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被本届政府列为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纲要》目前正在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从一些网络调查看,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期待最为强烈。
这种期待完全在意料之中,而民众的呼声也正得到国家的倾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温家宝总理在最近发表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谈话中指出:“收入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时,但是教育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世。”高层领导近年来的反复宣示,预示着《纲要》或将在教育公平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事实上,实现教育公平,不缺理念,不缺共识,也不缺行动。近年来,政府在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扶持职业教育、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解决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等方面,一直在努力,诸多实质性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也实质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尽管做了这些努力,缓解了一些迫在眉睫的不公,但民众对教育不公平的感受仍然十分强烈。民怨依旧,除了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积重难返、解决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政策效应滞后、政策力度还需加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实现教育公平之路,有许多“断头路”待通。
多年前,中国交通有一大独特景观,那就是除了国道,许多省道以下级别的公路在接近省界的地方会“戛然而止”,最有甚者在一些省区边界偏僻地方,邻省公路就差几里路而不能连通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致神州处处“断头路”。后来,各地认识到“断头路”不通对谁都没好处,更重要的是多半最后由中央政府掏钱修路,“断头路”景观渐渐消失,交通的改善便利了跨省流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就差几里路而不能连通的“断头路”现象,在教育公平之路上同样存在,中央政府欲大力推进的教育公平——“学有所教”,就遭遇着“断头路”的阻击。“断头路”,往往抵消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效用。
这首先体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生群体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不公平,是如此的显而易见,常被“大而化之”地评说。要修通这些基于整个国家发展不均衡的“断头路”,需要付出的不是—般的努力。于是,一些部门、一些地方、一些人乐于把焦点集中在这些“宏大话题”上,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和历史形成的原因上,历史形成的难题自然只得“历史地”解决,的确不是靠一个部门、一个地方,靠一己之力能立即奏效。“国情”,有时候就成了卸责的借口。
基于此,一些人为制造的“断头路”更应该优先关注,比如,外来人口子女的高考问题。
为解决“外来人口”子女的“学有所教”问题,中央政府近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目前看来,这些孩子在父母工作居住的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他们在何处上高中和参加高考,却面临不折不扣的“断头路”。
北京市政协委员韩志军曾连续五年提交提案,建议允许“绿卡”子女在京高考。对这个合理诉求,北京市教育部门负责人的回应则是:只要是没有北京户籍的学生,无论是不是绿卡子女,目前都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北京市教委承认,目前北京义务教育阶段约有1/3的学生为外来人员子女。1/3是个什么概念?按北京义务教育阶段现有学生120多万的统计,就是40万人。
40万个各怀梦想却因制度性的不公平而命运无助的孩子,政府官员可曾倾听到他们的痛苦?仅北京一地就涉及40万人的合理诉求,直到目前不见掌握决策权的部门有任何松动的迹象。也就是说,事关一个庞大人群的高考之重,被轻轻回避掉了。以教育公平来衡量,这就是典型的“人造断头路”,是基于地方利益保护的“断头路”。
针对“高考移民”背后的招生指标分配不公问题,一些人拿“保护边远少数民族省区考生利益”做“挡箭牌”,然而,人们对招生指标不公的不满,并不是针对落后地区,而是针对北京等大城市。遗憾的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回应者”,却一味采用回避的态度。
这些人为的“断头路”,如果是教育部不合理规定导致的,就该及时修改;如果是地方自定的,那地方政府在落实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应该与中央保持一致。必须尽快让高等教育资源按实际就读高中人数在各省市之间公平分配,要照顾的,只能是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
“人造断头路”,不仅仅显现在外来人口子女的高考问题方面。但这是典型的阻碍教育公平的“断头路”,它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其中的本质:人为的不公平才是教育真正的不公平,才是教育进一步改革的最大障碍。
这种期待完全在意料之中,而民众的呼声也正得到国家的倾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温家宝总理在最近发表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谈话中指出:“收入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时,但是教育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世。”高层领导近年来的反复宣示,预示着《纲要》或将在教育公平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事实上,实现教育公平,不缺理念,不缺共识,也不缺行动。近年来,政府在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扶持职业教育、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解决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等方面,一直在努力,诸多实质性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也实质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尽管做了这些努力,缓解了一些迫在眉睫的不公,但民众对教育不公平的感受仍然十分强烈。民怨依旧,除了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积重难返、解决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政策效应滞后、政策力度还需加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实现教育公平之路,有许多“断头路”待通。
多年前,中国交通有一大独特景观,那就是除了国道,许多省道以下级别的公路在接近省界的地方会“戛然而止”,最有甚者在一些省区边界偏僻地方,邻省公路就差几里路而不能连通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致神州处处“断头路”。后来,各地认识到“断头路”不通对谁都没好处,更重要的是多半最后由中央政府掏钱修路,“断头路”景观渐渐消失,交通的改善便利了跨省流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就差几里路而不能连通的“断头路”现象,在教育公平之路上同样存在,中央政府欲大力推进的教育公平——“学有所教”,就遭遇着“断头路”的阻击。“断头路”,往往抵消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效用。
这首先体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生群体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不公平,是如此的显而易见,常被“大而化之”地评说。要修通这些基于整个国家发展不均衡的“断头路”,需要付出的不是—般的努力。于是,一些部门、一些地方、一些人乐于把焦点集中在这些“宏大话题”上,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和历史形成的原因上,历史形成的难题自然只得“历史地”解决,的确不是靠一个部门、一个地方,靠一己之力能立即奏效。“国情”,有时候就成了卸责的借口。
基于此,一些人为制造的“断头路”更应该优先关注,比如,外来人口子女的高考问题。
为解决“外来人口”子女的“学有所教”问题,中央政府近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目前看来,这些孩子在父母工作居住的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他们在何处上高中和参加高考,却面临不折不扣的“断头路”。
北京市政协委员韩志军曾连续五年提交提案,建议允许“绿卡”子女在京高考。对这个合理诉求,北京市教育部门负责人的回应则是:只要是没有北京户籍的学生,无论是不是绿卡子女,目前都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北京市教委承认,目前北京义务教育阶段约有1/3的学生为外来人员子女。1/3是个什么概念?按北京义务教育阶段现有学生120多万的统计,就是40万人。
40万个各怀梦想却因制度性的不公平而命运无助的孩子,政府官员可曾倾听到他们的痛苦?仅北京一地就涉及40万人的合理诉求,直到目前不见掌握决策权的部门有任何松动的迹象。也就是说,事关一个庞大人群的高考之重,被轻轻回避掉了。以教育公平来衡量,这就是典型的“人造断头路”,是基于地方利益保护的“断头路”。
针对“高考移民”背后的招生指标分配不公问题,一些人拿“保护边远少数民族省区考生利益”做“挡箭牌”,然而,人们对招生指标不公的不满,并不是针对落后地区,而是针对北京等大城市。遗憾的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回应者”,却一味采用回避的态度。
这些人为的“断头路”,如果是教育部不合理规定导致的,就该及时修改;如果是地方自定的,那地方政府在落实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应该与中央保持一致。必须尽快让高等教育资源按实际就读高中人数在各省市之间公平分配,要照顾的,只能是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
“人造断头路”,不仅仅显现在外来人口子女的高考问题方面。但这是典型的阻碍教育公平的“断头路”,它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其中的本质:人为的不公平才是教育真正的不公平,才是教育进一步改革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