众望,无形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并因此而焦虑不安。原来懂的现在却又不懂了,虽然老师也常常鼓励,他会好起来的,然而进入高中,油却怎么也加不上了。他的压力太大,而且越来越大,简直就要将其压垮。与同学的竞争有压力,老师对他的期望也有压力。
父亲谈到,小武昨天还强烈要求他打电话给心理医生,要去看病。小武情绪很压抑,什么话都懒得说。
交流中,李老师回忆起高一的小武有段时间也很压抑,想去普通班。因为当时的他很想拿第一,却屡不成功,在该班找不到自信。后来李老师给小武安排了女生小君作同桌,小君的数学很差,小武常辅导她。那段时间小武感到很自信,状态也很好了。目前,小武状态如此不堪,李老师认为关键是要让小武认识到:我不是最好的,不要一味与人攀比,只在过程,不问结果。“只想赢者必输,不怕输者必赢。”
小武父亲介绍其几次主动要求去看心理医生,在中山三院看医生时,一位老教授大骂他,说他根本没病找病。大骂一通之后,竟然好了一段时间。
讨论中,我们一致认为小武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现实。我也提出,在系列事件中,家长担当了推手的角色。父母惯他、宠他,父母越关注,矛盾越激化,情况越严重。考试中有失利,本是正常的事情,而小武遇到失利就想退却,家长不但不把其往前推,反而把其往家拉。表现在只要小武想家,家长就忙帮其请假,并在家中服侍得十分周到。正是这种纵容,才导致事态的升级。我要求家长必须将小武送回学校。
坐在旁边的熊副校长也插话了:回去跟他讲,学校要求他回校!
中午12:30,我来到了课室,找到了与小武要好的同学小锴,小锴向我介绍了他所了解的情况。
刚开始时小武胃疼睡不着觉,就上网查找自己得了什么病,结果觉得自己很像网上描述的状态,于是越想越偏,渐渐有了强迫症状,精神崩溃。
小锴认为,其父母太惯他,结果越惯越严重。
小武刚开始出问题时,还邀同学跑步、听音乐,结果没有缓解,于是自己想得更多,便陷入了恐惧之中……
下午3:30,经过反复做工作,小武终于来到了学校,然而,他怎么也不想去教室上课,窝在了男生宿舍。于是我和李老师便来到了宿舍。
小武斜靠在墙壁的角落,一只手紧抓着另一只手,低着头,全身像筛糠一样不停地抖。见到我们,他几乎用哀求的口气说:“老师,我好难受,我真的受不了!我有病,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去看医生!”
我走上前去,一把抓住发抖的他,很镇定地说:“小武,你没有病!你必须坚持在学校学习。”
“正月初十来校,听说要考试就不开心,害怕考试,害怕不会做题,害怕考试结果差……拿到试题有点点不会就胡思乱想,做不下去,这种感觉由来已久。”
“小武,来,请看着老师的眼睛。”我一边听着他的倾诉,一边更抓紧了他的手,“请相信自己,你不差,不用害怕!市调研考物理99,数学127,轻松夺得两个班级第一,你还记不记得!”
李老师拉过他的手,对他说:“当你想退却的时候,请自己抓紧双手,大声喊:‘我要坚持住!’越喊越有力气。”
“你缺的是调节能力,今天一定要过这个坎,明天就是区一模,这个坎过不了,人生还会有更多的坎过不去。”
谈话中,小武还是诉说很害怕明天的考试,害怕考试时原本会做的都不会做了,会很难受,难受时就想回家。
“你下决心坚持住,我们下决心拉住你,你顶住了第一场考试,就会熬过第二场、第三场;你逃不掉的,你必须顶住!顶住了这一关,你就复活了。”我和李老师步步逼近,进行心理攻势。并拿出纸笔,让其在纸上写:
今天下午我接到了孙老师的电话来校了,我战胜了自己!
今天晚上晚自习,我难受的时候找孙老师帮忙!
晚上睡觉难受时,找好友小锴帮忙!
睡不着觉可以打电话给爸爸,要爸爸一定鼓励我,但我决不回去!
我一定要战胜自己!!
写完后,让其紧握双手、抬头挺胸大声地喊出来。
可是他依然说,害怕考试,很难受,要回家。我们再次坚持要其大喊:“我不能回去!我一定要战胜自己!” 晚上7:00,第一节晚自习,小武在做完几道题后便把头压在了课桌上,显得很痛苦。一段时间后,我把其找出来谈话,他说:“老师,我实在很难受,我想回家!”
“下午在宿舍谈话,你不是答应我和李老师,你能坚持住吗?来握住我的手,大声说:‘我一定要坚持住,我不回家!’”我拿过他的手,大声说。
但是说了几遍后,他还是不能振作起来,目光始终不能和我对视,头不自主地偏向一边,把身子偎依在墙角,全身开始猛烈发抖。
我知道,我虽不断地向他灌输他没病的观点,但改变不了他确实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事实。
下了第一节晚自习,他随他的父亲回家了。我不得不向李老师打电话,告诉她,坚决不让他回去、让他没有退路的计划泡汤了。
在走之前,小武对我说:“你们都感受不到,我很难受,只有医生才会理解我。我想回家,只有在家我才会好一点,爸爸和医生通了电话,我想明天去看医生。”
“你没有病,你不需要看医生,教授不是骂了你没有问题吗?你是在逃避!”我向他强调,“明天你必须来考试。李老师还特意调了监考,她明天监考你语文,她说她会在考场上帮你挺住的。”
“老师,我难受呀,明天我真的要去看医生。”
“明后两天你要考试,你没有时间去看医生。”我再次强调,“你先回去吧,明天早上七点半,我在教室等你!”
二
第二天,我一早赶到了教室。学生也悉数来到了教室准备考试。我一个个脸庞扫过去,发现小武还是没有来。
回到办公室,马级长问我小武有没有来学校,我说没来。她说:“好,我给他打个电话。”
一会后,马级长跟我说:“我给他做了工作,小武会来考试的。”
临开考前,小武果真出现在了考试室内。
这次他参加完了全部科目的考试。
三
区二模后,我特意安排了一节特别的班会课。
班会课中,特意安排“蒙眼跨障”的游戏,当悄悄移走障碍物时,蒙上眼睛的参与者因不知道实际中的障碍已经拆除,但内心的障碍却已形成,因而依然小心翼翼,并不能很好地跨越。以此来告诉小武学习中的我们有时也如同游戏者一样,原本眼前没有任何障碍,而却在人为地为自己设置障碍,人生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我们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走向成功。
我借势进行激情演讲:“生命中的所有烦恼、压力,拿在手中是很轻的,就像拿在手里的这瓶矿泉水一样。小武,来,你这样把它拿在手中试试!”
我把小武叫到了讲台前,让其把矿泉水瓶拿在手中。
“是的,很轻!”小武回答说。
“请你保持这种姿势,拿长一点时间试试?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个月……”
还没到一分钟,小武就有点拿不住了,手开始弯曲。
“是不是拿的时间长了,会觉得很重呢?”
小武点点头。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该学会放弃!”我示意小武将这瓶水狠狠地甩下。
小武一用力,水瓶丢到了门外,课室内响起了一片笑声和掌声。他的嘴角也难得出现了一丝久违的微笑。
接下来,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哲理小故事——小钟的启示。
投影中慢慢显现出如下的字幕:
这是一个3只钟的故事——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就不行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滴答了三千二百万次。
配音课件刚刚播完,我意味深长地继续激情演说:“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你只需面对的是今天,今天我必须成功!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懊恼和患得患失,也不要为未来的事情而担忧和放心不下,我们只要告诉自己:每天很努力,每天很快乐,每天很成功!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人生真正的挑战便是每时每刻的生活,只有今天成功了,人生才能成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发现小武慢慢地在变化,嘴角也不时有了笑容,人也渐渐地精神了。在这一年的高考中,他分数超过了本A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在阅读这个故事时,我一边为小武纠心,一边为孙华老师担忧,读到结尾,我总算松了一口气,但内心依然不平静,能不能将这个成功的案例、将孙老师的执着、对小武持续的关注,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帮辅的方法放在本栏目,作为锦囊呈现给更多的老师?思来想去,这个独特的案例,是应该能够给我们老师一些启发,一些力量的,但同时,也需要做出一些提醒——每一个方法(“治班锦囊”栏目中每个老师大大小小的锦囊)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你有你的独特,他有他的特别,写作,会让我们更理性地找到成功背后真正的原因,也让我们更理性地去学习借鉴别人的智慧。鉴于本案的独特性,特邀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孙利老师作一点评。
孙利博士:在小武的故事中,班主任老师起到了主导事态发展的作用。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孙老师特别的用心,具备一些心理学知识,因而对小武患病原因的分析,及亲子关系在其中的推波助澜的推导都合乎情理。在二模考试后,班会课上孙老师让小武采用体验的方式感悟障碍来自内心,并用实验让他明白小负担也要及时放下,要关注当下生活的道理,这些处理都非常艺术。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也许正是在孙老师类似的班会课上,小武受到了启发;也或许是孙老师在班级中给小武营造了好的氛围;再或者小武慢慢地改变了思维模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让他在二模考试后越来越感觉不那么压抑了,便慢慢地走了出来。正是孙老师寻找的这类心药让小武有了改变,这也是孙老师的成功之处。
但是,孙老师强迫小武参加二模考试的做法,我们认为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商榷的。孙老师一再暗示小武没有病,可以参加考试,可小武一直在抗拒,并且出现了躯体症状。孙老师对小武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心理治疗中的冲击疗法的现实版。冲击疗法又称满贯法或洪崩法,就是通过直接使病人处于他所恐惧的情境之中,以收物极必反之效,从而消除恐惧。这种方法采用的是消退的原理,它总是把危害最大的刺激情境放在第一位,尽可能迅速地使病人置身于最为痛苦的情境之中,尽可能迅猛地引起病人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并对这些焦虑和恐惧反应不作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情绪的反应自行减轻或者消失。比如,针对毛皮恐惧症病人,可以在她居住的地方挂满毛皮,病人感觉恐惧,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症状减轻,下次就可能不再那么恐惧了。还有幽禁恐惧症的病人,如果他可以在一个黑屋子关上一段时间,待到恐怖反应消失后,他的恐惧症也会减轻。
但是,在心理治疗中,冲击疗法是有应用条件的,并不是可以应用于任何人,而且在使用之前,需要得到当事人或者其家属的同意才行,因为在使用冲击疗法的过程中,患者的反应会相当强烈,有的时候掌握得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使事态往相反的方向发展。比如心理比较脆弱者,可能抵抗不了巨大的情绪波动,使原来的恐惧感变得更加强烈。比如,一个怕水的人,被丢进水里,如果他没有克服对水的恐惧,可能以后他不能听到或者看到任何与水有关的词语或者事件。因此在冲击疗法使用的过程中,病人会感觉痛苦万分,如果他反应太过强烈或者家属要求终止治疗,医生是可以随时终止的。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的使用带有很多的冒险性,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专家来观察和把控。
细看文章,小武的心理问题出现了大概一年的时间,病程有点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压力太大,没有找到排解途径。综合看起来,的确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孙老师强迫小武参加二模考试时,小武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躯体症状,孙老师意识到小武可能真的有心理问题,但是却并没有转介给专家治疗或者准备放手的想法,如果不是家长直接的介入,或许孙老师的治疗很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得一塌糊涂。在这种层面上看来,我们班主任老师,如果碰到这样的问题,最好还是不要独断而行,转介给专家或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处理会更加保险一些。
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你面对的是全新的今天。你只需告诉自己:今天,我必须成功!
一
这是区二模前的一天清晨,我很早来到了课室,放眼看去,学生们一个个都在认真地复习,以备战明天的大考,而小武的座位依然空空的。
李老师是小武高一时的班主任,据她回忆,那时的小武很努力,理科成绩特棒,有雄心,是个阳光男孩。
高二时我当上了他的班主任,在我的印象中,他风趣幽默,常在课间模仿数学老师的语调给同学们讲解数学难题,赢得一片笑声和掌声。
然而,高三的他却渐渐地变了。
起初常常称病跟我请假回家,出于对他的信任和关心,大多数情况我都应允了。后来,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家长也隔三差五帮他请假。紧张、不安、焦虑、孤僻……这些都成为了他的形容词,目光中还带着些呆滞。帮他摆脱困境已成为摆在我面前刻不容缓的大事。
于是,我决定约上热心的李老师与小武的家长面谈。
上午9:30,小武的家长如约而至,同时邀来了一位热心的邻居。而此刻的小武则窝在家中,说什么也不肯和他们一同前来学校。
不善言辞的父亲转述了儿子常常不来学校学习的想法:他会参加高考,不固定在学校,会常来学校;在家学习,情绪较稳定,因为有父母陪伴在身边;考试时不会做很惶恐,本来会做的不会了很烦,他害怕学习,越来越恐惧考试……
坐在一旁的邻居插话,昨天刚好与小武聊了“为什么产生压力,压力从何而来”的话题。小武说考高中时差一点分,交了几万块择校费,学习备感压力大;家中三个子女仅其一人在读,寄予众望,无形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并因此而焦虑不安。原来懂的现在却又不懂了,虽然老师也常常鼓励,他会好起来的,然而进入高中,油却怎么也加不上了。他的压力太大,而且越来越大,简直就要将其压垮。与同学的竞争有压力,老师对他的期望也有压力。
父亲谈到,小武昨天还强烈要求他打电话给心理医生,要去看病。小武情绪很压抑,什么话都懒得说。
交流中,李老师回忆起高一的小武有段时间也很压抑,想去普通班。因为当时的他很想拿第一,却屡不成功,在该班找不到自信。后来李老师给小武安排了女生小君作同桌,小君的数学很差,小武常辅导她。那段时间小武感到很自信,状态也很好了。目前,小武状态如此不堪,李老师认为关键是要让小武认识到:我不是最好的,不要一味与人攀比,只在过程,不问结果。“只想赢者必输,不怕输者必赢。”
小武父亲介绍其几次主动要求去看心理医生,在中山三院看医生时,一位老教授大骂他,说他根本没病找病。大骂一通之后,竟然好了一段时间。
讨论中,我们一致认为小武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现实。我也提出,在系列事件中,家长担当了推手的角色。父母惯他、宠他,父母越关注,矛盾越激化,情况越严重。考试中有失利,本是正常的事情,而小武遇到失利就想退却,家长不但不把其往前推,反而把其往家拉。表现在只要小武想家,家长就忙帮其请假,并在家中服侍得十分周到。正是这种纵容,才导致事态的升级。我要求家长必须将小武送回学校。
坐在旁边的熊副校长也插话了:回去跟他讲,学校要求他回校!
中午12:30,我来到了课室,找到了与小武要好的同学小锴,小锴向我介绍了他所了解的情况。
刚开始时小武胃疼睡不着觉,就上网查找自己得了什么病,结果觉得自己很像网上描述的状态,于是越想越偏,渐渐有了强迫症状,精神崩溃。
小锴认为,其父母太惯他,结果越惯越严重。
小武刚开始出问题时,还邀同学跑步、听音乐,结果没有缓解,于是自己想得更多,便陷入了恐惧之中……
下午3:30,经过反复做工作,小武终于来到了学校,然而,他怎么也不想去教室上课,窝在了男生宿舍。于是我和李老师便来到了宿舍。
小武斜靠在墙壁的角落,一只手紧抓着另一只手,低着头,全身像筛糠一样不停地抖。见到我们,他几乎用哀求的口气说:“老师,我好难受,我真的受不了!我有病,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去看医生!”
我走上前去,一把抓住发抖的他,很镇定地说:“小武,你没有病!你必须坚持在学校学习。”
“正月初十来校,听说要考试就不开心,害怕考试,害怕不会做题,害怕考试结果差……拿到试题有点点不会就胡思乱想,做不下去,这种感觉由来已久。”
“小武,来,请看着老师的眼睛。”我一边听着他的倾诉,一边更抓紧了他的手,“请相信自己,你不差,不用害怕!市调研考物理99,数学127,轻松夺得两个班级第一,你还记不记得!”
李老师拉过他的手,对他说:“当你想退却的时候,请自己抓紧双手,大声喊:‘我要坚持住!’越喊越有力气。”
“你缺的是调节能力,今天一定要过这个坎,明天就是区一模,这个坎过不了,人生还会有更多的坎过不去。”
谈话中,小武还是诉说很害怕明天的考试,害怕考试时原本会做的都不会做了,会很难受,难受时就想回家。
“你下决心坚持住,我们下决心拉住你,你顶住了第一场考试,就会熬过第二场、第三场;你逃不掉的,你必须顶住!顶住了这一关,你就复活了。”我和李老师步步逼近,进行心理攻势。并拿出纸笔,让其在纸上写:
今天下午我接到了孙老师的电话来校了,我战胜了自己!
今天晚上晚自习,我难受的时候找孙老师帮忙!
晚上睡觉难受时,找好友小锴帮忙!
睡不着觉可以打电话给爸爸,要爸爸一定鼓励我,但我决不回去!
我一定要战胜自己!!
写完后,让其紧握双手、抬头挺胸大声地喊出来。
可是他依然说,害怕考试,很难受,要回家。我们再次坚持要其大喊:“我不能回去!我一定要战胜自己!” 晚上7:00,第一节晚自习,小武在做完几道题后便把头压在了课桌上,显得很痛苦。一段时间后,我把其找出来谈话,他说:“老师,我实在很难受,我想回家!”
“下午在宿舍谈话,你不是答应我和李老师,你能坚持住吗?来握住我的手,大声说:‘我一定要坚持住,我不回家!’”我拿过他的手,大声说。
但是说了几遍后,他还是不能振作起来,目光始终不能和我对视,头不自主地偏向一边,把身子偎依在墙角,全身开始猛烈发抖。
我知道,我虽不断地向他灌输他没病的观点,但改变不了他确实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事实。
下了第一节晚自习,他随他的父亲回家了。我不得不向李老师打电话,告诉她,坚决不让他回去、让他没有退路的计划泡汤了。
在走之前,小武对我说:“你们都感受不到,我很难受,只有医生才会理解我。我想回家,只有在家我才会好一点,爸爸和医生通了电话,我想明天去看医生。”
“你没有病,你不需要看医生,教授不是骂了你没有问题吗?你是在逃避!”我向他强调,“明天你必须来考试。李老师还特意调了监考,她明天监考你语文,她说她会在考场上帮你挺住的。”
“老师,我难受呀,明天我真的要去看医生。”
“明后两天你要考试,你没有时间去看医生。”我再次强调,“你先回去吧,明天早上七点半,我在教室等你!”
二
第二天,我一早赶到了教室。学生也悉数来到了教室准备考试。我一个个脸庞扫过去,发现小武还是没有来。
回到办公室,马级长问我小武有没有来学校,我说没来。她说:“好,我给他打个电话。”
一会后,马级长跟我说:“我给他做了工作,小武会来考试的。”
临开考前,小武果真出现在了考试室内。
这次他参加完了全部科目的考试。
三
区二模后,我特意安排了一节特别的班会课。
班会课中,特意安排“蒙眼跨障”的游戏,当悄悄移走障碍物时,蒙上眼睛的参与者因不知道实际中的障碍已经拆除,但内心的障碍却已形成,因而依然小心翼翼,并不能很好地跨越。以此来告诉小武学习中的我们有时也如同游戏者一样,原本眼前没有任何障碍,而却在人为地为自己设置障碍,人生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我们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走向成功。
我借势进行激情演讲:“生命中的所有烦恼、压力,拿在手中是很轻的,就像拿在手里的这瓶矿泉水一样。小武,来,你这样把它拿在手中试试!”
我把小武叫到了讲台前,让其把矿泉水瓶拿在手中。
“是的,很轻!”小武回答说。
“请你保持这种姿势,拿长一点时间试试?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个月……”
还没到一分钟,小武就有点拿不住了,手开始弯曲。
“是不是拿的时间长了,会觉得很重呢?”
小武点点头。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该学会放弃!”我示意小武将这瓶水狠狠地甩下。
小武一用力,水瓶丢到了门外,课室内响起了一片笑声和掌声。他的嘴角也难得出现了一丝久违的微笑。
接下来,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哲理小故事——小钟的启示。
投影中慢慢显现出如下的字幕:
这是一个3只钟的故事——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就不行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滴答了三千二百万次。
配音课件刚刚播完,我意味深长地继续激情演说:“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你只需面对的是今天,今天我必须成功!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懊恼和患得患失,也不要为未来的事情而担忧和放心不下,我们只要告诉自己:每天很努力,每天很快乐,每天很成功!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人生真正的挑战便是每时每刻的生活,只有今天成功了,人生才能成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发现小武慢慢地在变化,嘴角也不时有了笑容,人也渐渐地精神了。在这一年的高考中,他分数超过了本A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在阅读这个故事时,我一边为小武纠心,一边为孙华老师担忧,读到结尾,我总算松了一口气,但内心依然不平静,能不能将这个成功的案例、将孙老师的执着、对小武持续的关注,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帮辅的方法放在本栏目,作为锦囊呈现给更多的老师?思来想去,这个独特的案例,是应该能够给我们老师一些启发,一些力量的,但同时,也需要做出一些提醒——每一个方法(“治班锦囊”栏目中每个老师大大小小的锦囊)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你有你的独特,他有他的特别,写作,会让我们更理性地找到成功背后真正的原因,也让我们更理性地去学习借鉴别人的智慧。鉴于本案的独特性,特邀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孙利老师作一点评。
孙利博士:在小武的故事中,班主任老师起到了主导事态发展的作用。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孙老师特别的用心,具备一些心理学知识,因而对小武患病原因的分析,及亲子关系在其中的推波助澜的推导都合乎情理。在二模考试后,班会课上孙老师让小武采用体验的方式感悟障碍来自内心,并用实验让他明白小负担也要及时放下,要关注当下生活的道理,这些处理都非常艺术。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也许正是在孙老师类似的班会课上,小武受到了启发;也或许是孙老师在班级中给小武营造了好的氛围;再或者小武慢慢地改变了思维模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让他在二模考试后越来越感觉不那么压抑了,便慢慢地走了出来。正是孙老师寻找的这类心药让小武有了改变,这也是孙老师的成功之处。
但是,孙老师强迫小武参加二模考试的做法,我们认为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商榷的。孙老师一再暗示小武没有病,可以参加考试,可小武一直在抗拒,并且出现了躯体症状。孙老师对小武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心理治疗中的冲击疗法的现实版。冲击疗法又称满贯法或洪崩法,就是通过直接使病人处于他所恐惧的情境之中,以收物极必反之效,从而消除恐惧。这种方法采用的是消退的原理,它总是把危害最大的刺激情境放在第一位,尽可能迅速地使病人置身于最为痛苦的情境之中,尽可能迅猛地引起病人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并对这些焦虑和恐惧反应不作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情绪的反应自行减轻或者消失。比如,针对毛皮恐惧症病人,可以在她居住的地方挂满毛皮,病人感觉恐惧,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症状减轻,下次就可能不再那么恐惧了。还有幽禁恐惧症的病人,如果他可以在一个黑屋子关上一段时间,待到恐怖反应消失后,他的恐惧症也会减轻。
但是,在心理治疗中,冲击疗法是有应用条件的,并不是可以应用于任何人,而且在使用之前,需要得到当事人或者其家属的同意才行,因为在使用冲击疗法的过程中,患者的反应会相当强烈,有的时候掌握得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使事态往相反的方向发展。比如心理比较脆弱者,可能抵抗不了巨大的情绪波动,使原来的恐惧感变得更加强烈。比如,一个怕水的人,被丢进水里,如果他没有克服对水的恐惧,可能以后他不能听到或者看到任何与水有关的词语或者事件。因此在冲击疗法使用的过程中,病人会感觉痛苦万分,如果他反应太过强烈或者家属要求终止治疗,医生是可以随时终止的。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的使用带有很多的冒险性,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专家来观察和把控。
细看文章,小武的心理问题出现了大概一年的时间,病程有点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压力太大,没有找到排解途径。综合看起来,的确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孙老师强迫小武参加二模考试时,小武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躯体症状,孙老师意识到小武可能真的有心理问题,但是却并没有转介给专家治疗或者准备放手的想法,如果不是家长直接的介入,或许孙老师的治疗很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得一塌糊涂。在这种层面上看来,我们班主任老师,如果碰到这样的问题,最好还是不要独断而行,转介给专家或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处理会更加保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