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素养的重要平台,而阅读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学目标、教学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但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老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为主,而要重视学生的想法,要为学生构建启发思维与情感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真实的理解与体验,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阅读的快乐。本文笔者以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为研究中心,提出了构建的具体策略,以期对语文老师的教学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构建策略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具有个性化特点,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真正的去理解與体验情感,从而达到感悟的目的,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阅读心理的开放
小学生年龄小,初期进入阅读之时,总会出现紧张的心理,如果老师能够实施个性化阅读,则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心理开放起来,自然会达到显著的阅读教学效果。
2.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放
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老师对于阅读文本,总是以标准的理解去局限学生的思维,对于阅读兴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极其不利。而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则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思维真正的开放起来。
3.有利于实现高效化的阅读教学
老师的教学追求的就是一个“高”,即高质量、高效率,构建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便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机会,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文本内容,从中获得思考,这样自然阅读教学会逐渐实现高效化。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以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学生阅读最好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善用创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呢?可以从阅读前、中、后三个环节进行。在阅读前,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对阅读文本猜测的习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分析阅读题目,猜测老师会抛出哪些问题,自己又想了解些什么;反复读阅读题目,猜测文本会怎样描述。这样学生带有浓厚的探究兴趣进入阅读,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之中,老师需围绕材料的中心内容,设计有趣的疑问,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在阅读教学后,老师可以以教学材料为出发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搜集材料的兴趣,让学生的阅读视野不断得到拓展。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日趋浓厚。
以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三点来做:第一,当学生阅读时,老师要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当遇到学生跑神、一心多用等情况时,要告诉学生其危害性,让学生养成静心阅读的习惯;第二,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从而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文章;第三,要让学生有感情的阅读文章,让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从而产生共鸣。只有养成上述三种阅读习惯,老师的阅读教学才可以实现高效化。
2.创设个性化的阅读氛围
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前必须做到与课文的对话,也就是通过教学阅读,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掌握教材一则有利于老师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目的以及教编委的思路及目的,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及合理的教学方式;二则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阅读准备情况,从而巧妙的引出阅读教学的重难点。除了与课文对话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与学生对话,根据学生的阅读状况,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实现语文教学的“内化”目的。在阅读教学之中,老师需要给学生构建个性化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阅读中,快乐的阅读,同时要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反复阅读,从而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比如在学习《触摸春天》时,学生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不仅可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更能将文字间的灵性与鲜活美丽体现出来,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反复讲解更能让学生在心灵上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3.以创新点为基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主体性的活动,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便要重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进行相对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要提高,自然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需要得到长期的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循渐进,可以从年级递进的连续性中进行整体的把握,不要只盯与眼前短浅的目标。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其阅读目标可以是读清——读准——读懂的递进式;对于中高阶段的小学生,其阅读目标可以是读通——读懂——感悟的递进式。通过这样渐进式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可以得到提高,其探究性阅读与创新性阅读的能力才能得到循循渐进的提高。
此外,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要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还要重视阅读创新点的发掘,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其中作者有一个较大的疑问,为什么这么多人来追悼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当时非常疑惑,借此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鲁迅先生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悼呢?”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老师还要适当的融入一些创新因素,增加一些拓展性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对课文情节进行合理的想象,可以将句拓展成段落,将省略内容进行拓展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需以学生为出发点,重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氛围的创建,探寻创新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要做好阅读教学思考工作,及时找出阅读教学中的不足,既要顾彼又要顾此,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够不断的提高,才可以为后续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的扬帆远行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芦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
[2]單美珠.探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指导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
[3]陈红叶.让文本因学生而精彩——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构建策略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具有个性化特点,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真正的去理解與体验情感,从而达到感悟的目的,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阅读心理的开放
小学生年龄小,初期进入阅读之时,总会出现紧张的心理,如果老师能够实施个性化阅读,则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心理开放起来,自然会达到显著的阅读教学效果。
2.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放
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老师对于阅读文本,总是以标准的理解去局限学生的思维,对于阅读兴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极其不利。而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则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思维真正的开放起来。
3.有利于实现高效化的阅读教学
老师的教学追求的就是一个“高”,即高质量、高效率,构建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便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机会,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文本内容,从中获得思考,这样自然阅读教学会逐渐实现高效化。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以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学生阅读最好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善用创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呢?可以从阅读前、中、后三个环节进行。在阅读前,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对阅读文本猜测的习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分析阅读题目,猜测老师会抛出哪些问题,自己又想了解些什么;反复读阅读题目,猜测文本会怎样描述。这样学生带有浓厚的探究兴趣进入阅读,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之中,老师需围绕材料的中心内容,设计有趣的疑问,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在阅读教学后,老师可以以教学材料为出发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搜集材料的兴趣,让学生的阅读视野不断得到拓展。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日趋浓厚。
以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三点来做:第一,当学生阅读时,老师要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当遇到学生跑神、一心多用等情况时,要告诉学生其危害性,让学生养成静心阅读的习惯;第二,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从而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文章;第三,要让学生有感情的阅读文章,让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从而产生共鸣。只有养成上述三种阅读习惯,老师的阅读教学才可以实现高效化。
2.创设个性化的阅读氛围
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前必须做到与课文的对话,也就是通过教学阅读,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掌握教材一则有利于老师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目的以及教编委的思路及目的,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及合理的教学方式;二则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阅读准备情况,从而巧妙的引出阅读教学的重难点。除了与课文对话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与学生对话,根据学生的阅读状况,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实现语文教学的“内化”目的。在阅读教学之中,老师需要给学生构建个性化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阅读中,快乐的阅读,同时要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反复阅读,从而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比如在学习《触摸春天》时,学生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不仅可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更能将文字间的灵性与鲜活美丽体现出来,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反复讲解更能让学生在心灵上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3.以创新点为基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主体性的活动,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便要重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进行相对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要提高,自然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需要得到长期的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循渐进,可以从年级递进的连续性中进行整体的把握,不要只盯与眼前短浅的目标。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其阅读目标可以是读清——读准——读懂的递进式;对于中高阶段的小学生,其阅读目标可以是读通——读懂——感悟的递进式。通过这样渐进式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可以得到提高,其探究性阅读与创新性阅读的能力才能得到循循渐进的提高。
此外,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要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还要重视阅读创新点的发掘,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其中作者有一个较大的疑问,为什么这么多人来追悼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当时非常疑惑,借此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鲁迅先生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悼呢?”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老师还要适当的融入一些创新因素,增加一些拓展性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对课文情节进行合理的想象,可以将句拓展成段落,将省略内容进行拓展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需以学生为出发点,重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氛围的创建,探寻创新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要做好阅读教学思考工作,及时找出阅读教学中的不足,既要顾彼又要顾此,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够不断的提高,才可以为后续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的扬帆远行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芦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
[2]單美珠.探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指导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
[3]陈红叶.让文本因学生而精彩——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