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的现代学徒制“一位学生、二位导师”,校内有教师、校外有师傅,校企深度合作、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成效显著,不失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版”。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须有组织、经费、师资保障等。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物联网;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6-0064-02
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苏州高职校”)与国家军工骨干研究所江苏省新型传感材料及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以下简称“五十五所”)联合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一位学生、二位导师”式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打造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
一、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一)校企共同设置学徒制合作开发项目
根据长三角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能力要求,校企双方通过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为教学过程与企业项目实施、产品生产过程对接,利用师徒制,以项目合作开发为载体,开展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物流控制、应急通信、公共安全、工业检测等物联网应用行业的技术服务、设备运营和企业管理等业务。
(二)校企共同研制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根据学生实际共同研讨教学项目、人才标准和评价指标,将学生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产品、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基于项目教学中的德育评价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指标,建成“公共课程 核心课程 教学项目”为版本的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如Java移动端开发、感知器件功能与应用、物联网组建与管理等多课程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相应整合,教学项目如C#软件开发则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标准进行。
(三)校企共同进行学徒制动态过程管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过程管理尤为重要。在校期间,学校教师定期定人定项目地与企业共同研讨开设符合物联网专业的校本课程;企业派遣技术骨干来校授课,参与学徒制班级的教育教学等活动,学校管理为主、企业为辅。在学徒期间,企业进行过程动态跟踪反馈,校企双方密切关注学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校企PK、技能竞赛、文体活动等激励学生学习物联网专业技能和工作生活常识,企业管理为主、学校为辅。
二、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学校设立物联网应用技术现代学徒班,根据工作要点分解任务、实施考核。工作小组调查研究,倾听师生员工特别是专家、学者的意见,同时探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行目标管理。
(二)经费保障
学校安排1000万元创建基金,其中财政支持800万元,自筹200万元。探索引入社会资金,增强自身再生造血功能。同时,完善资金使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项目绩效管理,科学规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师资保障
为保证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学校配备了专职教师9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中级占比67%;“双师型”教师达44%;研究生学历达78%。引进企业指导教师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占20%。
(四)基地保障
目前,学校已投入270万元实训设备,建有多个物联网实训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是省级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经过3年左右的建设,预计将建成400—500m2的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学徒(学生)在企业实训与学校课堂学习有机结合。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五年制学生为例,采用的是"2.5 0.5 1 0.5 0.5"的形式,前两年半在校学习物联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半年时间在五十五所接受“项目教学”,接下来1年时间结合生产教学项目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半年进行“项目实训”,最后半年通过双选会等形式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等工作,学生毕业时获得计算机物联网应用工程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位学生、二位导师”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物联网产业高素质技有效模式。今后,学校将分专业研制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办法、各项制度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进一步系统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让理论引领实践探索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物联网;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6-0064-02
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苏州高职校”)与国家军工骨干研究所江苏省新型传感材料及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以下简称“五十五所”)联合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一位学生、二位导师”式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打造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
一、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一)校企共同设置学徒制合作开发项目
根据长三角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能力要求,校企双方通过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为教学过程与企业项目实施、产品生产过程对接,利用师徒制,以项目合作开发为载体,开展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物流控制、应急通信、公共安全、工业检测等物联网应用行业的技术服务、设备运营和企业管理等业务。
(二)校企共同研制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根据学生实际共同研讨教学项目、人才标准和评价指标,将学生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产品、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基于项目教学中的德育评价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指标,建成“公共课程 核心课程 教学项目”为版本的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如Java移动端开发、感知器件功能与应用、物联网组建与管理等多课程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相应整合,教学项目如C#软件开发则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标准进行。
(三)校企共同进行学徒制动态过程管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过程管理尤为重要。在校期间,学校教师定期定人定项目地与企业共同研讨开设符合物联网专业的校本课程;企业派遣技术骨干来校授课,参与学徒制班级的教育教学等活动,学校管理为主、企业为辅。在学徒期间,企业进行过程动态跟踪反馈,校企双方密切关注学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校企PK、技能竞赛、文体活动等激励学生学习物联网专业技能和工作生活常识,企业管理为主、学校为辅。
二、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学校设立物联网应用技术现代学徒班,根据工作要点分解任务、实施考核。工作小组调查研究,倾听师生员工特别是专家、学者的意见,同时探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行目标管理。
(二)经费保障
学校安排1000万元创建基金,其中财政支持800万元,自筹200万元。探索引入社会资金,增强自身再生造血功能。同时,完善资金使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项目绩效管理,科学规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师资保障
为保证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学校配备了专职教师9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中级占比67%;“双师型”教师达44%;研究生学历达78%。引进企业指导教师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占20%。
(四)基地保障
目前,学校已投入270万元实训设备,建有多个物联网实训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是省级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经过3年左右的建设,预计将建成400—500m2的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学徒(学生)在企业实训与学校课堂学习有机结合。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五年制学生为例,采用的是"2.5 0.5 1 0.5 0.5"的形式,前两年半在校学习物联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半年时间在五十五所接受“项目教学”,接下来1年时间结合生产教学项目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半年进行“项目实训”,最后半年通过双选会等形式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等工作,学生毕业时获得计算机物联网应用工程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位学生、二位导师”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物联网产业高素质技有效模式。今后,学校将分专业研制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办法、各项制度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进一步系统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让理论引领实践探索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