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从多方位、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集加工、调试、安装、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模具钳工人才,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融入社会。
一、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的知识结构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操作三大模块构成。在构建模具专业教学计划框架时,学校应紧紧围绕培养模具专业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注重学生模具加工制作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满足专业层次及培养方向的需要,必须结合学生的具体基础情况和专业理论课与技能实习课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系统学习,牢固掌握模具组装、调试与维修的中级或高级技能,达到学校的培养目标,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
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可设置语文、数学、物理、计算机操作等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广而简,主要以“模具钳工工艺、冷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塑料成形工艺与塑料模设计、模具CAD/CAM、数控加工与编程、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等专业知识为主,要少而精,针对性强。不追求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需要多少,就讲多少,“精”以实用性为度,突出实践性。同时应淘汰原有教材中落后、陈旧的知识,补充新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保证学生就业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模具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模具制造加工工种多、工艺过程长、应用的工艺、刀夹量具、机床等多而复杂,体力劳动相应多且大;模具的装配、试模与维修涉及到配合、分析、动手操作等能力,要求高而复杂;模具设计要求运用机械制图、公差、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具专业知识及电脑应用等知识,其深度、广度、复杂性及应用时的综合能力,相应要求较高;除了学习上述各种知识外,还必须做到手、脑、体并用,既要手、脑并用学习模具设计,又要手、脑、体并用学会模具制造、装配、调试与维修等。实训内容是以模具钳工錾、锉、锯、孔加工等基本功为基础,提高学生普通机加工如铣、磨、车等常用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数控加工中心编程、加工技能和电火花机床操作使用。模具装配、调试、维修需要的是集设计、加工、安装、调试、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模具人才,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学校必须将设计、制造、使用等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实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加强实训,突出应用,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和需求,合理安排其相关课程,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方法
职业技术教学的特点是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集中于一体的办学模式,它是以空间换时间,既在学校课堂中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又在实习场地或生产车间进行理论实践的半独立学技能的学习方式。教学步骤必须明确而详细,教学手段必须多样且可行,才能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另外职业学校的生源复杂,接受能力差异较大,是职业教育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学校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教材中专业术语多、图样多、工艺参数多、结构复杂等特点,教学时应将重点知识重点挑选出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讲模具图样、结构原理时,可采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讲成型工艺及过程时,最好方法是现场参观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讲各种模具结构时,利用录像、动画、课件等,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可达到身临其境、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不同的培养目标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育人理念却是一致的: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多层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模具教学的过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导,让学生利用各种校内外的资源及自身的经验,采取“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与技能。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程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的同时,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乐趣,进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日常授课中,调整好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训课的关系。专业基础课、文化理论课要以专业实训课为中心,凸显实训课在职业学校课程中的中心地位,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重点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萌发好奇心,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让学生们对本专业的前景、目前的就业形势、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及用人机制有所了解,使他们一开始就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逐步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意识。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增加对模具零件测绘练习,提高对模具结构的了解,初步掌握模具制造,装配、试模及修模的过程。实习教学期间,选出适合的模具设计方案,在实习老师指导下,学生分组、分工、人人动手,按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和要求分别进行车、铣、磨、钳、数控、电火花等加工工种的加工,把模具零件制造出来,并装配、调整、试模及维修,通过教学步骤和手段以及一体化教学方法的采用,能达到模具设计、制造、试模、维修的“一体化”教学要求。
教师要更加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是只看重学生学什么,而是怎样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适应创新型学校的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在教学中大胆引入适应当前教育形式的新的教学方法。学生除了学习操作技术外,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别是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影响也特别大,同时要及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节约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
习惯。
三、产教结合
在新形势下,“普高热”在各地不断升温,加之高校连续扩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不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广大职教工作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产教结合”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因此,职业学校就要加强自身适应能力,更新办学观念,利用现有资源,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功能,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职业学校的传统印象和看法,还可带动学校的招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从而使职业学校摆脱困境,求得发展。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由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激励了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热情,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产教的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生产实践,在实践中掌握本领,增长才干,还可使教师在讲授理论、指导学生实践的同时,更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产教的有机结合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郑州市技师学院)
一、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的知识结构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操作三大模块构成。在构建模具专业教学计划框架时,学校应紧紧围绕培养模具专业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注重学生模具加工制作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满足专业层次及培养方向的需要,必须结合学生的具体基础情况和专业理论课与技能实习课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系统学习,牢固掌握模具组装、调试与维修的中级或高级技能,达到学校的培养目标,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
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可设置语文、数学、物理、计算机操作等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广而简,主要以“模具钳工工艺、冷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塑料成形工艺与塑料模设计、模具CAD/CAM、数控加工与编程、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等专业知识为主,要少而精,针对性强。不追求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需要多少,就讲多少,“精”以实用性为度,突出实践性。同时应淘汰原有教材中落后、陈旧的知识,补充新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保证学生就业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模具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模具制造加工工种多、工艺过程长、应用的工艺、刀夹量具、机床等多而复杂,体力劳动相应多且大;模具的装配、试模与维修涉及到配合、分析、动手操作等能力,要求高而复杂;模具设计要求运用机械制图、公差、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具专业知识及电脑应用等知识,其深度、广度、复杂性及应用时的综合能力,相应要求较高;除了学习上述各种知识外,还必须做到手、脑、体并用,既要手、脑并用学习模具设计,又要手、脑、体并用学会模具制造、装配、调试与维修等。实训内容是以模具钳工錾、锉、锯、孔加工等基本功为基础,提高学生普通机加工如铣、磨、车等常用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数控加工中心编程、加工技能和电火花机床操作使用。模具装配、调试、维修需要的是集设计、加工、安装、调试、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模具人才,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学校必须将设计、制造、使用等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实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加强实训,突出应用,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和需求,合理安排其相关课程,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方法
职业技术教学的特点是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集中于一体的办学模式,它是以空间换时间,既在学校课堂中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又在实习场地或生产车间进行理论实践的半独立学技能的学习方式。教学步骤必须明确而详细,教学手段必须多样且可行,才能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另外职业学校的生源复杂,接受能力差异较大,是职业教育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学校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教材中专业术语多、图样多、工艺参数多、结构复杂等特点,教学时应将重点知识重点挑选出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讲模具图样、结构原理时,可采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讲成型工艺及过程时,最好方法是现场参观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讲各种模具结构时,利用录像、动画、课件等,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可达到身临其境、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不同的培养目标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育人理念却是一致的: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多层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模具教学的过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导,让学生利用各种校内外的资源及自身的经验,采取“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与技能。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程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的同时,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乐趣,进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日常授课中,调整好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训课的关系。专业基础课、文化理论课要以专业实训课为中心,凸显实训课在职业学校课程中的中心地位,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重点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萌发好奇心,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让学生们对本专业的前景、目前的就业形势、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及用人机制有所了解,使他们一开始就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逐步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意识。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增加对模具零件测绘练习,提高对模具结构的了解,初步掌握模具制造,装配、试模及修模的过程。实习教学期间,选出适合的模具设计方案,在实习老师指导下,学生分组、分工、人人动手,按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和要求分别进行车、铣、磨、钳、数控、电火花等加工工种的加工,把模具零件制造出来,并装配、调整、试模及维修,通过教学步骤和手段以及一体化教学方法的采用,能达到模具设计、制造、试模、维修的“一体化”教学要求。
教师要更加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是只看重学生学什么,而是怎样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适应创新型学校的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在教学中大胆引入适应当前教育形式的新的教学方法。学生除了学习操作技术外,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别是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影响也特别大,同时要及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节约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
习惯。
三、产教结合
在新形势下,“普高热”在各地不断升温,加之高校连续扩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不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广大职教工作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产教结合”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因此,职业学校就要加强自身适应能力,更新办学观念,利用现有资源,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功能,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职业学校的传统印象和看法,还可带动学校的招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从而使职业学校摆脱困境,求得发展。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由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激励了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热情,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产教的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生产实践,在实践中掌握本领,增长才干,还可使教师在讲授理论、指导学生实践的同时,更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产教的有机结合对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郑州市技师学院)